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彪
摘要:衡水湖是衡水市旅游资源的一个代表景点,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自然
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人类活动正在加剧,急需开展对衡水湖保护开发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在综述衡水湖资源的基础上,介绍了衡水湖的资源现状,阐述了衡水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衡水湖;现状;保护开发;对策 一、衡水湖概况和资源现状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处
于冀南平原北部,属于冲积平原,西部紧邻滹沱河冲积扇前缘,东侧为古黄河,西侧为古漳河的古河道高地,现分属衡水市桃城区和冀州市地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27’49.68”~115°42’51.48\",北纬37°31’40”~37°41’55。68”,东西平均宽约22。28km,南北长18.81km,海拔18~25m,总面积268.342平方公里。2000年7月,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又叫“千顷洼水库”,湖面75平方公里(在冀州境内57平方公里,桃城区境内18平方公里).面积与蓄水规模仅次于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0月,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属于内陆淡水湖泊,由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生境组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独特,是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衡水湖在历史上曾为黄河、漳河、滹沱河故道,水系纵横,烟波浩淼,土壤肥沃,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是古冀州文化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水域景观,观鸟景观,芦苇荡景观和河滩湿地的自然景观以及冀州古城遗址,竹林寺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因此,研究衡水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衡水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衡水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淡水渔业资源减少
由于利益的驱使,电鱼、毒鱼、地笼捕鱼、捕猎候鸟等违法捕猎手段屡见不鲜。过量的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地笼捕鱼和电鱼等危害极大。因为地笼捕鱼使小鱼全部被捕获,使鱼类不能得到正常的补充。而被电过的鱼几乎
都失去了繁殖能力,有绝种的危险.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近乎疯狂的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鱼类资源萎缩,还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 (二)、湿地面积减少
衡水湖湖区沙地多,林木少,水位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位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北部的滏阳新河滩地,原来就是湿地,多年来不断退化。有关专家测定,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衡水湖湿地面积减少了60多平方公里。相关机构、村庄、服务业等建筑物不断增多,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环境,加上人为的活动影响,使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三)、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上游河渠的断流,衡水湖湖水只能靠引黄河水源补充。每年花重金从黄河引来的8000万立方米水,由于污染,在入湖前已达四级,加上滏阳新河等带来的上游地区的污水,造成了衡水湖水质的严重污染。此外,湖区内以及周边居民、养殖厂、农业生产、工矿企业排放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严重威胁着衡水湖。有关专家指出,衡水湖作为内陆封闭型汇水湿地,湖水自净能力差,一旦污染,很难恢复.近年来,在湖区中心的浅水区域多次出现大面积臭水死鱼现象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衡水湖旅游资源的重视
政府对衡水湖的保护力度有限,对衡水湖资源的不重视,以及政策上的不扶持,致使衡水湖遭到严重破坏且没有及时加以保护。 (五)、宣传力度小,保护和利用不到位
旅游是大众的旅游,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衡水湖一直以来给人感觉的就是一个名字上的熟知,很多消费者对具体的衡水湖并不了解,或是听到此前破坏严重现在都不愿意再去。为此,当地政府应该注重资源的宣传、利用和保护,加深消费者的印象,积极开发保护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三、解决对策
(一)、综合利用,保护湖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保护衡水湖的水资源是首要任务。衡水湖水体污染治理应主要抓好四条措施:一是加大上游污染源治理力度,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实现达标排放。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力度,保证入湖水质清洁.三是积极开展湖内生物治污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四是压缩湖内人工水产养殖面积,充分利用湖外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以减轻因渔业生产对湖水的污染。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除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还要与衡水湖上游和周边地区搞好协调,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合理利用和调度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节水工程,调整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保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措施
加固堤防,完善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积极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入湖泥沙淤积;利用枯水期积极进行湖底清淤,保持和提高湖泊蓄水调
洪能力.严格保护现有的湖滨带,严禁围湖造田,对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湖还湿,防止湖泊萎缩、湿地破坏.对散布于湖边的零星湿地,要加快合并建设,增加湿地面积。 (三)、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的区域,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为丰富多样的水生动植物、珍稀鸟禽和其他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境。同时要严禁毁坏莲藕、芦苇等挺水植物;严禁炸鱼、毒鱼,控制捕捞量,设置休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保护鱼虾类产卵场、越冬场;严禁随意捕猎鸟禽,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素质和法律教育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特色水产养殖,在妥善安排湖区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衡水湖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衡水湖的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场所.
(五)、增强衡水湖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力度
旅游地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势头,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借助衡水湖身后的文化底蕴,将产品转向商业化。可在各种宣传品和旅游产品上广泛使用旅游总体形象的宣传口号和图形标志,如:广告栏、名片、导游图、旅游手册、手提袋、太阳帽等: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易会和博览会,摆摊设点,广为宣传.确定区节、区花、区树和吉祥物等,举办节庆,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选择适当日期作为湿地节,或开展垂钓比赛等;向主要的客源地派发促销团等。 (六)、保护性开发
保护性开发。衡水市历届政府和人民都爱惜衡水湖,全上下都倡导和力行着“八种理念”’。
1。保护衡水湖就保护自己家园,绿化衡水湖就美化自己家园,建设衡水湖就提升自己家园,发展衡水湖就拓展生态家园。
2。 衡水就“风水”,湖面就“脸面”。不与湖面争脸面,不与面争空间,不与鸟类争速度,不与花木争位置。
3.保护、利用不好衡水湖,既对不起历史更对不起未来,既对不起先人更对不起后人,既对不起生态更对不起生存,既对不起岗位更对不起职位,既对不起组织更对不起人民。
4。保护胜于一切,保护高于一切,保护优先一切。污染水源、有损资源罪人,资源很好、保护不好和利用不好庸人,优质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高人。 5.被动保护不如主动保护,减污治标不如正本清源。
6。从一定意义上讲,资金投入力度,决定保护程度。对于经济实力较弱衡水来讲,只有科学利用,才能更好提高保护程度。
7.打造衡水湖就打造生态“名片”,宣传衡水湖,就宣传衡水发展。
8.保护利用衡水湖衡水重点和亮点,一定要做到重点要真重,亮点要真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