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观察21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观察210例

来源:乌哈旅游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观察210例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5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方式,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方式,观察两组临床治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临床治愈病101例(96.19%),并发症出现4例(381%),开腹手术组的临床治愈69例(6571%),并发症出现36例(342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开腹手术,积极开展这一新技术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开腹 临床疗效

随着科技进步,手术治疗胆囊疾病已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技术凭借其众多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首选的胆囊切除术方法之一[1]。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收治切除胆囊患者210例,男154例,女56例,年龄39~64岁,平均48.3岁。其中胆囊结石135例,胆囊息肉75例,住院时间5天~14天,平均6.8天。

治疗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组105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及全麻,于脐缘处作1cm大小的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5mmhg,予直径10mm的戳卡置入后插入腹腔镜,分别于两侧下腹部无血管处建第二、三孔,导入5mm大小的戳卡。处理胆囊蒂,

分离粘连,用胆囊钳钳夹牵引胆囊,由远端向近端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清解剖关系后,分别于两端置放钛夹,从中央剪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胆囊钳向头外侧牵拉胆囊,用剪刀或是剥离钩沿胆囊浆肌层下分离,直至胆囊完全剥离下来,彻底止血,由剑突套管入口将胆囊夹出腹腔,注意避免胆囊破裂,造成胆汁、胆结石污染腹腔。操作结束后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经腋前线套管入口引出置于腹外,于术后12~48小时根据引流量情况拔除引流管,脐部及两侧下腹部缝线处于术后5天拆线。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在右侧肋骨缘下斜行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术。

观察对象:观察两组临床治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治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数据定α=005,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的,若p>005,则认为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腹腔镜手术组临床治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与开腹手术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讨 论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顺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两种方式。顺行性胆囊切除,出血较少,手术简便,应优先采用。但在炎症严重,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并把胆汁输

送到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确定胆囊切除术的指征有胆总管触到结石、曾有梗阻性黄疸史、胆总管显著扩张、术中造影显示胆管有结石等。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感染和胆囊炎、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等。目前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出血少,预后佳,可以很快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比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乐观,被患者及家属乐意接受[2]。

本研究中发现,腹腔镜组的临床治愈101例(9619%),并发症出现4例(381%),开腹手术组的临床治愈69例(6571%),并发症出现36例(3429%),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囊床出血、胆囊动脉出血、戳孔处出血、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管损伤等。从中可以看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有着许多的不同点,主要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同时临床上操作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要求术者的经验与掌握手术熟练程度很高,避免造成副损伤,避免并发症发生[3]。腹腔镜手术发展异常迅速,代表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向,在腹部外科中有广阔的前景和很大的潜力,积极开展这一新技术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 刘国礼.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展望[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1):1-2.

2 梁承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并发症观察与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39-40.

3 郑民华.我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现状和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7,27(9):679-6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