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为例
蔡建华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推行的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維修专业实践现代学徒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构建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維 修专业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指出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见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为基础的现代人才 培养模式。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02年开始与湘潭 市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本地知名企业湘潭鹏飞汽车服 务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2014年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 点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双主体”育人,积极探索适应现 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构建与中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 侬据和基本思路
课程是课程体系构建中的最小单元,是指学生所应学习 的学科的总和,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更是实现教学 目标的前提要素和基本保证。课程体系通过将课程的各个 构成要素加以序化组合,形成专业教学内容,确定专业教学
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是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 紧贴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从工作岗位中提炼典型工作过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专业 知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二、 与中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按照现代学徒制基本要求,建立 “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专 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 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四个模 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语 文、数学、德育、计算机应用、英语、体育、公共艺术等公共文
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机
进程,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械识图、汽车电子电工、汽车概论、汽车电路识图等课程;专
(一) 构建与中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 业技能课程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 主要依据
构建中职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课程构成 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从而实现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教育部下发的中职教育相关指导性文件中,对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界定。如:《教育部关于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 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都有明确。中职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加以 支撑。以上相关文件及最新颁布的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标 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等文件,也就共同构成了构建与中职
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 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维护作业、自动变速器原 理与维修、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等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包括演讲与口才、礼仪、应用文写作、汽车驾驶等课程。三、 与中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1.
满足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与中职现代学徒
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满足整个行业领域内通 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学徒应当基本具备行 业领域内通用的、基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行业领 域内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需求。
2. 满足企业对职业岗位用人的需要。与中职现代学徒 岗位用人的基本需要,校企双方应通过共同开发基于合作企 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来实现校企协同育 人,互利共赢.
3.
适合校企开展人才共育的需要。与中职现代学徒制
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安排,应由校企 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并充分按 照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
(下转第31页)
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核心资料。
(二) 构建与中职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 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满足合作企业相关职业 基本思路
现代学徒制是融职业教育和工作实践于一体的教育体 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主要以技 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 业能力、多岗位就业潜力及个性和长远发展的职业储备。构 建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有: 一是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整合学历教 育目标、职业资格目标和个性发展目标等多维培养目标,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一般资助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
XJK015BZXX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
周刊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对策研究①
陈秋宏蔡虹梁园园
(新疆库尔勒巴音郭愣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地探 索对策。本论文中,笔者将给促进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新疆高职院校的民族团 结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对策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漫 长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既要立足现实,深入 分析研究当前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实际,宏观提炼、把握新 疆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征与特色;又要找准突破,熟练掌握区 情、国情、世情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还要着眼长 远,善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善于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大胆 创新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方式和方法。一、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正确理念
对民族团结教育实践,首先新疆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其 所具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 感和政治责任感来看待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结合 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实现途径,让民族团 结思想在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一) 学校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主阵地
高职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所以广大新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以高 度的责任意识,以博学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武装自 身,以得体的言行约束自己,以优秀的个人品格充实自己,以 良好的思想素质来引导和教育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使各族 学生深深地领会和感受到,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团 结一心,各民族只有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新疆的社 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 培养公民意识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关键
公民意识的核心,即一个人要有责任感,要有大局意识。 也就是说,作为公民,不论你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前提是,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要热爱祖国,不做不利于祖国稳定的事, 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 因此,培养新疆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正强 化,对于此类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我 国国情和新疆区情的实际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特点,来不断推 进公民教育。例如,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公民教育不仅 包括道德观点的灌输,同时也包括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爱国 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不仅进行价值观教育,同时也 进行国际和平和人道主义方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的公 民教育涉及面很宽,内容很广泛并和生活联系较紧密,这对
我们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加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根本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新疆高职学生非常愿意了解 不同民族的文化及风俗。因此,可以让各族学生通过了解不 同民族的文化来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从而实现民族 团结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开展能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 特色的生动活泼的各类文体活动,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 的了解和理解,进而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结合中 华民族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及重要纪念日,开展彰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中华民族团 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需注意的是,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 参与,使活动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进而 拉近各民族学生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的距离。二、加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训
由调查可知,目前新疆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对民族团结 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正确认识,对民族团 结教育的含义理解得还不全面,所具备的民族团结知识量也 较有限。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各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和 辅导员接受有关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或组织开展相关活 动能力的培训。
(一) 对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师开展培训
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承担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任务的部分
教师,所掌握的民族团结知识大多来源于曾经的学习和自身 的生活经历,这使得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把握会不自觉 地从自身已有的观念和经验为出发点,这无疑难以适应变幻 莫测的国际国内,区内区外形势和信息社会下新疆高职学生 的知识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是非 常重要的。该培训应该将民族理论培训和教材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进一步使教师们掌握基本的民 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掌握教材,掌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二) 对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进行培训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加 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从
①本文系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课题《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性研究成果。
FMB120561)阶段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