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疗效观察

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疗效观察

来源:乌哈旅游
·14·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May.2019 Vol.35 No.5

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疗效观察

刘佳蕊 张宗礼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在慢性肾脏病 (CKD) 2~4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活血方内服。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 (Scr) 水平、肾小球滤过率 (GFR) 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脾活血法能够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健脾活血;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69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05-0014-03

Efficiency observation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therapy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in 2nd to 4th stage

LIU Jia-rui,ZHANG Zong-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therapy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in 2 to 4 stages. Methods:8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by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symptomatically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plus with self-made oral formula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level of serum creatinine(Sc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and TCM symptom score in treatment group all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rapy of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 can improve kidney function,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and enhanc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s,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activating blood,therapy of TCM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 (CKD) 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2012年对47 204名成年人的调查结

[1]

,我国成年人的CKD患病率高达10.8%。终果显示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笔者采用健脾活血法治疗CKD 2~4期,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9~73岁,平均 (50.23 ±10.39) 岁;病程3~60个月,平均 (18.98 ±13.78) 个月;CKD 2期8例,3期21例,4期11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 (49.50 ±10.03) 岁;病程4~60个月,平均 (20.40 ±13.36) 个月;CKD 2期7例,3期26例,4期7例。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肾脏基金会在2002年制订的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

末期进行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高。CKD病程长,治疗费用高,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己经成为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并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中,CK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原发病、并发症及加重因素的积极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肾透析和肾移植。目前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充分证实,中医药通过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在延缓肾功能恶化上有一定优势,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亦可以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同时可以减少西药副作用。

作者简介:刘佳蕊,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张宗礼,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张宗礼,E-mail:zhangzongli1959@163.com

指南》 :慢性肾脏病 (CKD) 的诊断标准为:(1) 肾脏损害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异常) 伴有或不伴有肾

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小球滤过率 (GFR) 的下降超过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下列两种情况之一:①异常的病理改变;②出现肾脏损害的标志,包括血或尿成分的异常,以及影像学检查的异常。(2) GFR<60 mL/ (min·1.73m2 ) 超过3个月,伴有或不伴有肾脏损害。慢性肾脏病临床分期标准:2期:肾损伤、GFR轻度下降、GFR 60~89.9 mL/ (min·1.73m2);3期:GFR中度下降、GFR 30~59.9 mL/ (min·1.73m2);4期:GFR严重下降,GFR 15~29.9 mL/ (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 (简写EPI公式):男性:GFR=141×(mol/L) ×0.01131/0.9]-1.209× (0.993) 年龄mL/ (min·1.73m2);女性:GFR=141×[Scr (mol/L) ×0.01131/0.7]-1.209× (0.993) 年龄mL/ ·1.73m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湿浊证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血瘀证主症:面色晦黯,腰痛;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未进行腹透或血透治疗者。

1.4 排除及剔除标准:排除标准: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患有精神疾患等无法配合治疗者;已透析 (包含腹透) 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剔除标准:未按治疗方案治疗者;不能坚持治疗及复诊者;在观察期间自行加用其他药物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感染,控制蛋白尿,治疗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活血方内服,药用:生黄芪30 g,川芎、当归、丹参、茯苓、炒白术、土茯苓、茵陈各15 g,大黄、大黄炭各10 g。随症加减:伴四肢水肿者,加车前草、大腹皮各15 g;伴恶心欲吐者,加紫苏叶、荷叶、枇杷叶、桑叶各10 g。每日1剂,水煎150 mL,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根据2002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症状评分量表,由轻及重分别给予0、1、2、3评分)、血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 变化,同

SHANXI J OF TCMMay.2019 Vol.35 No.5·15·

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监测不良反应。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计数资料以[例数 (%) ]进行描述,

组间差异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秩和Z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描述,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

配对样本 t 检验分析。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cr、GFR值比较: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Scr值均降低,GFR值均升高,tScr=4.475、5.247,tGFR=-4.438、-5.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tScr=-0.830、0.049,tGFR=0.159、-1.4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r、GFR值比较 (±s)

组别n时间

Scr (mmol/L) GFR[mL/ (min·1.73m2 ) ]治疗组40

治疗前164.83 ±58.6843.09 ±17.44

治疗后140.27 ±52.83

1) 53.05 ±22.461)

对照组

40

治疗前154.99 ±46.6043.67 ±15.23

治疗后

146.84 ±47.39

1) 46.76 ±15.131)

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

=21.623,22.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70,

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减少,

t=5.2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分)

组别n时间

症状积分治疗组40治疗前11.28±1.81

治疗后 6.15±1.531) 2)

对照组

40

治疗前10.93±1.79

治疗后 8.08±1.751)

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慢性肾脏病的病名记载,依据水肿、尿少、腰痛或周身乏力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水肿、癃闭、腰痛、虚劳等范畴。慢性肾脏病病机复杂,一般认为该病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可涉及五脏,标实为水停、湿浊、血瘀、湿热之证。张宗礼教授将慢性肾脏病总的病

因病机归为肾虚血瘀,病位在脾肾

[2]

。《临证指南 医案·积聚》 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疾病初期病邪侵犯入经在表,久则形成瘀血入络,如 《素问·痹论篇》 谓:“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

[Scr (mint·16·山 西 中 医 2019年5月第35卷第5期 SHANXI J OF TCMMay.2019 Vol.35 No.5

络失疏,故不通”。肾虚血瘀两者互为因果,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故将补肾活血法贯穿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始终。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等物质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濡养全身,若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常,水液精微反聚为湿,形成湿浊毒邪聚于体内,使得疾病胶着难愈,因此治疗慢性肾脏病在补肾活血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健脾的重要性。方中生黄芪味甘

[3]

,黄芪性微温,补肺脾肾三脏之气 (有研究显示

芎、丹参三药合用散中有补,补而不滞。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佐以土茯苓、茵陈清热祛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活血,补肾祛湿浊之功。

综上所述,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CKD 2~4期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79:815-822.

[2] 朱云洁.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

究,2018,10 (7):136.

[3] 黄涛,汪汉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带状疱

疹的临床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11):2 924-2 925.

[4] 徒康宛,朱银芳,俞萍.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

血症热毒血瘀型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 (4):322-325.

[5] 苏浩.张宗礼运用大黄和大黄炭治疗肾病验案[J].山东中医

杂志,2013,3 (9):680.

[6] Xu L,Shen P,Bi Y,et al.Danshen injection ameliorates STZ-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association with sup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pro-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fibrosis[J].Int Immunopharmacol,2016,38:385-394.

(收稿日期: 2019-02-03)

本文编辑:王福岗

的有效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异黄酮等,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通过改善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来减少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肌酐水平)。

[4]

其能减少大黄苦寒,有泻下攻积,逐瘀通经之效

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加速内毒素的清除,大黄炭炮制后取其活血止血之效),两者共用,一则增加大黄通腑泻浊之性,防止过于苦寒损伤胃气,二则取性其活血不散血、止血不留瘀之用。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川芎性温味辛,行气活血,为血中之气药;丹参

[6]

,丹参可拮抗肿瘤活血化瘀 (现代实验研究提示

[5]

坏死因子-β1的致纤维化作用而改善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全血黏度等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当归、川

(上接第5页)      有自己独到之处。该方开骨之力可从耻骨联合产后出现裂缝2 cm见其一斑。故现代医学仅从测量孕妇骨盆而对胎儿能否娩出直下断言的习惯认识似可商榷。若能中西医结合催生,或许会有更多难产之妇免受剖腹之痛。而于那些对西药过敏之难产者则是福音。由此可见,倘若无此方法,该产妇及胎儿可能会遇不测。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中药催生这种传统方法极有可能失传,故需特别予以抢救。4 体会

原老行医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妇产科疾病形成了自己的临床证治特点。该篇所列痛经、滑胎、难产之证只是其经验的点滴。治疗痛经,原老通常气滞为主者选用加味乌沉汤加减;血瘀为主者选用琥珀散加减;寒凝为主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运用,既宗原方之旨,又能灵活变通,并常能收到预期效果。治疗滑胎,原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安胎当先补肾固元以治本;而胎动不安必有下血之兆,故以止血为要。治法宜温补肝肾,固元安胎,兼顾止血。方选补肾固冲丸治本为主,兼顾

止血。鉴于滑胎之证临床风险较大,为确保疗效可靠,通常将丸剂方药改为汤剂使用。难产一证,虽临床常见,但已经是目前中医临床禁忌范围,更难见到成功病例。原老平时也无治疗之经验。但老先生平素善于运用经典及 《医宗金鉴》 成方,对古人之经典方剂多有研究与体会,临床上常有显著疗效。当临床必须面对难产患者时,也能借鉴古人和 《中医妇科学》 的相关经验,取得了满意疗效。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传统经验及治疗手段,不可以现代医学的一般常识加以评判,而应通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而得出正确认识,否则,会有许多象开骨散一样的宝贵经验因不敢实践而逐步失传。若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此事,或许还有很多中医宝藏亟待发掘。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曾敬光,刘敏如.中医妇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8:251-254.

(收稿日期: 2019-03-11)

本文编辑:李艳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