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拟建七一能源甲醇烯烃项目位于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附近。 王桥镇位于长洽市襄垣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3° 31‘,北纬36° 29’。王桥镇地势东高西低,沟壑纵横,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山脉:大小山峰均系太行、太岳两峰分支,大的山脉有文王山、周王山、九尖山、郭庄南山等;主要河流地处浊漳河上游,西源、南源两大河流分别从境内南沟入境经五阳、西山底、天仓、王桥村通过入古韩界。
二、详勘目的与任务
根据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本次工程地质详勘资料必须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以及设计所需要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详勘的目的与任务如下:
1)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采空区、孤石等不良地
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等。
2)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别、分布范围、规模、发展
趋势及危害程度,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提出经论证的整治方案;
3)搜集资料。调查地形和地物的变迁,填土的来源。堆积年限和堆
积方式;
4)查明填土的分布、厚度、物质成分,颗粒级配、均匀性、密实性、
压缩性和湿陷性;
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采用 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建议;
6)采集各类岩土样品,通过室内测试和原位测试获得各类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强度指标,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法的确定提供参数和依据。
7)查明地层的时代、成因及其分布;并对基础埋深范围内地基土对
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8)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沉
降。
9)详细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 补给迳流、渗透系数、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0)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地基土的地震液化性质;给出场地对抗
震的综合评价及建议采取的措施;
11)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12)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 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三、勘察主要依据的规范、规程、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009版);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SH/T3159-200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 7)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 建筑工程勘查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
10)山西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04-258-2008); 1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2)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四、勘探点的布设原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条款,该建筑物的工
程重要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地基复杂程度为
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
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乙类建筑。
1)勘探点间距
鉴于本次勘察的目的,第一步要查明建筑场地的一般工程地质特性,尤其是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第二步要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深、变化及水的来源,因此在场地周边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04 个,具体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
2)勘探点孔深
根据现场地与原地形综合考虑,探井、钻孔、静探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察中结合场区内地层情况,各勘探点孔深可作适当调整。
3)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04 个,总进尺2145m。 五、土工试验要求
室内试验作为评价地基岩土性状的重要试验方法,本工程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如土的物理指标测试)、压缩试验及直剪试验,为计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验算所需的岩土参数指标。
1)常规物理试验包括土的天然含水量、比重、天然重度、干重度、
粉土和粘性土的液限、塑限等试验。
2)筛(颗)分试验包括砂土及卵、砾石土的颗粒级配。 3)土的抗剪强度建筑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及稳定性的评价中都是不
可缺少的指标。
我院在该地区的工程勘察经验表明,采用适当折减后直剪试验结果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实际较为接
近。因此本次勘察采用直剪方法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4) 地基土按常规压力下进行压缩试验; 每个回填区分别做击实试验一组。 进行水、土腐蚀性试验。
7) 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或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试验。 六、勘察实施细则技术要求
1)野外钻探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
钻探口径及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成孔口径应满足取样、
测试及钻进工艺的要求,钻进深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范围应为±。
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对岩芯钻探应在2m以内。 2)野外记录应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记录应真实及时,按钻
进回次逐段填写,严禁事后追记。钻探现场描述可采用肉眼鉴别、手触方法,有条件或勘察工作有明确要求时,可采用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
3)土试样质量按建筑物重要性,在工程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以
II级土试样代用,但宜先对土试样受扰动程度作抽样确定,判定用于试验
的适用性,并结合地区经验使用试验成果。在膨胀性土建筑地段,钻孔中
采用i、n级土试样时,严禁用泥浆,应采用回转干钻工艺,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速度压入法,亦可采用重锤少击方法。i、n级土试样应妥善密封、防止湿度变化,并避免曝晒
或冰冻。在运输中应避免振动,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二周。 4)探井采用人工挖掘,取不扰动样(I 级)。
5)标准贯入试验,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第10章的技术规定要求。标准贯入试验孔应采用“回转钻进”工艺,而不采用我市相当多的勘察单位使用的“冲击钻进”工艺(因为该法获得的标贯击数N值严重失实而且违背规范)。当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应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并防止涌砂或塌孔。
6)室内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第11章的技术规定要求,其具体操作和试验仪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七、施工组织及施工设备、仪器配置
本次详勘野外工作量较大,作业时间较长,为确保勘察工程质量及进度,公司将集中精力投入施工,同时采取以下组织措施,
1)领导班子
院经理直接指挥,并委托院工程师郭丙智做为项目经理,成立本工程
详勘项目经理部,负责协调各专业,野外及室内勘察工作,并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材料供应,人员调配等方面的工作。
2)技术班子
以我院工程师郭丙智为项目负责人,并配备2-4 名高级工程师,4-5
名工程师做为该工程技术骨干,在各专业、各环节上予以把关,对技术疑难点专门讨论研究,以确保工程质量与勘察成果的水平。
3)施工人员及设备配备
鉴于本工程野外钻探工作量较大,我院计划投入6台百米钻机,钻机每台配备
钻探技术工人5名,野外记录每台钻机保证配备1名工程技术人员值班,工程技术人员4名,钻探技术工人30名,包括辅助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本工程计划用员
15名。
八、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该项目每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应树立“创精品工程”意识,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层层落实,严格贯彻IS09001质量体系关于勘察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每台钻机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按照规定如实填写钻孔施工记录。技术负责人应及时进行中间检查,做好钻探施工中的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详见附图。
2)钻探的通病及防范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