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2015年2月 市场论坛 经济管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产业政策导向研究 王秀婷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 30070)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国政策的焦点。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为切入点,探究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期望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规划的实施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征;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16(2015)02.0254-0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 长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 阶段,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 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 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方向,贯 第一,突出市场培育,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并对新兴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产业研究开发活动进行普遍性支持。在谋划长时间段的产业发 的基本要求,积极有序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 展时,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如果不致力于掌握新兴 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 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技术 兴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推 跨越。目前,各级地方政府规划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一 动我国经济社会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负 浪高过一浪,对于鼓励发展的产业,这就意味着更容易获得政 荷过重的粗放式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 府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寻租行为和盲目投资可能会愈演愈烈。 续发展转变。 因此,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时,必须充分注意对区域合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理布局的关注,加强引导,形成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业结构不 调发展格局,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断革新、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同时具备 第二,要科学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在设 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时,要审时度势,准确 战略性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对国民经济起着关键作 把握经济运行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 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安全或军事安全的产业,其主要 产业政策措施,合理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调控方式。要 产品应能体现国家综合实力,体现国际竞争实力和科学技术发 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展水平,未来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的不同阶段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必须具 创新性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大,围绕企业和产 有导向性,在部署重点领域发展计划的同时,高度重视配套政 业的创新理念,始终代表着新技术方向。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的设计和落实,以全面推进战略实施。 市场潜力大且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已 第三,要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手段。作为 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 后危机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必须立足全 导向性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先进技术水平,其技术、 球视角来调整,要改变过去传统产业政策通常从纵向上采用行 工艺、产品、所满足的市场需求都是新的,代表产业发展的新 政性或其他手段,从横向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一种公平竞 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具有领航作 争的政策环境。要制定完善的战略性产业政策体系,提出明确 用。 的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专 关联性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 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加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引导, 位,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可以带动其相关和配套产业 促进产业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企业集成创新,有效对接国 的发展,实现产业间的技术互动和价值链接,创造就业机会, 家和资本市场,引导社会投资结构和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 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产业高度。 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突破性一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顶端 第四,应采取开放式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生 或前沿,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生产核心技术上有 产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充分利 革命性的突破,带有产业革命的性质,具备很强的拓展性、延 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和生产资源,通过利用外部的创新资 伸性和渗透力 源快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通过在全球采购而实 风险性一一有诸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 现最优的生产力配置。在充分利用外包等模式提高创新能力的 先导性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在 同时,我国企业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充分利 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改革,摸索前进,这一过程同 用“众包”、开源模式,吸收国内外的民间智慧为企业的创新 样伴随着较多风险。在技术、市场、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诸多 活动服务。政府除了支持创新活动外,还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 不确定性,加之产业相关政策及配套体系的不完善,使战略性 业发展的初期帮助企业创造市场需求,采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 新兴产业投资带有较大风险。 双向激励政策。 可持续性一一体现了资源友好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战略性 参考文献 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 [1]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 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新能源、新技术,摆脱资源约束,提高产品 革.2010(3):45. 附加值,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质 [2】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 量有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2013(12):67.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3】刘澄,顾强,董瑞青.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 产业政策是引导、保障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 作用『J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 1(1):54. 重要手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国民经 『4刘洪昌,武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41IzL培育政策取向 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但其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 [J】.中外企业,2010(1o):44. 主体还很弱小,需要经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和促进,才有可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