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以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龙文虎ꎬ刘丽丹ꎬ包文喜
摘 要:农产品加工业是链接农业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的桥梁ꎬ也是深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催化剂ꎮ本文立足于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催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基础上ꎬ对铜仁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进行分析阐述ꎮ
关键词:农产品ꎻ加工ꎻ融合
和机制创新等方面 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培育ꎮ第一ꎬ研究农业主体培育ꎮ通过大力培、产业发展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ꎬ如家庭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ꎬ发挥种植能手和农村带头人的作用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ꎬ以农业主体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内部融合ꎮ第二ꎬ研究产业融合路径ꎮ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一业态ꎬ内外延伸推动种养业、餐饮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ꎬ进一步升华农村产业融合模式ꎻ依靠市场选择发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ꎬ通过跨界配置产业资源ꎬ创新现有产业融合体制机制ꎻ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业态ꎬ突破现有产业发展模式ꎮ第三ꎬ农村机制创新研究ꎮ健全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政策支撑体系ꎬ创新优化利益分配方式ꎬ加强产业融合主体培育ꎬ完善融合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机制ꎮ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桥梁ꎬ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的转化器、放大器作用ꎬ带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冷链物流、旅游、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发展ꎬ有效挖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ꎬ推动农村产业交叉融合ꎮ
一、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意义(在现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提升人民对三个美好需求上升的要求
ꎬ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后对生活质量和服务消费等要求更高ꎬ迫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ꎮ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使农村产业呈现新模式、新业态ꎬ保障农产品供给多元化和质量安全等ꎬ对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起重要作用ꎮ另外ꎬ农村产业融合还可以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ꎬ在精神层次上升华城乡居民的观念习惯ꎮ因此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性ꎬ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及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创新转型
、农村土地流转、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的推动和大脱贫背景下ꎬ农业农村发展到农村资源有限、农民增收局限的新阶段ꎮ同时农业还存在低附加值、高生产成本、低农业经济效益的大问题ꎬ不断困扰农民持续增收ꎮ因此ꎬ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是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亟须解决的问题ꎮ
(本文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三)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
ꎬ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参与农业产业融合中的路径进行分析ꎬ同时从农民、组织、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ꎬ更加精确地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ꎬ坚定不移地走好产业融合的道路ꎬ实现产业链延伸ꎬ上下游衔接的新业态、新模式的高效农业ꎮ
二、国内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农产品加工业横跨一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二、三产业三大领域ꎬ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燃点ꎬ应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ꎬ增加农业产业金融投资ꎬ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ꎬ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ꎮ目前ꎬ由于农业产业科技化市场化程度加深ꎬ农产品产出的原料过剩ꎬ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业高速发展后农产品原料剩余问题ꎮ目前我国已进入“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ꎮ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促进乡2018年ꎬ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399家ꎬ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万亿元ꎬ从业人员1287业结构继续优化万人ꎬ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ꎬ各子行业业务收入增速呈现不同态势2.3∶1ꎻꎻ产产品产量增长稳定ꎬ小麦、米、油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向优势地区集中ꎮ
(十八大以来二)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ꎬ贵州打造农业生产集中集聚发展的优势平台ꎬ以431个现代农业园区和现有500亩(1亩≈666.7平方米ꎬ下同)坝区为主抓手ꎬ加快建设蔬菜、茶叶、家禽等11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ꎬ实现优势产业园区全覆盖ꎻ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产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ꎬ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益ꎬ促进农产品质量有效提升ꎬ实现农业从“封闭”到“开放”ꎮ2019年培育龙头企业4178家ꎬ企业经营领域涵盖农业基地建设、加工、农资服务、休闲农业等产业ꎮ1427家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500家直接参与亩以上坝区发展12个特色产业发展ꎬ95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中有ꎮ以农产品品牌创建为载694体ꎬ持续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ꎬ鼓励企业在一产上发展二、
—51—
三产业ꎬ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9%ꎬ其中规上加工企业1537品质量标准和营销网络家ꎮ借助贵州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利益股份ꎬ不断创新农产化ꎬ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实力ꎬ让绿色农产品走出山地ꎮ
三、国内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铜仁的启示
(分散的小农户家庭经营一)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是基础
ꎬ是铜仁市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组织ꎬ也是农业经营组织的主要力量ꎮ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使得土地分散ꎬ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ꎬ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ꎬ产品初级且单一ꎬ缺乏市场竞争力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ꎬ各种劳动生产要素和配置更加合理有效ꎬ农业生产率将会比小农户生产提高很多ꎬ同时能提高市场竞争力ꎮ铜仁地处武陵山片区ꎬ三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是第一产业ꎬ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农业生产ꎬ因此需要积聚农业生产经营要素ꎬ整合各种有效资源ꎬ助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ꎬ形成规模经济和集成效应ꎬ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ꎬ并实现农业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和市场化ꎮ
(铜仁农业经营主体历经多年发展二)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关键
ꎬ已经从数量上快速增加ꎬ从质量上得到提升ꎮ开展体制创新ꎬ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ꎬ加快农业生产要素配置ꎬ创新探索重点领域ꎬ搭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有效平台ꎮ农业龙头企业ꎬ一边连接着国内外市场ꎬ一边连接着家庭生产的农户ꎬ在利益联结中起到市场开拓、加工升级等作用ꎬ其规模实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ꎬ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规模ꎮ培育多元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式的农业合作社一条龙”社会化服务ꎬ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的各项服ꎮ农业发达国家用于大批量多样化形务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ꎮ
2018(三)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利益联结均衡稳定是催化剂
整的方针ꎬ其中“利益联结”是关键“八要素ꎮ在产业发展中通过不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利益分享机制ꎬ已经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的利益报酬ꎮ日本的农协和欧盟的服务组织ꎬ都是在确保农民的利益基础上ꎬ给农民提供各类优质服务ꎬ保障利益联结稳定ꎮ铜仁应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ꎬ发挥农村“三变”改革的“新引擎”作用ꎬ依托“民心党建+三社+农民+春晖社”模式ꎬ积极创新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ꎬ通过“保底收益+效益分红”等模式ꎬ保持稳定的利益分配方式ꎬ保障贫困农户财产性收入增加ꎮ如安龙县“1210”食用菌园区带动模式和西秀区三定三化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ꎮ
(农业科技服务在农业发达国家是非常受重视的四)技术技能服务支撑是保障
ꎬ并且农业生产中农机使用率相当高ꎮ农业安全生产过程中ꎬ生物技术在美国家庭农场普遍运用ꎬ但监测农作物生产ꎬ则广泛使
—52—
用卫星信息系统ꎮ日本农协组织已形成完整的“营农指导事业”系统ꎬ专门为农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ꎮ铜仁可以依托大数据产业ꎬ建立铜仁全市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和铜仁市、县(区)和乡(镇)三级农业服务平台体系ꎬ收集梳理相关农业基础数据并将各类生产加工信息录入数据库ꎬ与各区县农业信息网、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网站共建共享农业信息网ꎬ推动铜仁农业信息网在线功能建设ꎬ及时开展农业生产、市场预测、售后服务等在线咨询、专家答疑等业务ꎮ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ꎬ在贫困村围绕主导产业选择一批大户、合作社骨干及贫困户进行生产、技术、服务培训ꎬ提高贫困人口和生产管理者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ꎮ
四、铜仁市以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立足资源禀赋条件一)稳定一产ꎬ牢固产业发展基础
ꎬ以500亩坝区为载体点ꎬ深化农业产业发作模式ꎬ创新农业经营模式ꎬ推动十一大产业规模化发展ꎬ引导一些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ꎮ
1.第一深化畜牧业发展模式ꎬ推进产业规模提升ꎬꎮ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为
核心ꎬ依托大型养殖龙头企业ꎬ推行“公司+代养户”发展模式ꎬ推进畜牧规模养殖规模化发展ꎻ立足地方畜禽种质优势资源ꎬ继续加强保护与开发地方特色品种资源ꎬ如思南黄牛、沿河白山羊、印江绿壳蛋鸡等ꎮ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引领下ꎬ推进“爽珍”“凉山鼎”“庆玲”等皮蛋品牌建设ꎮ依托贵州圣瑞达食品有限公司“圣迪乐村”知名品牌ꎬ组建鸡蛋产业联盟ꎮ第二ꎬ推进产业循环发展ꎮ加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进ꎬ对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ꎬ畜禽粪污统一收集、处理和利用ꎻ积极探索高效治污模式ꎬ在养殖场周边配套种植蔬果类经济作物等高效作物ꎬ打造“养殖+种植”等生态循坏农业模式ꎻ第三ꎬ建设产业加工配套ꎮ加强畜牧产业屠宰加工、包装、仓储及冷链建设ꎬ提升冷链运输能力ꎮ依托万山区苏州物流园建立猪肉制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ꎻ鼓励贵州圣瑞达、贵州同仁望乡、松桃县苗王湖高科、思南创辉公司等企业开展“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创新ꎬ支持企业发展从养殖基地到餐桌全链条供给的“餐桌经济”ꎮ
2.第一优化茶产业发展模式ꎬ基地管理质量优化ꎬ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ꎮ强化基地管理ꎬ加强茶产业
新技术、新肥料、新机械的推广应用ꎬ加强对茶园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指导ꎬ不断提高茶园单产水平ꎬ推动茶叶基地向产值要效益ꎮ第二ꎬ创新抹茶产业产品ꎮ按照高标准抹茶基地建设要求ꎬ结合铜仁市打造“抹茶之都”和抹茶产业发展的建设规划ꎬ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抹茶专属基地和欧盟标准出口茶专属基地ꎮ进一步结合本地特色资源ꎬ创新开发抹茶面条、抹茶米豆腐、抹茶糕点等抹茶食品ꎬ鼓励支持企业开发茶酒、无渣茶片、药用茶枕、茶家具、茶艺术品等茶叶衍生产品ꎮ第
三ꎬ拓展产业物流建设ꎮ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加强与中小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ꎬ在园区内建立物流产品联盟ꎻ鼓励茶叶企业在茶叶园区及茶叶精深加工聚集区配套建设仓储、冷链设施及茶叶交易中心ꎬ有效提高产品保存质量和流通质量ꎮ
3.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条件创新蔬菜产业发展模式ꎬ采取间作ꎬ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套种、轮作等方式ꎬ
周密安排全年周年生产接茬模式ꎬ提高复种指数ꎬ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产量产值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山区使用农机设备ꎬ推广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ꎬ结合产业现状、居民消费习惯、市场保供稳价、产品特色优势等情况ꎬ因地制宜选择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力强的蔬菜品种ꎻ针对以冷链物流、包装、分级为主的初加工蔬菜企业ꎬ进一步完善灌溉设施、农机设施、加工设施、冷链物流等ꎻ针对以烘干、腌制、泡制等为主的初加工企业ꎬ完善烘干、腌制、泡制等加工机械设备进行完善ꎬ提升企业加工产能ꎮ
4.第一创新水果产业发展模式ꎬ加强产业基地质量管理ꎬ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ꎮ运用现代农业技术ꎬ推
广果园绿色种植技术ꎬ减少化肥农药使用ꎮ以绿色有机认证要求ꎬ制定生产标准ꎬ实施基地建设标准化和产地分级标准化ꎻ推广立体种养技术ꎬ“果园绿肥”“果园养蜂”“林下养殖”等ꎬ严格控制果品农残合格率ꎬ提高种植效益ꎻ推广果园绿色防控技术ꎬ实行化学农药施用负增长行动ꎬ推行果枝、果袋等全面回收和资源化利用ꎬ开展果园清洁活动ꎬ提高果品质量和品质ꎮ第二ꎬ加强产业集群培育ꎮ积极培育引导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万山香柚、松桃百香果、德江县脐橙产业群、思南县红肉蜜柚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发展ꎬ在产业区域内加强冷链、分级、包装设施建设ꎬ提高水果初加工能力ꎮ发展
5.升级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ꎬ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第一ꎬ发展菌材原料ꎮ大力发展用于食用菌培育的菌材ꎬ如阔叶乔木构树等菌材林ꎬ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杜仲等菌材林ꎬ以解决菌材严重依赖外购的问题ꎮ第二ꎬ加强基地建设ꎮ主抓黑木耳、香菇、双孢菇、竹荪、羊肚菌五种单品ꎬ制定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ꎮ鼓励村集体利用工业园区闲置厂房发展食用菌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户自建菇棚ꎮ第三ꎬ催动产业加工ꎮ开展大宗食用菌香菇、木耳两大单品精深加工ꎬ依托院士工作站及院士团队为主要力量的科研团队做好深加工研发和应用ꎬ重点支持印江梵天菌业黑木耳加工和碧江裕梵菇业香菇加工ꎬ包括产品分拣、筛选、包装、品牌打造等增值加工ꎮ发展
6.创新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ꎬ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按照道地特色、市场优化的原则ꎬ结合铜仁市生态环境、中药材品种发展优势ꎬ大力推广天麻、杜仲、黄精、缬草、石斛、花椒、白及、太子参等优势重点品种ꎬ提高单品产值ꎬ增加
区域经济◎
经济效益ꎻ利用铜仁市现有中药材品种发展优势ꎬ严格按照供需关系ꎬ建立重点发展品种如天麻、杜仲、黄精、缬草、石斛、花椒等种子种苗供给基地ꎻ建立鼓励发展品种如金银花、何首乌、白及、党参、太子参、玄参等的种子种苗供给基地ꎻ按照道地优选原则ꎬ将重点品种布局在适宜生长的优势区域内ꎬ充分发挥道地特色品种优势ꎬ提升经济效益ꎮ
(当前二)ꎬ做大二产全市大力发展农业脱贫产业ꎬ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调减低效作物取得显著成效ꎬ一旦农产品集中上市ꎬ结构调整产品的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ꎬ结构调整的市场风险隐患难以把控ꎮ第一ꎬ加快培育加工企业ꎮ引导加工企业围绕市场建基地、围绕加工建基地ꎬ继续抓好低效作物调减ꎬ不断优化种植结构ꎬ做到调优调大调强ꎮ各区要积极引导个人、家庭农场、合作社创办企业ꎬ引导、扶持和整合小微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ꎬ鼓励农业企业发展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冷藏保鲜等业务ꎬ实现农业资源就地转化ꎬ优化供给开拓市场ꎬ化解当前脱贫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风险ꎮ第二ꎬ加强加工产业要素配套ꎮ鼓励各区县加强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统计ꎬ在现有的产业和项目基础上ꎬ谋划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ꎻ鼓励各区县及时清理工业产业园区内的僵尸企业ꎬ将闲置资源优先安排给农产品加工企业ꎬ并给予一定优惠ꎻ各区县要围绕基地加强高标准农田、道路交通、机耕道、水利设施、电力通信、育苗设施、避雨设施、生物防控设施、晒场设施、分拣包装设施、冷藏设施、物流设施等配套ꎬ满足基地生产和产品销售需求ꎬ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的上下游配套衔接ꎮ
(第一三)ꎬ链接三产加快品牌市场开拓ꎬ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ꎮ近年来国内消费者ꎬ特别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ꎬ对健康的注重、对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ꎮ当前我市大力打造“梵净山珍 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ꎬ以品牌开发带动市场开拓ꎬ以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发展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ꎬ加快“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开发ꎬ不断满足北上广、沿海发达地区的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和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ꎮ在保证农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前提下ꎬ充分发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ꎬ着力创建一批单品品牌ꎬ实现“优质”与“优价”匹配ꎬ“卖得了”向“卖得好”转变ꎮ加强对现有品牌的宣传和推广ꎬ发挥展览、展会的营销促销作用ꎬ采用线上与线上相结合、宣传与展示相结合、订单与非订单相结合、直销与批发相结合等形式ꎬ拓宽销售渠道ꎬ抢占国内国外两大市场ꎮ第二ꎬ加快产业“既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接二连三”转向ꎮ农产品加工业是联结一产和三产的纽带ꎬ又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生的ꎬ核心产业ꎬ能使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加ꎮ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ꎬ引导生产基地、加工龙头企业、流通企业增强协作水平、抱团发展ꎬ鼓励条件成熟的产业联合体注册集团公司ꎬ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ꎮ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纽带ꎬ引导
—53—
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ꎬ实现产业内部交叉重组ꎮ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由农业种养殖单一功能向农业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农业商贸物流、农业观光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转变ꎬ重点在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内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ꎮ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ꎬ以“万企融合”项目为抓手ꎬ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ꎬ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ꎬ建立完善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ꎮ参考文献:
[1]韩一军.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ꎬ2015-10-30(3).2015(7):27.
[2]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ꎬ[3]郑风田ꎬ乔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上接第3页)
方向[J].中国合作经济ꎬ2016(1):28-29.2016(7):8.
[4]詹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ꎬ[5]涂圣伟.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更多历史耐心[J].中国发展观察ꎬ2016(Z1):92.
[6]“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推进(7):49.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ꎬ2015[7]梁立华.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J].改革与战略ꎬ2016(8):77.作者简介:
龙文虎ꎬ刘丽丹ꎬ铜仁市农业农村局ꎻ包文喜ꎬ思南县农业农村局ꎮ
成果
建立开发区知识产权深改专报制度ꎬ及时总结凝练深改过程中问题ꎬ对深改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试点成果以专报形成及时上报ꎬ通过知识产权深改工作形成开发区深化改革的工作基础ꎬ促进开发区总体工作的全面提升ꎮ
(七)加强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ꎬ通过制度、体系设计和目标任务的确定必将对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形成较大的促进和提高ꎬ对于深改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在总结凝练的基础上ꎬ通过中国知识产权报、地方媒体以及开发区宣传平台加报道和宣传ꎬ形成系列工作成果加以复制和推广ꎬ为我国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参考ꎬ同时也体现了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的特色ꎮ
六、结语
随着经济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ꎬ当前地区的知识产权发展需要进一步结合区域定位进行深化改革ꎬ从而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发展ꎬ省级开发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改革ꎬ需要结合园区企业特征以及国家法律法规ꎬ进一步完善和优化ꎬ同时也要适应国际规则ꎬ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效率ꎮ作者简介:
龚岚兰ꎬ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有限公司ꎮ
(三)编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工作方案
知识产权局的考核验收ꎬ同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也将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ꎬ通过本次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推进ꎬ编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工作方案应作为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主要成果加以落实ꎬ有利于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形成实效ꎮ
(四)明确并推进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ꎬ梳理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需求ꎬ聚焦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ꎬ坚持顶层设计和有序推进相结合ꎬ形成深改工作的目标ꎬ确定一批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任务ꎬ集成开发区政策、管理和服务资源加以推进ꎬ按照目标、路径、项目、载体和支撑队伍等逐一加以推进和落实ꎬ形成工作闭环ꎬ确保和项重点任务可量化、可考核、可展示ꎮ
(五)开展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专题研究
针对知识产权深改工作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ꎬ开展专题研究ꎬ及时加以解决ꎬ使开发区知识产权深改工作既有理论依据ꎬ又有实际成效ꎬ能够有效解决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ꎬ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开发区招商、布局和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剂和助推剂ꎮ
(六)总结凝练开发区知识产权深改工作的试点经验和
2020年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要面临国家
—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