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花生平衡施肥高产技术研究

花生平衡施肥高产技术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DOI:10.13605/j.cnki.52-1065/s.2001.01.026

 2001年 第1期               耕作与栽培                   ·47· 

花生平衡施肥高产技术研究

杨胜全 代仕学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推站 565300)

摘 要 为探索花生N,P,K最佳配施量,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N,P,K最佳配比为N∶P2O5∶K2O=18.9∶8.4∶15,配施处理株高平均增高5.0cm,单株总果数为1.1个,单株饱果数为2.0个,百果重增加10.2g,单株有效分枝数增加0.6个,秕果数下降0.8个,比对照增产119.0kg/667m2,增幅48.2%。

关键词 花生 氮磷钾配比 产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生及其深加工产品消费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大。沿河县常年种植面积在0.33万hm以上,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中低产田土多,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加之品种单一退化,耕管粗放,尤其是肥料投入不足,少施肥,甚至不施肥,导致单产低而不稳(常年平均单产150kg/667m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花生施肥试验,旨在探索N,P,K平衡配套施用对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示范推广花生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花生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处理

2

2

始期(5月23日)一次性追施,氮肥于清棵后作一次性追肥,中耕3次,培土1次,防病虫害施药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株高、总果数、饱果数、有效分枝数、百果重均表现为施肥处理比对照有显著提高,秕果数均比对照减少。株高平均增加5.0cm,总果数多1.1个,饱果数多2个,单株分枝数增加0.6个,百果重增加10.2g,秕果数比对照平均减少0.8个,其中氮肥主要影响株高和饱果数,在相同磷钾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和饱果数也相应增加,单产随之增加,说明花生虽然是豆科作物,具备一定的固氮能力,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氮肥能明显改善经济性状,对产量有较大影响。P、K则对表2中的7个考种指标均有明显影响。

表2 平衡施肥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株高总果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分枝百果数单产

(cm)(个/株)(个/株)(个/株)数(个)(g)(kg/667m2)143.318.516.12.45.1158.8313.3242.417.915.82.15.4147.6281.6345.217.815.62.25.1167.4320.0444.018.216.02.85.1156.8323.3545.917.215.71.55.6174.4323.0642.918.916.72.25.3146.8328.3744.918.716.52.25.3155.8345.0845.718.616.71.95.4150.0337.0946.518.716.61.65.0160.8366.0平均46.518.216.22.15.3157.6326.410(ck)41.517.114.22.94.7147.4247.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试验设在黑水乡、爱权村、温顺臣家责任地,面积0.1hm2(1.5亩),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700m,前茬为油菜。

1.1.2 供试品种 黔花生1号,由贵州省油科所提供。1.1.3 供试肥料 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普钙(含P2O512%),钾肥为草木灰(含K2O10%)。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3次重复,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m2。各处理肥料用量见表1:

表1 处理设计及肥料用量

处理12345678910(ck)

养分用量(kg/667m2)N6.3

12.618.96.312.618.96.312.618.90

P2O53.63.63.66.06.06.08.48.48.40

K2O5551010101515150

肥料用量(kg/667m2)尿素1530451530451530450

普钙3030305050507070700

草木灰5050501001001001501501500

2.2 对产量的影响

表3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其单产均比对照高,其中9处

表3 花生平衡施肥产量结果

处理12345678910(ck)

小区(kg)Ⅰ6.0

5.26.66.66.26.97.16.47.54.8

Ⅱ6.7

5.86.16.36.56.56.17.07.44.7

Ⅲ6.1

5.96.46.56.76.37.56.87.15.3

平均折合单产

(X)(kg/667m2)6.35.66.46.56.56.66.96.77.34.9

313.3

281.6320.0323.3323.0328.3345.0337.0366.0247.0

比对照增减kg66.3

34.673.076.376.081.398.090.0119.0

%26.8

14.029.630.930.832.939.736.448.2

理达366.0kg/667m2,比对照高119.0kg/667m2,增幅48.2%,居第1;7处理达345.0kg/667m2,,比对照增产98.0kg/667m2,增幅39.7%,居第2;8处理达337.0kg/667m2,比对

照高90.0kg/667m2,增幅36.4%,居第3;对照处理最低,为247.0kg/667m2,居第10。产量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4)。说明试验土壤1.2.2 技术措施 种植规格为行距40cm,窝距20cm,每穴播2粒,P,K肥分别用一半作底肥,另一半作追肥,于分枝 收稿日期:2000-12-25·48·耕作与栽培             2001年 第1期                     肥力均匀,试验可靠,可行性强。

表4 花生平衡施肥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DF处理9区组2误差18总变异29

SSMS F30116.73346.30 12.35**21.710.85 0.044878.3271.0235016.7

F0.05

2.463.55

F0.01

3.606.01

667m2,比产出/投入值最高的处理增收68.62元/667m2,而比产投值为12.5的7处理反而增收18.20元/667m2,投入却减少36元/667m2。因此,最佳施肥量的确定,应遵循增产增收的原则,首选9处理的肥料组合,即施用尿素45kg/667m2,普钙70kg/667m2,草木灰150kg/667m2,折合成纯量为N∶P2O5∶K2O=18.9∶8.4∶15。若考虑农户对投入的承担能力,则可酌情选用7处理的施肥量,即施用尿素15kg/667m2,普钙70kg/667m2,草木灰150kg/667m2,折合成纯量为N∶P2O5∶K2O=6.3∶8.4∶15。

2.3 经济效益分析和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从表5看出,9处理产量最高,总产出最多,达951.60元/667m2,总投入也最多,达108.00元/667m2,产出/投入

值最低,比值只有8.8;1处理总投入最低,仅40.00元/667m,产出/投入值却最高,比值达20.4。这一方面表明高

表5 花生平衡施肥经济效益比较

产量总产出总投入

处理22

(kg/667m)(元/667m)(元/667m2)1313.3814.5840.002281.6732.1658.003320.0832.0076.004323.3840.5856.05323.0839.8074.006328.3853.5892.007345.0897.0072.08337.0876.2090.009366.0951.60108.0010(ck)247.0642.20

产/

投值20.412.611.015.011.49.312.59.78.8

净收入

(元/667m2)77.458674.16756.00784.58765.80743.58825.00786.20843.20642.20

2

3 小结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实行平衡施肥,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群体结构和经济性状,提高花生单产。所有施肥处理与未施肥相比,株高平均增加5.0cm,有效分枝数增加0.6

个,单株总果数多1.1个,饱果数多2.0个,百果重增加10.2g,秕果数降低0.8个,增产幅度达14%以上。

3.2 花生平衡施肥的最佳肥料配比为施用尿素45kg/667m2,普钙70kg/667m2,草木灰150kg/667m2,折合成纯量为N∶P2O5∶K2O=18.9∶8.4∶15。根据农户对投入的承担能力,也可酌情选用7处理,即施用尿素15kg/667m2,普钙70kg/667m2,草木灰150kg/667m2,折合成纯量为N∶P2O5∶K2O=6.3∶8.4∶15。

3.3 花生平衡施肥技术在沿河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试验,以期找出适合生态农业特点的花生最佳平衡配方,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花生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指导生产花生专用肥,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持续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提高的主要措施,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大打农业翻身仗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我区农业生产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4.1 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还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谁的地,谁退耕,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是商洛地区一直坚持不变的既定政策。全区25°以上的山坡地

2

10.27万hm,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还药是提高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措施。在工作布置上,先退陡坡,后退缓坡,先退高坡,后退低坡,先退江河公路沿线,后退深山地区。对退下来的坡耕地栽种板栗、核桃、油桐、果树等经济林木。在树木未茂密成林之前,可以林粮、林经、林药间作,缓解农民吃粮和用钱问题。4.2 横向种植,提高蓄水保墒能力

垄沟种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改纵向为横向。25°以上坡塬地由于雨水的冲刷,疏松的表土极易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采用横向开沟起垄可增强土地对降水的贮存,拦住降雨水,蓄积地下水,提高保水保肥保墒能力。4.3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近几年,我区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对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化肥养育了作物不能养育耕地。据测定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越来越扳结,耕种相当困难。农作物秸秆含有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有机质,腐殖酸及各种微生物等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与肥力发育的成分。如果将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可减轻农家肥上坡运输的不便。同时还可节省化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单产出效益。各地应积极推广,不可忽视。

  注:花生单价2.40元/kg,尿素1.20元/kg,普钙0.6元/kg,草

木灰4.00元/50kg。计算:净收入=总产出-总投入

投入才会有高产出,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单位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出反而下降,完全符合报酬递减律。从净收入来看,9处理最高,达843.20元/667m2,比对照的642.20元/667m2增收201.00元/

(上接第18页)小麦成熟前15~20d,在40cm垄背上点播1行花生,穴距16~20cm,密度10000~12000穴/667m2。小麦300kg/667m2,花生200kg/667m2。3.3 马铃薯、玉米、芸豆垄沟套种

第1种马铃薯结合整地施有机肥5000kg/667m2,二铵20kg/667m2,尿素20kg/667m2,钾肥10kg/667m2。人工横向起垄。带型200cm,垄宽150cm,垄高15cm,沟宽50cm。3月中旬在150cm垄背上点种3行马铃薯,株距23cm,密度4200穴/667m2。第2种春玉米,4月上旬在沟宽50cm空带点播2行玉米,株距25~30cm,密度2200~2500株/667m2,第3种芸豆、马铃薯收获后及时点播3行芸豆,株距20cm,密度12000穴/667m2。马铃薯产量1800kg/667m2,玉米300kg/667m2,芸豆50kg/667m2。

4 推广垄沟种植技术的途径和对策

商洛地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干旱缺水,农业基础脆弱。加之耕作制度落后,科技意识偏低是本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真正压力。为使压力变为动力,主要途径是树立科技示范样板,强化技术培训,以科技为依托,辐射带动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根据商洛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的推广垄沟技术,不仅是振兴农业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同时还与我区典型的旱地农业,坡塬地的地形地貌,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自然规律相结合。行之有效一举多得。

垄沟种植技术简单可行,技术上实用,经济可行,并能较好的解决农民的吃粮问题和保持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