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6期 2015年6月确南中区振忐 Vo1.31 No.6 ・97・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un 2015 抗癌则以土贝母、山慈菇、炮甲为主,穿破石、梅木、 半边莲、菱角、藤梨根、菝葜、天葵子、猫爪草、薏苡 仁等再酌情选用1~3味,且始终不忘助化,选用生 麦芽(兼有疏肝作用)、生鸡内金(兼有消积块作 中药治疗眩晕验案l则 牛淑娴 ,王玲 指导王季良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引起该症 用)、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砂仁等。 初诊、二诊湿热之象明显,黄疸、小便深黄、舌 苔黄厚,用大剂量苍术祛湿以健脾,藿香、茵陈、溪 黄草化湿清热退黄。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 连,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的功效。服药 状的疾病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并且各种疾病引起眩 晕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西医多对症治疗,控制其特 35剂后,患者诸症明显好转。湿热实证见轻,本虚 之象渐显,仍需着眼整体,适当辨病用药,根据不同 肿瘤选择相应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抑瘤药物。胰 腺癌患者除选用穿破石外,槐木、半边莲、葵树子等 也常选用 。穿破石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 痛;梅木辛平,半边莲甘平,二药配伍,利小便、散瘀 血、消肿毒。胰腺癌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水而加 剧病情,故需防变,而穿破石、槐木、半边莲均具利 水消肿作用。葵树子近来用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 的食管癌、贲门癌、肝癌、胃癌等,刘老则取其疏肝 解郁、活血化瘀功效,常用于肝硬化、肝癌、胰腺癌 等肝区瘸瘕结块类疾病的治疗。 刘老治病,于药量轻重颇有讲究,其消肿软坚 之菝葜及消肿利尿之梅木、半边莲、穿破石均有较 大剂量,菝葜、半边莲一般用15g,梅木、穿破石则至 少30g。此外,对虫类药炮甲的选用为其治疗肿瘤 的一个特点,凡遇肿瘤,无论性质良、恶,几乎必用, 认为炮甲配以健脾中药,可舒畅气机和改善局部微循 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消散。张元素主张 “养正积自除”。李惺庵《证治汇补・积聚》载:“若徒 用磨坚破积之药,抵损真气,积虽去而体已惫,虽或暂 时通快,药过依然,气愈耗而积愈大,惟当渐磨溶化, 攻补兼施。”刘老深得奥旨,治疗该胰腺癌患者始终 遵循益气健脾助化以扶正,清热利湿退黄、化痰消肿 软坚、疏肝散瘀通络以祛邪。扶正与祛邪并重,着眼 整体兼顾局部,从虚、热、湿、痰、郁、瘀等6个方面辨 证辨病用药,是其治疗该例胰腺癌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刘光宪,刘英哲.刘炳凡医论医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347—356. [2] 文先惠.刘炳凡研究员治疗肿瘤用药经验[J].湖南中医药导 报,1995(1):13—15. (收稿日期:2014—10—30) 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炳凡传承工作室建 设项目 第一作者:颜学桔,女,医学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风湿肾病的临床研究 发症状,而中医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 通过“望、闻、问、切”确定导致该症状的病因,分析 其症状,从而确立正确的理法方药。王季良老师从 医30余年,临床治愈许多疑难杂症,现将其治疗眩 晕1例介绍如下。 患者,女,65岁,2014年8月18日就诊。主诉:头晕半 个月余,加重2d。患者于2014年8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 头晕,动则加重,伴恶心、胸脘满闷、不欲食、便秘,曾于天津 市某中医院就诊。应诊医师处方:黄芪45g,当归10g,川芎 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6g,地龙6g,党参12g,丹参30g, 菊花12g,炒决明子12g,葛根18g,桑枝12g,桂枝12g,白芍 18g,炙甘草6g,制附子15g,威灵仙12g,火麻仁15g,砂仁 12g。患者服3剂后头晕症状反而加重,眩晕不能睁眼,恶心 厌食愈加明显,胸脘满闷加重,大便仍未行,坐立不安,遂来 我院门诊求治于王师。刻下:眩晕严重,甚则不欲睁眼,动 则加重,亲属推轮椅进来,胸脘满闷不舒,胃脘有堵塞感,恶 心厌食,I:7干,12'苦,烦躁,大便4 13未行,舌淡红,苔厚腻,布 满舌,隐隐发绿,脉细滑。查颅脑MR示:未见明显异常。中 医诊断:眩晕,证型:湿浊中阻。治宜芳香化湿、行气健脾、 清热利湿。处方:柴胡10g,茵陈30g,佩兰10g,陈皮10g,藿 香lOg,清半夏10g,白豆蔻lOg,厚朴10g,川芎6g,槐花10g, 大黄log(后下),六一散6g,苍术10g,白术10g。7剂,水煎 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患者服用1剂后,次日步行入诊 室,自诉头晕症状明显减轻,诸症均有好转,虽未排便,但有 排气之象,胸腹胀满感减轻,王师嘱继续服药。7剂后患者 自行前来,自诉诸症消失,纳可,便可,舌苔明显变薄,前部 腻苔消失,后部薄白苔,未诉其他不适。 按:本案患者从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厌 食、胃脘堵塞、口干、口苦、舌苔厚腻等症状可辨证 为湿浊中阻,且有湿邪化热之象,从患者第1次就诊 所服中药后症状加重更能证实其证型。王师分析患 者第1次所用处方,指出方中黄芪、党参对于湿热中 满患者是禁忌,二者为补气壮药,可导致气机更加不 畅,中满愈重。川芎用于此患者尚可,但剂量太大,使 患者头部不适感加重。白芍为补血养血、敛阴柔肝之 品,对于湿热为患者不可用。附子、桂枝为温阳之品. 性大热,用于此只会助长湿热之势,使症状更甚。故 第31卷第6期 ・确南中区缘志 Vo1.31 No.6 98・ 2015年6月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un 2015 上述6味药对于该患者并不适宜。 此患者痰浊蒙蔽清阳,清阳不升,则眩晕头重如 蒙;痰浊中阻,浊阴不降,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湿浊 困滞脾胃,脾不运化水湿,脾不升清,故口干;胃不降 浊,浊气上逆,故胃脘堵塞、厌食、恶心;湿邪日久化 热,热扰肝胆,故烦躁口苦;苔厚腻,脉滑皆为湿浊中 阻之象,故治疗应芳香化湿、行气健脾、清热利湿。方 中柴胡、茵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苍术、白术、厚朴燥 湿健脾、化湿除满;陈皮、半夏、白豆蔻共用理气化湿、 降气止呃;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川芎既为引经药,引 诸药上行,又可活血行气,祛头风;槐花清热凉血、清 肝明目、清利头目,二药合用,可疏通头部气血,气血 流通,则诸症自除。该患者发病于夏季暑湿之际,故 用六一散清暑利湿,取“因时制宜”之义。大黄清热 利湿、泄热通便,用于湿热壅滞之便秘,王师嘱此味药 应后下,若便通即停用。 王师认为,中医用药,不仅要注重配伍禁忌,更 要严格辨证。处方用药是根据理法而来,即辨证求 因,审因论治,依法选方,据方议药。对于一个方 剂,药味的配合,药证的对应,药量的轻重,都至关 重要。处方皆为治病,故一定要严谨分析疾病的病 因、病位与症状,辨证论治,因理法方药皆源于此。 (收稿日期:2014—10—29) 第一作者:牛淑娴,女,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针灸推拿的临床研究 刘丽芳治疗乳腺癌术后验案3则 吴世婷 ,刘丽芳 ,丁 玲 .肖 洒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 刘丽芳教授是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 年,经验丰富,对于乳腺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现将 刘教授论治乳腺癌术后病案略陈一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 称之为“乳岩”。目前,该病发病问题日趋严重,其 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对我国 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J。中医药对于乳腺 癌综合治疗的作用和特色,Et益受到国内外肿瘤临 床界的重视。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后,肿 瘤虽已去除或者控制,但由于放化疗对病变组织及 正常组织的选择性较差,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 伤l2。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乳癌患者术后、放化 疗后邪气虽减,但气血已亏,脾失健运;热毒过盛, 津液受损,阴阳失调;加之患者对不良预后的担忧, 致使肝气内结,失于条达,脏腑功能减退。“正气虚 弱,邪气可侵”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此外,体内 残留的癌灶、毒素在机体虚弱的情况下随时可复 发,同时放化疗之毒及体内病理代谢产物湿、热、 瘀、毒等在体内有不同程度的蓄积,造成瘀滞,有待 清除,“余毒未清”表现为这一阶段的另一特点。因 此,巩固期的中医治疗应从整体出发,根据不同临 床证候,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病证结合,标本 兼治”的原则,调整患者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治疗以补益气血、清解余毒为主,概括为益气解毒 法。益气解毒法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巩固期 生存质量及诸多并发症。 案1:郭某,女,45岁,2012年10月初诊。患者诉其 2012年3月27日在外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免疫组化 结果示:ER(一)、PR(一)、HER2(一),术后行6周期TAC化 疗方案治疗。现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 苔薄,脉弦细。中医诊断:乳岩;辨证: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 解毒养阴,方用自拟黄芪解毒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 15g,太子参20g,茯苓10g,白术15g,薏苡仁12g,女贞子10g, 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6g,浙贝母6g,山慈菇10g, 玄参15g,麦冬10g,甘草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分 服,药后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较前改善,嘱患者继续服用 本方加云芝、芍药各10g,7剂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案2:王某,女,32岁,2013年7月初诊。患者诉其 2012年l2月10日在外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已行6周期 AC序贯T方案化疗,现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现症 见:潮热汗出、心悸心烦、夜寐欠安,舌淡,苔薄,脉细。中医 诊断:乳岩;辨证:冲任失调证。治宜补血养阴解毒,方用自 拟黄芪解毒汤合二仙汤加减:黄芪15g,太子参20g,薏苡仁 15g,女贞子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6g,浙贝 母6g,山慈菇10g,玄参l0g,麦冬10g,仙茅10g,当归12g,黄 柏12g,知母10g,甘草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分 服,药后患者潮热汗出、心悸心烦较前改善,但夜寐入睡困 难。嘱患者继续服用本方加茯神12g、远志6g、酸枣仁15g, 7剂药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前明显好转。 案3:陈某,女,51岁,2013年3月初诊。患者诉其 2012年2月5日在外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现行第2周期 TAC方案化疗。现症见:左上肢水肿,食欲不振,恶心欲呕。 舌淡,苔薄,脉细。中医诊断:乳岩;辨证:脾胃虚弱证。治宜 健睥和胃养阴,方用自拟黄芪解毒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黄 芪15g,太子参20g,茯苓15g,白术12g,薏苡仁15g,女贞子 12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红花6g,赤芍10g,川芎 6g,牛膝12g,浙贝母6g,山慈菇10g,甘草6g。7剂,每天 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药后患者上肢水肿较前改善,但仍 食欲欠佳。嘱患者继续服用本方加木香6g、砂仁3g,7剂药 后,患者恶心欲呕症状较前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