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郁达夫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小说《沉沦》的影响

郁达夫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小说《沉沦》的影响

来源:乌哈旅游
社币斗纵横 青年与社会 郁达夫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小说《沉沦》的影响 李韬瑾 (苏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和鲁迅、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人一同被称为“越境作家”。1916 年郁达夫跟随长兄来到了日本,I921年尚在日本留学的郁达夫出版了其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同名短篇小说《沉沦》便收 入其中。《沉沦》是一部“自叙体”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就是郁达夫本人在日本留学时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他在 日本留学的经历对该部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沉沦》;日本留学经历;影响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在其著作《20世纪 中国 文学》中指出:“20世纪 中国文学史 c 、越境 雁史 L允。”鲁迅、胡适等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驱者都曾经前往国 外留学,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除了鲁迅、胡适外,曾前往日本留学的郁达夫和郭沫 若、剑桥求学的徐志摩、两度留学的巴金等人均被称为“越 境作家”,活跃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本文将详尽阐述“越 境作家”之一郁达夫的留学经历及其对短篇小说《沉沦》的 影响。 一、郁达夫和小说《沉沦》 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兼诗人,其 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郁达夫原名郁 文,字达夫。他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排 行老三。三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日益窘迫。郁达夫七岁进入 私塾学习,九岁便能赋诗,正如郁达夫本人在自述诗中所写: “九岁提诗四座惊”,他从小就展露出惊人的才华。1913年, 郁达夫跟随奉命赴日本考察司法制度的长兄郁曼陀来到日本 留学。1914年考入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随后又人读第 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教养系)理科,中途转入文科。 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系。1921年, 郁达夫在东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中国留学生共同创建了“创 造社”,并开始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同年10月出版了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同名短篇小说《沉 沦 收入其中。1922年郁达夫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 回国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多 所学校任教。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迷羊》、《薄奠》等多篇小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郁达夫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1938年他前往新加坡,主编《星 洲日报》等报刊。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 日本宪兵杀害。 《沉沦》是郁达夫在日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同 名小说集中。该小说是一部“自叙体”小说,小说中主人公 的经历都是郁达夫在日期间的真实写照。郁达夫将自己忧郁、 爱国、性苦闷等诸多感情注入这部作品之中,因此这部小说 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争议,甚至遭到了猛烈的抨 击。他也以此为开端,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的道路。 二、留日期间受到欧美及日本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是从日本留学之时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郁 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 郁达夫曾在其自传中提到:放学后会阅读俄国作家的英译小 说《初恋》、《春潮》等作品,随后开始接触西洋文学,逐渐 从阅读俄国作家的作品转为阅读德国作家的作品。还常常不 去上课,躲在旅馆里看书。在大学四年间,阅读过的俄国、 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外国小说超过1000部。胡金定 也在《郁达夫研究》一书中提到:郁达夫收藏的外语原版书 籍多达三万多册,他最喜欢的作家是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 格涅夫、台奥多尔・施笃姆和卢梭。胡金定提到的这三位作 家都非常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作品中都带有抒情、浪漫主 义色彩,且思想解放。这与《沉沦》的风格颇为相似。此外, 《沉沦》中先后出现了多位欧美作家的名字,例如:华兹华斯、 爱美生、沙罗、海涅、尼采、果戈里、吉辛等等。由此可见, 欧美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是深远的。 除了欧美文学以外,郁达夫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也是可 见一斑的。郁达夫在日留学的十年,正是私小说盛行时期。 私小说也被称为心境小说,是以作者亲身经历为题材的一种 独特的小说形式,主要注重于对内心心理活动的如实描写, 小说往往流露出颓废、苦闷、忧伤孤独的情感。一般认为田 山花袋的《棉被》是私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他代表作家还有 葛西善藏、志贺直哉、尾崎一雄、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 人。郁达夫在留学期间就阅读了志贺直哉、葛西善藏、佐藤 春夫等私小说大家的诸多作品。他自己也曾说过:“在日本 现代的小说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正是在这些 私小说作家的影响下,郁达夫创作出了《沉沦》这部作品。《沉 沦》和日本的私小说一样,虽然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 述,但小说中主人公儿时的生活、在日本受到日本人歧视、 对祖国的忠诚热爱等都实为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 种自我暴露式的写作方式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方式,是 借鉴了私小说的写作方式。 此外,《沉沦》中的露骨描写、追求官能享受、浓郁的 唯美主义色彩等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借鉴了当时日本盛行的另 一个文学流派“耽美派”文学的创作手法。“耽美派”又称“唯 美派”,也被称为新浪漫主义,“耽美派”文学作品唯美主义 色彩浓郁,倾向颓废并专注于追求官能美。《沉沦》的主人 公总是内心忧闷,他试图从饮酒、享乐中摆脱内心忧闷情绪 的困扰,我们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均能发现“颓废”、“追求官 能美”、“露骨描写”等这些代表“耽美派”文学特点的标签。 郁达夫通过阅读大量的日本以及欧美文学,充分汲取了 日本以及欧美文学的养分,开创了与中国传统文学截然不同 的写作手法,完成了小说《沉沦》。因此可以说这些外国作 家的作品是《沉沦》的创作源泉。 三、亲历中日差异以及遭受歧视后产生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的邻邦,据中国史书记载,日本早在公元前 1世纪左右就开始向西汉进献,公元57年日本派遣使者赴 东汉都城洛阳进贡,汉光武帝授予其印绶。公元589年,隋 朝统一了中国,经济文化有了很大了发展。到了唐朝,经济 文化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的日本对中国仰慕向往, 2013.VOL.544.N0.12・305・ 青年与社会 为了学习当时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和技术,数次派遣隋使、 遣唐使赴中国交流学习。遣隋使、遣唐使将大量的中国文化 带人日本,中国文化由此渗透到日本的文学、文化、艺术、 思想等各个方面。然而进入19世纪后,中日两国的地位发 生了根本性变化。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学习欧美,颁布 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倡“文明开化”,从此日本走上了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工业化日渐成熟,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亚洲头号工业强国。而与日本 海之隔的中国当时处于没落的清朝统治时期,正遭受到英、 法等西方列强的侵略,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大胜清朝的北洋舰队。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前的“大中华思想”开始瓦 解,中国人开始正视起日本来,并意识到必须学习日本维新 一社科纵横 和烦恼呢?郁达夫去日本留学时只有十六岁,他在Et本的十 年正是青春发育时期,且当时日本社会已经迎来了两性解放 的时代。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郁达夫如此回忆道:“两性解 放的新时代,早就在东京的上流社会……里到来了。当时的 名女优……的妖艳的照相,化装之前的半裸体的照相,…… 凡足以挑动青年心理的一切对象与事件,在这一个世纪末的 过渡时代里,来得特别的多,特别的杂。”处于青春期的郁 达夫从对性相当保守的封建社会来到了性解放的社会后,不 由地对性充满了好奇、不安与彷徨。在性解放思想与传统保 守思想的强烈碰撞下,郁达夫将压抑的感情寄托于作品中, 着重笔墨来叙述主人公性苦闷的经历,这也就形成了其作品 的一大特点。而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每次放纵后总会进行道 德上的自我谴责,这也就是性解放思想与传统保守思想之间 改革才能挽救民族危机,才能振兴中华。在这样的环境影响 下,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热潮。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1913年当郁达夫的长兄郁 曼陀奉命赴日本考察司法制度时,郁达夫怀着对日本的向往 憧憬之情,欣然地跟随其兄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来到日本后, 郁达夫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从而为国家的腐 败、落后而感到郁闷、无奈和痛苦。另一方面,当时的日本 人对中国的态度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 以前的尊崇变成了蔑视。郁达夫在日本时处处受到日本人的 歧视。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国民中的最大多数——大和 民种,则老实不客气,在态度上言语上举动上处处都直叫出 来在说:‘你们这些劣等民族,亡国贱种,到我们这管理你 们的大El本帝国来做什么!”’本来满怀期待来到日本的郁 达夫,在日本感受到中日两国极大的差异以及遭受到歧视后, 对日本的感情也发生了改变。 认识到只有祖国富强起来才不会任人欺凌和歧视的郁 达夫,将自己的感受完全写入小说《沉沦》之中。他在该 作品中多次发出了这样的疾呼:“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 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 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 过去了。”“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祖国啊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 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些文字都是郁达夫发自内心的呼 喊,是他在日本亲身体会到中日之间的差距以及受到日本 人歧视后感到十分痛苦的真实反映。由此可见,作品中表 露出的个人忧闷情绪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其留学日本 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四、留学期间青春期性苦闷的影响 对性苦闷的着重描写也是郁达夫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沉沦》这部作品中也有大段的关于I生苦闷的描写。例如, 小说的主人公在日记中如此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 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 意为她死的。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苍天呀苍天,我 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 若能赐我一个伊甸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 我有,我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内心渴望爱情却一直未能获 得姑娘青睐的主人公“渐渐儿的生了一种怕见人面的心,见 了妇女的时候,他觉得更加难受。”因得不到爱情而愈发痛苦、 郁闷的主人公开始偷看旅店店主的女儿洗澡、偷听男女亲密 的谈话、最后甚至去了风月场所寻欢。最终主人公因难抑心 中的苦闷、忧郁而投海自尽了。 为何郁达夫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主人公对性欲的苦闷 ・306・2013.VOL.544.NO.12 的矛盾体现。 在日留学期间,郁达夫爱上了寄宿家庭后藤家的女儿隆 子,某日还偷窥了隆子洗澡,他还把这一段写入了小说《沉 沦》中。1917年郁达夫回国探亲期间,在母亲的操办下与 同乡女子孙荃定下了亲事。尽管孙荃相貌较好,且知书达理, 但他心里仍然惦记着隆子,这场旧式封建包办婚姻使其感到 十分不满和痛苦。因此,他在小说《沉沦》的结尾处如此感 叹道:“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了。没有爱情的生涯, 岂不同死灰一样么?”这也就是他发觉自己所追求的爱情与 现实有巨大落差时产生的不满、绝望之情吧。现实生活中他 无法违抗母亲的命令,因此他只能将这种对lU ̄,J度的不满、 反抗等情绪写入小说中。 五、结语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生活了十年,这十年的留日生涯对其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郁达夫在日期间根据其留学经 历创作的小说《沉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 争议。同时,郁达夫也凭借该小说奠定了其新文学先驱者的 地位。本文以郁达夫的留学经历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留日 经历对《沉沦》一文的影响。不仅是《沉沦》一文,我们从 《春风沉醉的晚上》、《孤独者的愁哀》、《迷羊》等其他作品 中均能窥见郁达夫的留学经历对其作品以及文学创作带来的 影响。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芸出版社, 1985. 【2】郭勇.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及“唯美主义”文学 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4). 【3郁达夫.3】郁达夫文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4]胡金定.郁达夫研究【M]冻京:东方书店,2003. 【5】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3. 【6宋凤英.6J郁达夫创作风格及其渊源U】.昆明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3(2). [7】藤井省三.20世纪 中国文学【M]-东,京:放送大学教育 振兴会.2005. [8】郁达夫.沉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9郭文锐.9]郁达夫的现实生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U】.北 方文学,2o ̄o(1o). 作者简介:李韬瑾,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与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