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思念游子的诗句有 诗句有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2.杜甫思念游子的诗句有 诗句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8.达:到。
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3.杜甫写的关于母爱的诗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 手 中 线, 游子 身 上 衣。 临行 密 密 缝, 意恐 迟 迟 归。 谁言 寸 草 心, 报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2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4.关于游子的诗句 关于游子的诗句有:
1.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年代: 唐 作者: 李白《送友人》 3.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生查子》 4. 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5.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6.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7. 可堪游子思家。惟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年代: 宋 作者: 贺铸《清平乐·小桃初谢》
3
8. 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怅无人可归遗。——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洞仙歌·温江异果》
9. 曾是京城游子,驰宝马、飞金鞚。——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霜天晓角·少年豪纵》
10. 游子征衫,凭暖阑干处。——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点绛唇·池馆春深》
11. 天涯到处自生愁,游子征尘暗弊裘。——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天涯》 12. 伶俜游子,诱引还家。——年代: 宋 作者: 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14.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5.杜甫写过什么送别诗
杜甫写的送别诗有以下 1、《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2、《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3、《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4、《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4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5、《西门山》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行。
6、《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7、《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8、《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9、《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10、《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5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11、《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12、《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13、《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14、《送韦书记赴西安》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茫然。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6
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 6.杜甫都写过哪些诗词 著名的有: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歌行体:《兵车行》、《贫交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五律:《春夜喜雨》、《春望》、《望岳》等;
七律:《秋兴八首》、《登高》、《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长律:《自京至奉先县咏怀五百句》、《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壮游》等; 《全唐诗》自卷216至卷234共收杜诗1149首。可看作杜甫毕生的诗作。 游子归乡的诗句有哪些游子归乡的诗句有哪些1. 关于游子归乡的诗句 关于游子归乡的诗句 1.关于游子归乡的诗有哪些 1.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人日思归》隋代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 《游子吟》唐代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游子吟》唐代 陈陶
7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5. 《渡汉江》唐代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描写“游子回家喜悦”的诗句有哪些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人日思归》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 《征人归乡》戎昱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
4.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豆卢复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5.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游子归家的诗句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释义: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6、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释义: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释义: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
9
够照着我回家呢?
4.形容游子归家心情诗句有哪些 1、《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2、《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宋代: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译文: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3、《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10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5.有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思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1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1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游子归家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纳兰性德.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 籍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0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03.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0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0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0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0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0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09.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13
何时照我还.——王安石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1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15.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1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20.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21.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2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2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26.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2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28.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29.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3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31.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32.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3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3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3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36.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3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3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3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孟郊《游子》原文及翻译赏析孟郊《游子》原文及翻译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游子诗词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游子诗词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孟郊《游子》原文 游子吟
14
作者:孟郊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单干户内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⑤、寸草心:子女的心。
⑥、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⑦、归:回来,回家。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母爱,描绘了游子临行前、母亲为其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具有真挚质朴的感情,虽然没有过多的藻绘与雕饰,但甚在语言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游子诗词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游子诗词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这真切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
15
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作品译文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新衣。
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一针针地缝补出细密的针脚,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创作背景
孟郊半生漂泊,在五十岁时上任成为了溧阳县尉,这首诗就是写于这个时候。孟郊想起自己长期的漂泊生活,感叹母亲对他的帮助,因此写出这首歌,歌颂母亲。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于河南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始登进士,年已四十六岁。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尉,后辞官。元和元年〔806〕迁为兴元军参谋,病死于赴任途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
16
生 。
孟郊的诗四百多首,多是乐府和古诗,大多倾诉个人穷愁孤苦,表现愤世妒俗的思想感情。也有部分诗作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同情。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的开创者。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游子诗词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