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者: 胡宁宁 (提交时间: 2012-4-22 10:21:25) 答题内容:
数感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要学好、用好数学,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我选择刚刚教授过的一节课《千米的认识》。
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最大的长度单位是米,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先做课前活动: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引入新课,能确确实实
的感受到一千米的长度。再加上我会引导学生举例
比如: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并且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1、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2、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反思: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
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自我感觉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