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苑时空.教研经纬 中国画论有“意在事先”一说,意指完 如何跟他反驳? 成一幅作品,事先要有立意,即想表达什 生 :我就指着卞茜说她是女的,就可以 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 说明他说的这句话是错的。(一学生指着自己 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设, 的同桌说,引起全班学生大笑) 然后将其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 其形神。 生 :可以的,只要指出有一个不是男的, 教学立意即教学的主观意图,包括教 就能证明这句话是错的。 学原则、方法、目标设定、程式选择等。它 是教师个人实现其教学价值的内核,因此 反思一: 要以课标、教材为依托,以学生需求为目 这是课前谈话,看似普通,实则用意深 标,以科学精神为核心,以教师自身素质 刻。这个谈话过程,为下面的教学作了有效 的提高为支持。 的铺垫,增强了学生对分类的深刻理解。实 微观教学研究,我们可以这样简略地 质上,对于质数与合数的区分,是基于对这 概括:以课堂教学为范围,以课堂教学中 各种变量为要素,以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 学微观看 学 意 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的区分。学生从已有认知 到质数概念的建立,这是一个思维的关键 生的互动行为为主要对象,江苏淮安市天明教育集团一从个性化的角 001) 卢专文 任建波 点,充分地对约数个数的分类,则是有效激 度,对教学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 活这一关键点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质数和合数”一课的微观研 开放性是追求思路的开阔、方法的多 究出发,试着挖掘教学立意的重要性、必 样、角度的不同,使思维达到最佳的激活状 要性、倾向性与它的几个维度,反映出其 态,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问题解决作出优选 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素 策略。指向性则是有一种类似“形散而神不 养的重要意义。 散”的感觉,是在过程中追求统领,可能是概 一、开放性和指向性要对立统一 念、法则、定律的统领,也可能是思维方式的 片断一: 统领。开放性与指向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 师:今天上课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互依存与统一的。没有了指向性的把握,开 生:来了三位老师。 放性就没有生命力,是毫无意义的;反之,没有了开放 师:是的,所以每住同学都要表现出最佳的精神状 性的有效推动,指向性无法明确和深刻。因此,在教学 态,好吗?你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我们教室内所有的 中要处理好开放性与指向性的辩证关系,即开放性是 师生进行分类吗? 在指向性统领下的开放,指向性要有开放性的推动。 生.:可以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分为两类,就是所 二、资源开发与忠于教材要相辅相成 有的老师为一类,所有的学生为一类。 片断二: 生 :可以根据性别来分类,所有男的为一类,所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 女的为一类。 有序地写出一个数所有的约数吗? 生 :可以根据是否戴眼镜来分类,戴眼镜的人为一 (教师把“所有的”这三个字的字音加重,目的是为 类,不戴眼镜的人为一类。 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生 :可以把听课的老师分为一类,把我们自己班的 (很快,学生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学和科任老师分为一类。 师把其中一个学生写的展示出来,如下) 生 :可以按小组来分类,即第一组为一类,第二组 1的约数:1 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 8的约数:1、2、4、8 为一类.第三组为一类…… 3的约数:1、3 9的约数:1、3、9 (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示意要发言) 4的约数:1、2、4 10的约数:1、2、5、10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和自 5的约数:1、5 11的约数:1、11 己的分类标准,是可行的。 6的约数:1、2、3、6 12的约数:1、2、3、4、6、12 师:假如有人说我们教室内的人全部都是男的,你 师:你能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将这12个数进行分类吗? ] — 网 礤卿瞬} 弋 5J8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苑时空・教研经纬 生,:我想把这12个数分成这样的几类:1有一个约数 为一类,2、3、5、7、11各有两个约数为一类,4、9各有三个 约数为一类.6、8、10各有四个约数为一类,12有六个约 数为一类.即约数个数相同的各为一类。 生 :我也同意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就是…1’、“质数” 与“合数”。 师:同学们说得没错。那么,如何在这个圈里把它 表示出来呢?(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画) 自然数 非零自然数 生 :我是把约数的个数为奇数的分为一类,个数为 偶数的分为一类,即1、4、9为一类,2、3、5、6…7 8 10、11、 12为一类。 生 :我把1、2、3、4、5、7、9、11分为一类,6、8、10、12 分为一类。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3个或3个以 下的,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3个以上的。 生 :我把1、2、3、5、7、11分为一类,4、6、8、9、10、12 分为一类。因为第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1个或2个的, 而另一类数的约数个数都是2个以上的。 生 :我是这样分的:1只有一个约数,分为第一类; 2…3 5 7、11只有两个约数,分为第二类;4、6、8、9、10、12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约数,分为第三类。 此时,由师生共同直接从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入手, 再次深入研究其约数个数的不同特征。 反思二: 上述片断二的教学,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非照 本宣科,而是对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度的开 发和创新,促进了知识要点的内化,达到了对“按约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这一知识建构的目的。 对于教材的使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教材 本身的价值不会改变。既然教材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 的一种载体,我们就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中的每一句话,即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只有这样,才 能准确、有效地达到目标的彼岸。因此,资源开发不能 过度,更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完全忽略了教材本身的存 在价值,其教学必然是经不住推敲的;反之,完全呆板、 孤立地固封于教材之中,则又是形式上的表现,教学将 得不到灵性的飞扬。唯有两者和谐共生,才是最佳的 “度”。 三、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要各司其职 片断三: 师:前面,我们按照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把自然数 分为两类,即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能否重新给自然 数分类呢?(板书“自然数”三个字,并在下面画了一个椭 圆) 生,:可以分为质数与合数两类。(师在椭圆里板书: 质数、合数) 生,:不对,还要再加上“1”才行! 图1 图2 (学生把…1’画在一个小小的圈里,如图1) 师:为什么把…1’画在这个小小的圈里呢? 生 :因为只有…1’啊! 师:你觉得…1’只有一个,是吗?(学生点点头) 师:…1’虽然只有一个,可它也是一类啊,对不对 是 一类就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是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吗?(出示图2) 生:可以。 师:那你们再来猜猜看,在非零自然数中,是质数 多还是合数多? 生 :因为质数与合数都有无限多个,所以应该一样 多。 反思三: 这一教学片断重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1’在非零 自然数的这一次分类中,到底占有几席之地22是“质 数”与“合数”两者中谁的个数更多7第一个问题,学生 毫不犹豫地把…1’匿在一个很小的匿里,因为…1’只有 一个数,而质数与合数有很多,所以…1’就应该在那个 集合里画一个小小的圈。可是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尽管 “1”只有一个数,质数与合数各有那么多,但“1”在这里 也代表着一类,类与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各有自己的 特征,所以把非零自然数的分类做了上述处理(如图2)。 第二个问题,学生从1~12这12个数的分类中可以明显 地感觉到质数少于合数,于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质数少, 合数多。因此,教师要借助于学生的已有认识进行有效 的迁移,逐渐渗透“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在朦胧中发现 两者皆为无限多。在这里,教师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 习惯,把它调整到合理的、有挑战性的思维平台上来, 这又是一次思维水平的提升。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 “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 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 ( 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苑时空-教研经纬 追求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几点策略 江苏兴化市竹泓中心小学(225716)徐顺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的教法与其合理l生。如现在的苏教版教 许多教师积极改革自己的课堂教 材,多由生活情境图引入教学内容,然 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许 后安排综合练习。所以,在没有比教材 多新的理念充斥课堂,给广大数学 更好的方法的常态下,应深入钻研教 教师以目不暇接之感,特别是有些 材,按教材的教法进行教学,往往教学 地方过分强调新理念与传统教学 效果也会很好。 方法的不同,使得许多数学教师不 如特级教师顾青山在执教“分数初 知所从。实践过后,不禁思考:常态下的数学到底该怎 步认识”一课时,就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情景图:1小明 样教?我感到常态下的数学教学应是朴实的,应讲究课 过生日,与红红一起到公园玩,带了一些食品,请你把 堂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特殊性,并适度地处理好新课标 这些食品分一下。怎么分?两人一样多,叫做平均分。由 精神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特别是处理好教学和教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分食品中自然地理解“平 材的关系,才能生成高效的课堂。我在教学之余,对数 均分”。2“平均分”包含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来 学教学中的一些常态关系作了深入思考,感到耍追求 表示“平均分”吗?矿泉水:2 2:1(瓶);苹果:4÷2=2 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多少7(1 2=?) 策略: 学生遇到知识的障碍,产生了强烈探究的欲望。在这种 一、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教材中生活情境图的关系 情况下,以“分蛋糕”为例学习“平均分”中的数学问题, 以往教师拿到教材,总是挖空心思去思考怎样设 自然地引出了分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计教学情境,尽管最后的教学效果有的较好,但大多有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比教材中更好的情境 费时低效的现象。现在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教材是编 时,就用好教材中的情境图,不必刻意去标新立异。 者经过多次筛选编写出来的,它自成体系,有内在蕴涵 二、处理好教学探究活动与突出重、难点的关系 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实验证明,不管采 生,:把7的倍数划完后就可以了,因N7N面的一个 用哪一种学习形式,只耍能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趋向各 质数是11,11乘11-f ̄-于121,121都超过lOO了,所以把7的 自的“最近发展区”,就是最为有效的教学。 倍数划完后剩下的数就都是质数了。 四、内涵与形式要高度融合 片断四: 反思四: (学生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即使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 师:把2、3、5、7的倍数划去后,还要不要继续划去8、 lOO以内的质数表,还是不知其所以然。上述教学过程, 9、10……的倍数 基本上突破了“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实 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8的倍数了,在前面划去2的 现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这一目标, 倍数时.已经把8的倍数都划去了.因为一个数如果是8 同时完成了对学生渗透某些数学思想的任务,如集合、 的倍数.它肯定也是2的倍数。 分类、极限等思想。 生 :同样道理,也不需要再继续划去9的倍数了,因 如果我们的课堂始终能够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 为在前面划去3的倍数时,已经把9的倍数都划去了。 展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短期的“利益”作为唯一的追 师:对,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制作100 ̄X'内的质 求目标,这样的课堂将使学生体验着自身的不断进步, 数表时,当7的倍数划完后,一直要划到哪个数的倍数 享受着数学学习的乐趣。 为止呢? —]鹃 鼹卿 D] 0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