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乌哈旅游
堡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7卷第20期(下半月版 士长100%认为很有必要做好宣传医院文化;150名病人中有 93%很愿意与有责任心、性格开朗的护士沟通。不同的时期 赋予护士不同的工作内涵,加强医务人员服务艺术的培训,提 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艺术,更好地推进医院文化的创新是新时 期医疗服务的新内容 。 参考文献 201)9,5:42—44. ・87・ [3]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1—2. [4] 刘青.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应着力加强价值观的培育[J].现代 医院管理,2009,5:44—45. [5] 史砚凯.创新基层医院文化建设的做法及思考[J].中国医院管 理,2009,29(8):68. [1]徐佳.浅议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 (收稿日期:2010—03—19) (本文编辑白晶晶) 管理,2009,2:41—42. [2]符壮才.加强医院文化价值管理体系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 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邓摘要敏 总结分析ICU院内感染原因,包括患者的易感性、有创操作多、抗菌药物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设备的再污染 等,并提出防范对策,认为通过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管理包括患者管理、医疗护理操作流程管理、物品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探视的管 理等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对策 d0j:10.3969/j.issn.1672—9676.2010.20.046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即患者入院时既不存 染指发生在ICU这一特定环境内的感染,ICU是危重患者集 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 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ICU医院感 菌活跃、增殖而致病,如患者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 系统真菌感染、肠道感染致伪肠性肠炎等。 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应用,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合并 中区,ICU患者具有许多高危因素,包括有严重病理生理紊乱 t.4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应用 外,还包括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因此ICU患者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我院ICU建立于1997年,在医院 感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报道如 下。 感染,如器官移植患者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恶性肿 瘤患者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化疗后物疗等均使机体免疫 功能下降,极易造成感染。 1.5 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完全胃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使肠内厌 氧菌繁殖活跃而致感染。 1.6病室环境因素影响 1原因分析 1.1患者的易感性 入住ICU的危重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严 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型手术后;内科严重疾病有糖尿病、 高血压、血液病等,使机体天然屏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 降而导致医院感染,且人住ICU的患者年龄较大,机体抵抗力 差,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2有创监测操作多,侵入性导管放置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 ICU患者常留置动静脉置管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用药或 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导 各种危重患者同住一室,成为主要传染源,查房、治疗护 理内容多,使得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医务 人员密切接触,消毒灭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极易造成交 叉感染。非ICU工作人员进出将致病菌带入室内。 1.7设备的再污染 各类检查、监测或治疗仪器设备及物品等消毒不彻底再 污染可造成医院感染。 1.8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后果认识不足 某些人为因素如院感知识掌握不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 费用增加,加重患者病清,增加死亡率,引发医疗纠纷等。 2防范对策 2.1工作人员管理 管行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或鼻饲流质饮 食;留置尿管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切口置人各种引流 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破坏,从而成为病原体入侵的门户,易 于感染。 患者的医疗 管,以便引流,这些置入管道使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 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等均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日延长,1.3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单位:414000岳阳市一人民医院ICU 邓敏: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1.1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换鞋、穿鞋套或更 ・88・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7卷第20期(下半月版 取严格的消毒处理,用含有效氯200—500 mg/L的84液消 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更换ICU专用工作服,一旦污 染或浸湿应随时更换。会诊者人室前应穿隔离衣,工作人员 毒,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 2.4.1 严格落实洗手制度 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无菌操作前 4医疗护理操作流程管理 离室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更换外出衣,专用工作服与外出衣 2.区应分开放置。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戴帽子和口罩。 脱手套后洗手,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各种治疗操作 2.1.2工作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 手的清洗与消毒尤为重 后洗手,要,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 J。洗手的目是清 前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手被污染性的材料 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接触患者前 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必须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接触黏膜 污染,应用快速消毒剂搓擦2 min后,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净 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搓擦2 rain后再进行下一个患 后、进行清洁或侵人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接 擦干后再进行各项操作。每接触一个患者后都应用洗手液和 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 者的操作。 钵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 2.4.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手的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为特殊 洁手套,护理患者后要摘手套,摘掉手套之后也必须进行洗 传染病患者治疗护理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 手。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2.1.3加强医务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强化医务人员院感知 接触一个患者应更换一副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洗手液和流动 水洗手,若双手直接为传染患者(如肝炎、艾滋病、性病)检 查、治疗、护理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2 rain后, 再用洗手液或流动水洗手。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手的监测,监 识的培训,提高对院感的认识,制定考核标准,规范医疗行 为 J。工作人员发生感冒、肠炎或皮肤炎症等感染性疾病时, 应暂时调离IC1.1病房。 2.2患者管理 测出的菌落数不超过5 CFU/cm 。 2.4.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 消毒时取棉签粘取碘酒、碘 伏、酒清等消毒液进行消毒,禁止用无菌钳多次从容器内夹取 2.2.1 患者应分类、分开放置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 。对 消毒剂的棉球进行消毒。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使 于空气传播的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对 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应及时毁形,消毒后统一收集放入医用 于耐甲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 黄色垃圾袋焚烧,薄膜手套用后应放人黄色塑料袋内集中进 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的 患者,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 显受损的患者,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2.2.2基础护理方面头30。-45。。 行元公害化处理。静脉输液、抽血时必须做到一人一止血带, 止血带用后应放在有效氯250 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 min, 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4.4做好标准预防工作在行吸痰、口腔护理、伤口换药、 留置导尿管及患者的会阴护理、灌肠等操作时,均应戴手套或 采用不接触的操作方法;而且不可与清扫病室、更换床单等工 作同时进行,操作后应脱去手套立即洗手,严禁戴手套护理完 一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进 行有效叩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如无禁忌证,建议抬高床 2.3建筑布局、相关设施及环境的管理 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区等,应相对独立。 2.3.2卫生设施方面个患者再去为另一个患者进行护理。 2.3.1 各区域独立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 2.4.5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引流袋每日更换消毒,导尿管 7 d更换,股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7—10 d,浅静脉留置3~5 必须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采用脚 d,颈内静脉留置14 d,硅胶胃管留置14 d。深静脉导管置管 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开关,这样可避免洗手后污 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怀疑导管有相关感染 染双手,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每张 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液。 2.3.3环境方面室温保持在20~28℃,相对湿度60%~ 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2.4.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 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或切开者,吸 70%,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持续进行空气净化,定期进行空 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设有专用的 气监测,空气中菌落数 ̄<200 CFU/m ,不得检出致病菌|6j。 2.3.4地面和室内物品的消毒要求病室扫把、拖把专用, 吸痰盘,每班更换消毒,并标有更换日期和时间,气管切开敷 料每日更换。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 并有明显标志,当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 2.4.7伤口的管理扫,用清水或消毒剂拖地,3次/d,垃圾筒内的垃圾随时清倒, 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伤口如炭疽、气性坏 当地面有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用含 疽、破伤风应严格要求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 有效氯500 g/L的84液擦洗干净。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 性敷料应放在双层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吊塔、仪器表面一般情况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l 0:/a,可去 2.5物品管理 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各种物品受到血液、分泌物污染时应采 2.5.I 物品的消毒使用后的物品应遵循先消毒一再清洗 2010年第7卷第2O ・89・ 一再灭菌的原则,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或小包装无 状,或为婴、幼儿童时,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2.8治疗室的感染控制 菌物品。每个床单位所用的袖带、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 置和简易呼吸囊,不可与别的床单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后 2.8.1 入治疗室的要求 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衣帽整 其床上用品必须经过终末消毒后才可给他人使用(臭氧封闭 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2.5.2物品的保管洁,工作前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带口罩、帽子后方可进行 各种治疗、操作。 盛消毒剂的容器(磨口瓶)及容 严格执行保存物品的时间,未开启的无 2.8.2消毒剂容器的管理菌物品保存时间为7 d,各种消毒包未启用,但应按灭菌时限 重新检查包装灭菌,打开后的无菌储槽有效期为24 h,抽出的 药液超过2 h后不得使用。配制的液体应在4 h内输完,放置 器内的碘酒、碘伏、酒精等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容器应用高 压蒸气灭菌2次,各种穿刺包用毕,器械洗净后,及时交还供 应室消毒处理治疗室,每日清水擦试治疗台、门窗,治疗柜内 时间不能超过24 h,输血制剂及脂类,每次输完后均应更换输 液管道,连续静脉输液,每24 h应更换输液器,静脉营养液一 旦配出必须在24 h内输完。 2.5.3管道的消毒 杜绝多种导管共同浸泡在一个消毒液 容器中,各种管道内应灌满84消毒液,并全部浸泡于消毒液 中。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 时更换。湿化器需添加水时应使用蒸馏水,每日更换。螺纹 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也不可使冷 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2.6排泄物与废物的管理 2.6.1 排泄物的处理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患者的感 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人下水道,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 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患者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 应倒人专门的洗涤池内。 2.6.2垃圾的处理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 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 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 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ICU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 持清洁。 2.6.3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物包括医用垃圾(黄色塑料袋) 和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应分别处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 时间不得超过2 d。凡被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废弃物以及特殊 感染者用过后的敷料,应放置在黄色医用垃圾袋内,密闭运送 焚烧。 2.6.4锐器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应装锐器回收盒内, 由专人负责,集中处理(医师操作后的东西及时归位,严禁使 用后的注射器、针头随意弃于垃圾袋内)。 2.6.5衣物送洗要求被单、衣服分别为被血液、分泌物污 染和未被血液、分泌物污染的要求分开放置,分开清洗。 2.6.6便器的处理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 腹泻患者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O mint 。 2.7探视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必要时更换专用的清 洁隔离衣。(2)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 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3)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 摸患者周围物体表面。(4)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 物品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擦试,应做到无尘,治疗室应每月 做空气细菌监测。 2.9监测与监督 2.9.1 设立监控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ICU, 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科 内设感染监控员,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液的配置、浓 度、注意事项。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 2.9.2加强监管 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 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 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的相关感染。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 测,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应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 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9.3建立登记报告制度建立感染患者登记报告制度,患 者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制定相关 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环境及设施的消毒、加强监测管理,严格 药品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 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蒋冬梅,唐春炫主编.ICU护士必读[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9:261—271. [2]张鑫.1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与控制措施[J].齐鲁护理 杂志,2009,15(3):117—118. [3] 王志红,周兰姝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9:51—60. [4] 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主编.重症监护工作指南[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07:4—5. 【5] 郭艳峤,侯安营,刘洁,等.31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调 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120—122. 【6]唐银萍,蒋玉梅.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1):47—49. [7] 王靖,扬艾芝,赵应兰.手足口病区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5—66. (收稿日期:2010—03—19) (本文编辑白晶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