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及教案]
第八单元 总复习教学计划
王利娟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及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教学措施】 这部分内容可分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
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总复习P117-118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
正确地读写大数,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3 960400000 7000 700070
70030000 926 7400 20000 31 5400000 5070 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9000000 47000000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 799000 380800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709546312 983536478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2)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学生交流、汇报、补充。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 50÷68≈
455÷70≈ 678÷80≈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 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4325÷48= 3276÷84=
2)245×27 =530×48=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补充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5×433276 ÷8454×69
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交流汇报补充。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A、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B、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2)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用量角器画角,互相检查。
5)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出示第119页的第12题。
四边形 四边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 √ √ √ √ 长方形 √ √ √ 平行四边形 √ √ 梯形 √
1)学生完成上图。
2)请学生根据上表中答案分类。
4、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再画出对应的高。
5、有长方形纸做一个梯形,并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6、完成第123页练习二十一的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图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
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 24950000 69520038000200 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4、
估算 297×3 789×45392÷9 5、
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6、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7、、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8、、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