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硕士论文】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及风险对策研究

【硕士论文】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及风险对策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现状及风险对策研究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营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速迅猛,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因此,消费信贷作为金融信贷品种之一,也开始成为消费者的借贷途径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同样在不断开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的出现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速,推动消费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深远。虽然,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作为新兴信贷品种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是由于在个人消费信贷上面我国起步较晚,并且还没有在消费理念、贷款种类以及信贷管控上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许多风险,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等。而这些问题则需要在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准确对策,在实务操作当中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进行指导。

青岛市作为我国的地级市之一,在近些年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青岛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已经不同于以往,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岛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水平相对于十年之前也有了较大提高。因此,不论是从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上还是从个人消费信贷在信贷市场中的比重上来看都是在不断提高的。在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主要以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为主。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总体上是成增长的趋势,但是笔者通过对于青岛市的消费信贷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近些年的增速实际上是逐渐缓慢的,尤其是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对我国的经济走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上就是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增长速度的下降甚至停滞。除了经济危机这一原因之外,汽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过高也是这一类个人消费信贷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除了近几年青岛市的消费信贷数据之外,笔者还对于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这些分析当中,笔者发现虽然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是在不断地扩张的,但是现今的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却是问题重重,比如消费信贷机构种类不多,消费信贷市场的体系很不完善,金融创新跟不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等等。于是基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了国外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经验,结合青岛市自身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具体实情,提出了对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应对风险的对策以及解决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问题的路径。笔者认为,如要解决青岛市个人信贷消费市场当中的问题应当从建立消费者个人诚信档案、政府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保险制度的完善入手,建立更为规范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体系,保证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个人消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青岛市;风险管理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from a planned management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fter 30 year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economic growth rapidl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consumption level gradually improve, therefore, as one of the varieties of financial credit, consumer credit began to become one of the consumer lending way. In this big background, the commercial Banks as the main body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has carried out various types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business. In addition to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so continuously expand in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ongo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emergence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aintain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life. Although,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as an emerging varieties of credit in the raging fire

development, but due to the above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in our country started late, and not in consumption concept.

In recent years, Qingdao as one of the prefecture,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got fully development. Qingdao city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h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Qingdao city residents'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consumption level relative to a decade ago have greater improvement. Therefore, whether from the scale of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or from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in terms of the proportion in the credit markets are rising. In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of Qingdao, mainly for housing loans, car loans and student loans. Although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is a growing trend on the whole, but the author through to conduct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the consumer credit data of Qingdao city after found that Qingdao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is actually gradually slow its growth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economic crisis, situation has also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s economy, reflect on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in Qingdao. In addition to consumer credit data of Qingdao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also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in Qingdao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From these analysis, the author found that although Qingdao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s are in constant expansion, but today's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in Qingdao is fraught with problems, such as consumer credit agency lacked variety, consumer credit market system is not

perfect,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keep pace with consumer'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so on. Then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Qingdao city, the author draw lessons from the foreign experience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truth of Qingdao city their own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put forward for Qingdao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isk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Qingdao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of the pat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f wa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Qingdao of personal credit consumption market should be from establishing the consumer.

Key words: personal consumption;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market. Qingdao city; Risk managemen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6

1.1选题背景 ................................................................................................ 6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7 1.3理论综述 ................................................................................................ 7 1.4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9 1.5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9 第二章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理论概述 .................................................................. 10

2.1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概念的界定 ................................................................ 10

2.11消费信贷 ..................................................................................... 10 2.12消费信贷风险 ............................................................................... 11 2.2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 ....................................................................... 12

2.21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博弈分析 .................................................... 12 2.22个人消费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 13 2.23个人消费市场中的选择风险 ........................................................... 13

第三章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及风险管理现状 ............................................... 14

3.1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现状 ....................................................................... 14

3.11市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 14 3.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现状 .......................................................... 17

3.21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范围不断扩大 ................................................. 17 3.2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速度下降 ................................................. 18 3.2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总体信贷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 19 3.2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主要贷款品种为住房贷款 ................................. 19

3.25汽车贷款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中规模逐年下降 .............................. 20 3.26助学贷款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中发展滞后 .................................... 20 3.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资产信用质量现状 ............................................. 21

3.31青岛市助学贷款信用质量逐渐降低 ................................................. 21 3.32青岛市汽车贷款信用质量较差 ........................................................ 21 3.33青岛市住房贷款信用质量最好 ........................................................ 22 3.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2

3.41青岛市人消费信贷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 22 3.4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机构过于简单 ................................................. 23 3.4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过于单一创新性不高 ................................. 23

第四章 国际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 24

4.1美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及金融危机的教训 ......................... 24 4.2德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 25 4.3日本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及教训 ......................................... 25 4.4新加坡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 26 4.5香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及教训 ......................................... 27 第五章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评估 .................................................. 28

5.1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风险 ...................................................... 28 5.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信用风险 ...................................................... 29 5.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利率风险 ...................................................... 30 5.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市场风险 ...................................................... 30 5.5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 31 5.6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的抵押物风险 .......................................................... 31 第六章 应对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的对策 ............................................... 32

6.1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防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 ...................... 32 6.2通过政府监管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防控 ...................................... 32 6.3通过发展和完善保险制度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抵押物风险 .................. 33 6.4通过建立消费信贷担保保证制度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市场风险 ......... 33 6.5通过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利率风险 ......................... 34

6.6通过建立信贷消费二级市场防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流动性风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34 参考文献 .......................................................................................................... 35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断增多,而个人消费信贷也从曾经的新鲜事务逐渐变成了拉动我国消费的动力之一。个人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之一,也在不断地被学界进行研究和探讨。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往我国主要靠出口以及投资为驱动的经济需要向以国内消费为主要动力的经济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我国要改变曾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内需激活国内的消费市场。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使得财富不断喷涌。结合当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的经济战略来看,虽然我国的内需不足,但是却可以以个人消费信贷为支点撬动国内消费的增长,从而激发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活力。

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是激活国内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以我国信贷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消费信贷业务是在近些年才开始开展的,所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多项与个人消费信贷有关的基本制度还没有规定完善,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比较低端的水平,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对于国外消费信贷市场的移植和套用上。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防范以及预期判断问题上,基本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来进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定期通过对于消费信贷数据进行分析来对于市场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又通过分析得出的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风险防控的建议,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商业银行有效进行消费信贷的风险防控以及对于消费信贷市场的走势进行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笔者在读研期间长期关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并且有一定的商业银行实务操作经验,所以将实践同理论相互结合起来,对于笔者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见解进行梳理。把青岛市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因为相较于其它地级城市,青岛市在近几年以来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而地产业务成为了驱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龙头。2008年,青岛的GDP当中有8%左右是来自消费,而直到2014年上半年,消费已经占了青岛市GDP比重的32%。如此迅速的消费增长使得青岛市的消费信贷市场十分活跃并且不断扩张。青岛市的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业务的数额也达到了555.6亿左右,这是十年之前的4倍之多。由此可见,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及风险防控经验对于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消费信贷市场进行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研究可以提前预防各种在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上得到充分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对于消费信贷市场进行的研究同样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促使我国能够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推动内需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消费信贷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形势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有很大的相似性。面对这一不利的大环境,保证经济增长,扩大国内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一战略布局尤其以扩大内需为逻辑节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市场对于提振我国经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由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的中期向这一过程的后半段过度的阶段。国内市场不振,导致我国过度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没有销路,而城镇居民的消费信用缺乏支持,由于国民基本保障的不完善,导致了国民更愿意将财务存起来进行积累,而不愿意进行消费,这样就使得我国的产能过剩不断加剧,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然而,消费信贷市场则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杠杆作用,激活我国的消费市场使得消费者产生鲶鱼效应。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需,消耗过剩的产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成功转型。

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以及资金来源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却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居民储蓄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较大,但是居民消费贷款的比例却处于较低水平。这是这种结构性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结构性风险。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有助于这种结构性矛盾的解决,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及资产更加多元化,使得风险更加分散,从而降低我国金融市场当中的风险,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更加灵性化。

1.3理论综述

一个国家的消费信贷如果要发展的话,那么其无疑是建立在银行的信用基础之上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分期付款的方式并不是在人类近百年以来的创新,实际上,分期付款早在公元17世纪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分期付款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频率远远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可以说那时的分期付款是现在消费信贷的一个雏形。直至19世纪以及20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商业信用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当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欧洲是消费信贷发展比较早的地区,美国是消费信贷发展得比较发达的国家。

在这些西方国家当中,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西方国家的家庭都或多或少地通过进行消费信贷负担着自己的家庭开支。而作为金融机构来说,消费信贷则已经成为了它们主要的业务来源,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或者商业机构来说,消费信贷业务是他们经营业务的支柱。而信贷消费在西方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消费信贷过度造成的。可见消费信贷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何其深刻。在美国的消费总额当中,消费信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1992年占132%,1998年则占据了136%,而在2000年上升到了142%,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在北美消费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占据了131%。可以说,美国整个国家实际上是在依靠借贷透支未来而生存的。这种消费风气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开始的,而消费信贷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是主要动力之一。 在西方世界当中,有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层出不穷,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核心思想就是商业银行在进行融资规划以及融资决定的过程当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净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这一理论指导在20世界中后其被各大商业银行广泛使用。但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并不能完全解决个人消费信贷当中的全部问题,信息不对称就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三位西方经济学家再次提出了新理论,即信息不对称理论。所谓信息不对称理论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说,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是西方消费信贷市场风险防控的两大理论支柱。

同西方世界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其业务总量以及发展规模仍然很小。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国在进行消费信贷市场理论研究当中,大多还是在对于西方的消费信贷消费理论进行借鉴,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消费信贷理论。而在很多情况下进行理论移植难免会出现不能因地制宜,或者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故笔者认为应当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应对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且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也在对于一直以来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进行着反思,旧有的消费信贷风险防控模式也在进行这不断的改进和调整。我国学界大可不必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理论的根源是实践,而实践当中的理论反过来又在指导着实践。所以只有在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风险防控的实践当中逐步总结经验,从而才能形成真正适合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理论体系。

1.4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实证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所谓实证分析法就是基于社会当中的现实状况,通过事实经验以及对于现状的分析,对于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具体到本文,笔者综合收集了青岛市在近些年有关消费信贷市场的准确数据。并且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探究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的现状以及风险防控对策。所谓对比分析法是指将两个物或者人在一定标准下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事物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式。本文当中,笔者通过将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房地产信贷、汽车信贷以及助学贷款这三个方面进行纵向对比,探究青岛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结构性差异以及结构性风险。同时将青岛的消费信贷市场与我国其它城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进行对比,从而探究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地区性差异以及风险防控问题。除此之外,笔者将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与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消费市场进行对比,借鉴这些国家的个人消费市场风险防控对策,探寻我国信贷消费市场风险的防控之道。

1.5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本文主要以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及风险防控对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法以及对比研究发为研究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青岛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防控的对策。本文的主体总共分为了六章。第一章作为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有理论、研究方法、论文主要框架进行阐述,从而确立本文的总体思路以及文章结构。本文第二章中,笔者对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理论进行概述,通过对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中消费信贷以及消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界定,明确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通过从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博弈分析、道德风险分析以及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选择分析三个角度,针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进行形成原因的深入探究。本文第三章当中笔者对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以及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总体阐述。主要阐述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的静态状况以及历史沿革,从而进一步评估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信用质量状况。在这些现状的基础之上找到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在本文的第四章当中笔者针对德国、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这些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在发展当中所积累的有关风险防控的经验以及由于风险防控问题受到的教训。在本文的第五章当中,笔者对于青岛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进行总体评估,主要包括政策风险评估、利率风险评估、市场风险评估、流动性风险评估以及抵押物风险评估。在本文的第六章当中,笔者基于论文已经探讨过的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防控的现状对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应对策略。最后对于全文进行总结。

第二章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理论概述

2.1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概念的界定

2.11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作为信贷种类的一种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消费信贷这一概念进行定义的时间却是上个世纪中叶提出来的。针对这一概念,欧洲以及美国学界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相对于美国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界定来说,法国的金融部门对于消费信贷的界定是十分严谨的,所谓消费信贷指的是居民通过金融机构或者商业银行或者其它的相关机构进行的信贷,这些信贷主要用于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的消费活动,比如购买生活必须品或者耐用的消费品等等。在法国的立法部门对于消费信贷的定义当中没有向其它国家一样将房地产贷款列入个人消费信贷当中,而汽车却被列到了生活耐用品这一范畴之内,这又是与其它国家对于消费信贷概念进行界定的差异之一。法国对于一笔贷款是否属于个人消费信贷也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区分,并且设定了三个主要的区分标准,即信贷期间标准、信贷人身份标准、信贷金额额度标准。如果一笔信贷被认定为消

1

费信贷,那其必须完全满足以上三个标准,否则便不是消费信贷。

相对于法国对于消费信贷的界定而言,美国对于消费信贷这一概念的界定要相对宽泛。消费信贷的首次出现在美国的《消费者信贷保护法》当中,这部法律是在1967年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而这部法律也是对于消费信贷进行规制的主要法规。在这部法规的《诚实贷款法》部分,也就是法规的第一部分,对于消费信贷进行了大致的界定。所谓消费信贷指的是将所带款项用于农业、家庭或者个人的信贷,这一类信贷就称为消费信贷。显然这一定义对于消费信贷的界定并不完善。于是在1980年,美国国会众议院再次通过了一部改革法案也就是《诚实贷款简化和改革法》,在这一改革法案当中对《诚实贷款法》当中的许多条款进行了修正,这部法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将1968年法案当中将农业列为消费信贷的做法进行了改正,消费信贷不包括农业信贷。所以在美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农业信贷已经不是消费信贷中的一种了。美国的立法部门对于消费信贷做出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规定是在《同等信贷机会法》当中,在这部法案当中消费信贷被规定为用于私人用途的信贷,这些信贷可以被用来购买服务或者消费品。并且在这一规定当中将信贷的种类进行了区分,将其分成了非分期进行偿还的贷款以及分

2

期进行偿还的贷款。

1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19) 2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19)

在我国消费信贷虽然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与信贷消费相关的概念却颇多,比如甲借乙粮、寅吃卯粮等等。这些概念虽然不是和消费信贷直接相关,但却阐释出了消费信贷的核心问题。实际上信贷的本质就是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错位,实现时空转换,从而将本应是未来才能兑换的资源用于现在的建设当中。消费信贷作为信贷的一种同样如此。我国对于消费信贷往往界定为一种消费的信用有些类似于赊账或者借债消费。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相没有购买力的消费者进行借债的活动,就被认定为了消费信贷。这些被消费者借去的资金去购买的消费品并没有被明确地进行划分,在我国主要包括住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等。而近些年来开始流行的个人信用卡贷款如果依照这一定义进行界定的话那么也应当属于消费信贷之一。

2.12消费信贷风险

金融活动中的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收益越大与其相应的风险也就越大。作为金融风险当中的一种,消费信贷风险同样如此。金融机构以及从事经营消费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如果出现决策上、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和市场当中的实际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的话,那么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就会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其商业信誉会受到折损。而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就被称作消费信贷风险。消费信贷风险不仅仅是一家金融机构或者一项金融业务当中的风险,消费信贷风险是消费信贷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会对金融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务之间并不是相互鼓孤立的,它们之间往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金融系统当中十分容易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也就是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或是金融项目出现了问题,就非常有可能使得所有的金融机构收到影响。而金融风险尤其是消费信贷风险也不仅仅是来自金融系统内部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小到整个消费信贷市场大到整个金融系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非常有可能给每个市场主体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谓金融体系的外部效应就是指在金融市场当中,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以及交易活动的发生给交易以外的其他人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使得第三方获利或者直接造成其损失。如果外部效应是积极的,那么交易的参与者将很容易在交易活动当中获利,相反如果外部效应是负面的则很容易使得交易主体受到损失。然而,交易主体如果不会为这项交易的损失付出代价的话,那么交易的主体则很有可能继续这种交易。消费信贷风险是外部效应当中的一种。如果整个金融系统处以一种风险巨大的状态,或者金融市场当中的经营主要对于未来的预期大多是损失的话,那么市场主体对于整个金融环境的稳定性以及资金的流动性就会发生怀疑,这种怀疑往往会导致疯狂挤兑,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从而使得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降临。

2.2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

2.21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博弈分析

在信息经济学派看来,金融系统之所以会存在风险,主要是因为在金融市场当中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在个人消费市场当中同样是如此。不完全信息指的是在金融市场当中,市场经营主体没有办法知道全部的市场信息以及金融大环境的状态。在金融市场当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没有一个金融机构有将所有的金融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所以不完全信息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信贷市场当中的。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才有了针对不完全信息而产生的信贷风险博弈分析。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博弈分析是指在寡头市场上,厂商抉择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厂商行为后果主要受对手行为影响,厂商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欺瞒,他们经常考虑的是采取什么策略打败对手。博弈论是研究寡头厂商在价格、产量、广告、研发等方面对局策略的理论。笔者针对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消费信贷市场的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以及贷款者用博弈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交易过程当中,申请信贷的消费者对于其私人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享有垄断地位,然而商业银行作为出款人,在对于消费者的信息的了解处于不完全掌握的状态,所以商业银行在这场交易当中处于一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态当中。所以对于商业银行以及消费者的这场有关于信贷的博弈当中主要分成两个博弈阶段。在第一个博弈阶段当中,银行作为借贷主体是不了解消费者也就是借贷人的全部私人信息的,借贷人所有的信息只是消费者向借贷人提供的个人资料而已,于是借贷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贷款给消费者,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向消费者借贷。而是否向消费者借贷的决定因素是借贷人是否信任消费者,在这一阶段当中,双方的损益率都是0 。在第二个阶段当中,假设贷款人也就是商业银行在审核了申请借款人的材料之后认为申请人符合贷款要求,那么就会向申请人发出贷款,这时申请人向贷款人所提交的信息有可能是符合事实的也有可能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贷款人所提供的信息是属实的并且按照贷款约定按时偿还贷款,那么贷款者获得利息收益p,而作为借款人的消费者同样会因为贷款获得收益u。如果贷款人并没有提交诚实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而是向贷款人提交了虚假信息的话,那么就会对借款人造成实际损失,在这里损失用-m代表。而作为贷款申请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用定期偿还贷款的,其只享有贷款的收益而不用负担贷款的义务,这时贷款人的收益设为U。于是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作为申请贷款人的消费者而言,如果其提供不实信息或者欺骗贷款人的话,那么他的实际收益U是要大于提交实际信息并且定期偿还贷款的收益u的,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属性所以很容易选择U,即对贷款人进行欺骗。相反,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如果放款给贷款申请人消费者的话,那么它很有可能因为受到消费者的欺骗从而造成自身的损失m。但是如果贷款人商业银行在第一阶段就不放款给消费者的话,虽然它是0收益,但是其并没有给商业银行造成任何损失,于是从理性角度出发,商业银行最有可能做出的决定就是不给消费者放款。但是,上述情况是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一次交易的情况,如果消费者与商业银行进行多次交易,那么情况会发生很大不同。因为在双方长期博

弈的过程当中,只有当消费者选择进行诚实交易的时候消费者的收益就会变成nu,而nu显然是大于U的。所以以博弈角度分析,只有消费者和商业银行进行长期的合作才可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2.22个人消费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易之后,消费者出现了违约现象。这种违约现象可能体现在将贷款挪做它用或者不按约定还款上面。如果消费者将贷款用作一些高风险的投资上面的话,那么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其贷款会很难再收回来,这就又加大了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风险。如果改变带贷款的用途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的话,那么借款人很有可能将贷款的用途改变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加剧信贷风险。在助学贷款当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尤为突出。接受了贷款的大学生应当将贷款用于大学的学习当中,但是如果有些学生将贷款用于风险经营活动的话这样就达不到助学贷款的目的。如果学生在接受贷款的学习期间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业,或者因为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无法拿到学位或者被学校开除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工作,从而更不可能进行还款。有些接受了贷款的学生甚至在学业完成之后故意规避还款的责任,这就使得贷款人遭受损失。正是由于这种道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在面对这种巨大的贷款风险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不向学生发放贷款来降低贷款的风险,从而规避这种贷款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2.23个人消费市场中的选择风险

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买方与卖方处在一种逆向选择当中,借款方掌握着很大的信息优势。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存在,所以商业银行很难对于低质量的消费者以及高质量的消费者进行甄别。所以如果按照一般的贷款价格进行定价的话,那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只能规定同一个利率,而不能规定差别利率。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的时候为了规避这一选择风险,就将贷款利率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不同的贷款申请人对于这种高利率的反应是不同的,如果贷款申请人是急于获得贷款那么其可能会很容易同意这种较高的利率,但是正是由于贷款申请人贷款所要购买或者投资的消费品或者投资项目往往风险较高。相反,那些贷款用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贷款申请人会因为贷款利率高而放弃贷款。而这样一种状况实际上是发生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这样反而加剧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选择风险。笔者通过整理消费信贷当中的一些数据就能够对于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反映。

表2-1:选择风险数据

利率 A 高质量借款人比例 50% 低质量借款人比例 50% 风险概率 25%

B C 20% 10% 80% 90% 28% 30% 第三章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及风险管理现状

3.1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现状

3.11市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每个国家居民的消费观念是不近相同的,而消费行为正是通过这些观念的指导做出的。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观念会随着时间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光荣的传统,虽然时间在改变但是许多传统却是随之传承下来的。比如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定期进行储蓄、有计划安排花销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而正是在这些正确的消费观的指导之下,中国人形成了良性消费观。与西方国家居民靠借款度日严重透支未来收入的做法相不同的是,中国居民的冲动性消费贷款往往居于少数。但是就我国居民的消费传统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代际差距。在中国,年长者的个人消费贷款率相对较低,而青年人成为了近些年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主要部分。由于消费信贷市场主体部分年龄下降,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增加。年龄相对较低的消费信贷者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或者进行贷款时没有计划。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时面临着贷款申请人不能按时还款或者没有适当的抵押物的窘境,这样就加剧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信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的呆账、死账增加,从而给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恶性影响,并且加剧了中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青岛市在近些年的消费观念调查进一步体现了消费观念转变这一趋势。

图3-1:青岛市居民消费信贷认可度调查

3.12市民个人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主要地级城市之一,在近几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逐年增加的。如果单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话,那么这显然意味着青岛市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是在不断提高的。居民购买力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应当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如果将近两年中国的CPI指数作为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参考标准之一就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存在结构性问题,而影响居民购买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在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的通过膨胀。虽然青岛市居民的收入是在不断增长的,但是这种增长是否能够带来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升显然还不置可否。而由于近十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升高,这使得即使青岛市居民进行个人消费贷款,其主要贷款用途也是用来购买房产,而非耐用消费品或是工业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的实体工业又是一种冲击。所以虽然青岛市居民的年收入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这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

表3-1青岛市居民收入、购买水平

年代 2001年 2002年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8624 8652 农村居民人居收入 3409 4098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 6805 6908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 2034 239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0002 10034 10068 11098 12077 13086 14038 15003 16042 18064 19021 20587 4156 4309 5098 5609 5908 6023 6980 7024 7893 7904 8530 9003 7745 7907 8025 8346 8567 9035 9923 10074 10489 11594 12087 15875 2513 2904 2780 3015 3302 4098 4876 5098 5809 6098 7438 7908 3.13个人消费市场发展较快

近些年以来,随着青岛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青岛市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生活必须品以及生活耐用品上。青岛的消费品也逐渐开始成为了青岛市居民消费的主要构成之一。从青岛市的消费品销售总量以及青岛市消费品逐年的增速来看,青岛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较快。而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则直接影响着青岛市的个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青岛的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在近些年是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的。

表3-2青岛市消费品总量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消费总额 367.2 419.9 543.6 691.4 708.1 890.5 城镇消费品所占比例 累计额度 268.4 367.9 394.6 459.1 578.3 590.2 77.3% 77.2% 77.1% 77.1% 77.3% 77.8% 农村消费品所占比例 累计额度 80 84 89 96 103 114 22.3% 22.4% 22.3% 22.1% 22.6% 22.4%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958.7 1000.2 1038.9 1375.3 1579.2 1677.4 1689.2 1790.4 694.9 779.8 784.1 802.5 986.3 1084.5 1135.6 1390.7 78.3% 774% 78% 78.3% 77.1% 77.4% 78.3% 77.6% 149 194 219 258 297 304 389 403 22.7% 21.0% 22.8% 21.3% 22.7% 22.6% 21.3% 22.8% 3.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现状

3.21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范围不断扩大

近几年以来,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近些年有关于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当中的消费品信贷总量以及个人消费品信贷占整个信贷市场当中的比重来看,不论是总量还是所占比例都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的。虽然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所呈现的趋势是逐步增长的,但是就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信贷品种来看,还是处于一种非常单一的状态。在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当中,还是主要以住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占主要。其中,住房贷款基本被信贷机构列为了优质信贷,而购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则信贷质量较差。其中有购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的问题,也有购车贷款以及信贷信用不足问题。所以,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住房信贷是主要的优质信贷。在近些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通货膨胀问题。而中国的通胀问题同样也是导致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不断扩大的诱因之一。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因通货增加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货币贬值是指因外汇收入小于支出导致的本币下跌的现象。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应该导致货币贬值的。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是应该导致通货膨胀的。然而,经济现实与经济学是两回事。很有趣,有时候通货膨胀并不必然导致本币贬值,有时候货币升值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中国在近三十年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人民币神奇地保持着升值态势。这种持续“内贬外升”的诡异状况,有违经济学的常识。有违常识的事情,往往包藏着阴谋,这是值得我国政府和民众警觉的。笔者一直想搞清楚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在外汇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通货膨胀必然导致货币贬值。当然,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特别的经济现象:第一,当外汇收入大大低于外汇支出时,即便是不通货膨胀,也有可能本币贬值,改革开放初期即是如此;第二,当外汇收入大大高于外汇支出时,即便是有通货膨胀,也有可能本币升值,近十

年即是如此。这个认识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只要人为地扭曲外汇收支(例如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就可以实现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背反。但是随着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加剧,青岛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却呈现了一种愈发疲软的状态,并且影响着整个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以至于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虽然在逐年增长但是增速是放缓的。

图3-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3.2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速度下降

虽然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并且其信贷规模的总量是增加的,但是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却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之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的增速是逐渐下降的。笔者认为,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逐步下降主要是受到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当中的住房信贷的影响。因为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的信贷品种相对单一,而住房信贷是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主体。所以青岛市的住房信贷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整个青岛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晴雨表。对于青岛的住房信贷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依据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进行分析。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利息放在就业和货币中间,那是很有深意的。有人说,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人应该读一读凯恩斯本人的《通论》序言。超越现实的经济学假设有时候比欺骗更可怕。房价当然不完全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般而言,房价主要是由利息决定的。也就是说,在长期实质负利率的条件下,房价必然被投机者炒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房子不是一般消费商品,房子是不动产,房子是投资品,房子是保值工具。一句话,房子是货币的镜子,房价反映了货币的价格(利率和汇率)。房价还真实地反映了所在地劳动的价格。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的房价过高,导致了中国的所在地劳动价格下降。而所在地劳动价

格的下降直接放映在购买力下降的问题上。这样再反映在青岛的个人消费市场当中就直接导致了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信贷的方式进行消费信贷。而且正是由于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成为了信用质量也就是还款能力较低的消费信贷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从而在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对于消费者会提高贷款门槛,或者降低贷款率。从而就造成了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增长速度降低的现状。

3.2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总体信贷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总体信贷中所占比重是不断增大的。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在2001年时只占青岛市总体信贷业务当中的7.9%,但是截至到2008年,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占到了通体消费信贷业务当中的12.7%。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总体信贷业务中的增长保持在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和近些年以来我国的总体经济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比较宽松,货币流动速度较大,经济发展相对偏热。这就给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而各家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不断发展相关业务建立相关机构,使得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总量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总体信贷当中的比重。

图3-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在总体信贷业务中的比重

3.2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主要贷款品种为住房贷款

在全国的个人消费当中住房贷款是主要贷款种类,在青岛市住房信贷同样是主要信贷。在2001年,青岛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个人住房信贷额度为98亿元,这在青岛市总体个人消费信贷当中所占的比例为74%。直到2014年青岛

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所占比例上升到了82.3%。而从2001年到2014年这十四年的时间之内,青岛市住房贷款在总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比重从未降低到70%以下。可见在青岛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占主要比重。而且在青岛,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对于住房信贷业务都在积极开展。对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这两项贷款业务,许多商业银行都是在不断扩大,而在一级市场当中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规模。而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住房贷款是主要个人消费信贷种类。

3.25汽车贷款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中规模逐年下降

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与住房信贷不同的是,汽车信贷呈现的是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01年汽车贷款的总额是15.6亿元,这在青岛市个人消费当中所占比例为12.7%。直到2014年汽车贷款的额度为14.7亿元,这占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比重为3.6%,相比于2001年下降了将近9个百分点。而2008年是汽车信贷的转折点,正是从2008年开始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汽车消费信贷的下滑速度开始加速。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青岛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成逐年上升的,但是与住房信贷的增加不同的是,汽车信贷在不断下降。然而,如果青岛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果提高的话,那么购车人数应当逐步上升而不是逐年下降。所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高房价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挤压了汽车贷款的贷款率,这是主要原因。同时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角度来看,汽车贷款的风险要比住房贷款的风险高,而抵押品质量低。所以正是消费者以及信贷方这两个主要因素使得青岛市的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汽车贷款比例逐渐下降了。

3.26助学贷款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中发展滞后

助学贷款在青岛市个人消费品市场当中一直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而在全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助学贷款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事实上,助学贷款的用途在于为那些没有足够资金维持学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提供学业帮助的一种贷款类型。助学贷款对于我国的教育质量、人才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助学贷款这项贷款在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一直处于一种发展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在2001年,助学贷款在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总额为1324万元,这个数额只占总体消费信贷额度的0.2%,而在2014年青岛市的助学信贷虽然上升为1.93亿元,但是相比于住房贷款以及购车贷款而言可谓九牛一毛,只占消费信贷市场总体比重的0.5%。虽然从2001年到2014年青岛的个人助学贷款比重总共增加了14倍,但是其增长速度是非常缓慢了,每年增加的百分点只有0.3左右。针对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市助学贷款不论是从信贷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来看都是出于比较低端的水平。信贷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是青岛市个人助学贷款的特点。而青岛市个人助学贷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点与其信用质量有很大关系。

3.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资产信用质量现状

3.31青岛市助学贷款信用质量逐渐降低

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助学贷款的信用质量呈现出了逐渐降低的趋势。助学贷款信用质量的下降直接体现在了其违约率的升高上。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青岛市共有1324人接受了商业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其中的违约金额达到了653万元,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了7%。2014年的助学贷款违约率相比于其他年份的历史数据来看可谓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2001年到2014年青岛市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来看,青岛市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是逐年攀升的。青岛市助学贷款违约率的升高以及青岛市助学贷款质量的下降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不乐观,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往往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许多向商业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由于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导致了其虽然在上学期间消费了助学贷款,但是其毕业之后根本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这样商业银行放出的助学贷款也就成了死账。从而使得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提高了。其次,申请了青岛市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有可能会返回原籍,并不会留在青岛本地工作或者生活。基于这种情况放出贷款的商业银行往往会失去和贷款申请人的联系,从而无法对于大学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这也是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信用质量低的原因之一。再次,青岛市助学贷款在被贷款申请人进行申请之后并没有限制措施以及约束制度,于是贷款申请人在得到了贷款之后只享有了信贷的权利而没有受到义务的规制。并且助学贷款不像住房贷款或者购车贷款那样需要抵押物或者担保人,这样如果贷款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不进行贷款偿还的话贷款申请人是不会受到任何损失的,于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对于发放信贷的商业银行以及申请贷款人的大学生而言,这次博弈就变成了零和游戏。如果从市场经济人趋利避害的特征来看,正是这种申请人无需为违约付出代价的机制反而怂恿了贷款申请人不对贷款进行偿还。于是这一因素也是使得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助学贷款的质量下降违约率提高的原因。1

3.32青岛市汽车贷款信用质量较差

相比于住房贷款而言,购车贷款是信用质量相对较差的个人消费贷款种类之一。从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数据来看,青岛市的购车贷款违约率分别为11.2%、12.9%、11.1%,由此可见,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购车贷款的违约率还是相当高的。并且这种高违约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因为购车贷款相较于购房贷款来看还属于一种较新的信贷品种,所以对于贷款偿还的监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而由于如此之高的违约率使得一些从事购车信贷的商业银

1

向红.《论我国目前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载《消费经济》.2002(5)

行在不良贷款的比例过高从而影响了整个商业银行的运作之后,其被总行进行停牌处分或者直接进行了营业资格的吊销。也正是由于这些运作失败银行的前车之鉴使得其它商业银行不敢再进行购车信贷,或者将购车信贷的利率提高,这样便降低了购车贷款的贷出率,但是也使得购车信贷市场变得越来越冷清。

3.33青岛市住房贷款信用质量最好

相比于助学贷款以及购车贷款而言,青岛市的住房信贷是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信用质量最高的一种信贷品种。在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市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已经到达了3.4亿元的水平,相对于2013年而言,2014年青岛市个人住房信贷的违约率为0.43%,虽然比去年上升了0.02个百分点,但是总体而言,青岛市的住房贷款信用质量是最好的。根据《2014年青岛市住房贷款抽样调查》显示,其中只有2.5%的贷款申请者是由于无力偿还贷款而违约的,其他贷款申请者或者申请了延期还款或者是因为遗忘外出等原因才导致了出现了还款违约等状况。可见在青岛市住房贷款当中的贷款申请的人信用质量是很高的。

3.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1青岛市人消费信贷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虽然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还处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由于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系统还处于完善的阶段,所以申请贷款之后违约所要付出的成本还是非常之低的,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主体多是商业银行,而这些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以及信贷金融机构的资产的波动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这就使得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商业银行扮演了主要角色,而整个个人信贷消费市场对于商业银行体系的依赖是相当大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波动会直接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产生波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个人信用信息制度、抵押贷款制度以及放款主体资格的审查制度上。首先,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正是由于个人信息制度的缺失使得放款主体与借贷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被加剧了。商业银行在对于信贷申请人进行贷款资格审查的时候没法完全掌握贷款人的信用历史状况以及现有资产状况,同时对于贷款人的收入构成也无法完全掌握,比如信贷申请人的工资收入水平、资产流动性、债务总额等等,这些于发放贷款十分重要的关键信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缺失都无法进行查取,从而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除了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缺失之外,抵押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信息系统不健全的因素之一,这在住房贷款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住房贷款申请人来说,其申请住房贷款的抵押物往往就是要用贷款进行购买的期房。如果在中国的商品房交易市场比计较稳定,换言之就是中国的房价还在持续增长的时候,以期房作为抵押物的话如果贷款申请人出现了

违约状况,那么商业银行是可以通过拍卖抵押物的方式还对违约的贷款进行损失的弥补的。但是,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波动,或者房地产市场泡沫出现了破灭,那么这些被抵押的房产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而放款银行没法通过拍卖抵押物的方式将贷款回笼,于是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呆账和死账。由此观之,我国的住房贷款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却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这种风险的直接诱因就是抵押物制度的不完善。

3.4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机构过于简单

在我国的个人信贷消费市场当中,事实上信贷发放主体还是局限在商业银行上,而除了商业银行这一金融机构之外,其他相关金融机构还是十分弱小的,还无法承担过多的消费信贷功能。而由于除住房贷款的信用质量尚可之外,购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的信用质量还处于较低阶段。如此,商业银行考虑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高违约率,就会抬高信贷利率或者不向需要贷款的消费者发放贷款。而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由于其它金融机构尚且无法与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发生竞争,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实际上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处于垄断地位。而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又因为上述原因不愿将贷款发放给贷款申请人。于是在现有金融体制之外就出现了许多私自房贷的地下钱庄。这些地下钱庄的信贷利率往往是正规信贷市场当中利率的几倍或者几十倍,但是一些急需用钱的贷款申请者会向这些贷款发放者进行借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很有可能被高利率压榨破产。而这种风险使得不仅仅是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会产生,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金融系统,从而使得中国的金融系统陷入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当中。

3.4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过于单一创新性不高

近些年以来,虽然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信贷产品相对于从前来说已经更为丰富,但是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信贷产品的创新程度还是非常不够的,而单一的消费信贷品种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次,从信贷构成上来看,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还是以住房贷款以及购车贷款为主,其中主要是住房信贷。即使是住房信贷这一领域商业银行还是多以向商品房购买者发放贷款这一较为粗放的业务为主。而比如项目债券以及投资信托等信贷品种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在对于贷款进行偿还上面也十分单一,还是以等额本息的方式来进行偿还。而对于贷款利率而言,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还是沿用了静态利率,主要以央行的利率为指挥棒,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在面对外部风险变化时很难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在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同时也使得青岛市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得过于缓慢。

第四章 国际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4.1美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及金融危机的教训

美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曾被学界的许多学者推崇,并且将美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一些管理制度引入到我国。在对于美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笔者认为美国的信用报告制度、信用法律制度、失信惩罚制度以及消费信贷二级市场当中的一些操作方式是使得中国借鉴的。比如美国成立Equifax、Trans Union、Experian这三大公司进行个人信用信息的汇总,并且由这三大常设机构来给美国的信贷机构提供信贷申请者的信用信息以及信用评估。同时,虽然在斯诺登事件之后,美国中情局对于居民隐私的窃取和监视已经尽人皆知,但是在美国的法律当中还是在名义上对于居民的隐私权进行着保护,所以从理论上讲,美国居民的信用隐私还是受到了法律的保护的。而贷款申请人如果违约不进行还款,那么除贷款人以及贷款申请人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会将贷款人失信的记录公布于众,并且由第三方机构对于违约人进行经济惩戒甚至人生惩戒。但是,在今天美国经济危机依然在延续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不应当简单地将美国的旧有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奉为圭臬,而是应当针对其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避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生类似问题。1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从美国的个人消费市场中的次级贷款市场当中爆发的。所谓次级贷款指的是在购房贷款当中的信用质量较差的、没有很强的还款能力的按揭购房者贷款。由于次贷申请者的信用质量低,所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会提高贷款利率。而发放次级贷款的银行为了尽快将款贷出去,就将这些贷款又变成债券打包发行,而次贷债券的利率也会很高。而这些高利率的债券便非常受投行以及对冲基金的欢迎。但是,这种一些列的操作是建立在次贷申请者较差的信用质量之上的,一旦贷款人发生大面积违约,整个次贷市场连带金融系统就会发生像雪崩一样的危机。笔者认为,造成次贷危机进而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使用,从而导致了美国经济的泡沫性。而当经济泡沫一旦破灭,灾难将席卷包括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而美国经济危机的教训应当尤为使得中国个人消费信贷投资者警醒。2

1梅新育.美国次级房贷风潮的根源与影响[J],新理财,2007 2张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渗透[J],经济导报

4.2德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二战之后的德国可谓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奇迹。即使是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德国经济依然是欧洲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而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之高的稳定性以及增长性与其信贷监管政策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其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当中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效法和学习。德国将金融政策以及住房政策、信贷抵押制度与住房储蓄体制还有市场相关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正是这种有机性监控以及梯度监控使得德国信贷市场在信贷风险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主要制度是个人住房储蓄制度,这种制度的支柱是住房储蓄银行以及互助储蓄金信贷委员会。所谓互助储蓄金信贷委员会指的就是依照德国金融法建立的进行住房金融业务合作的互助性组织。这里委员会负责使得购房者以及委员会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只有购房者遵守了契约当中的权利和义务才能进行购房贷款申请。而购房贷款的利率都是有具体标准的,利率的标准需要事先进行协商并订立合同。而购房者的贷款数额受到购房者的储蓄比例以及房价比例的双重限制,这样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住房储蓄银行从事购房贷款业务。在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是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一种专门银行。这种银行只有储蓄者的储蓄达到了一定标准才会与储蓄者签订购房贷款合同,而且这些贷款只能用于购买住房不能用于其它用途,这样就又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而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德国之所以没有收到过大的冲击,这和德国的这两个切实可行的信贷风险防控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德国防控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的措施十分值得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借鉴。1

4.3日本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及教训

日本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可谓节节败退不停地走着下坡路。知道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更显疲态,从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举被我国超越沦落成了世界第三经济体。如今日本经济疲软,在2013年新首相安倍进三上台之后妄图用大幅度贬值货币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是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太过强势,而唯一保护本土经济的手段就是继续施行保护主义措施。一旦日本步入开放经济体行列,价格过高的本土产品将被价格低廉的进口产品打败。而开放经济无疑对拥护自民党的选民是毁灭性的打击。而日本的如今的经济困境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金融机构对于消费信贷采取的是一种十分宽松的态度。由于不断对于房地产业的炒作,使得日本的地价以及房价大幅上涨。而1990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由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使得持有众多美元债券以及美元资产的日本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在1990年9月,日本的房价以及地价出现了巨大滑坡相比于1985年下降比例达到了80%。而股票也从37490点一路下跌到了10210

Bernadette Minton.Tim Opler and Sonya Stanton, Asset Securit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Firms, Ohin State University, November 1997.

1

点。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日本金融系统出现了崩溃,银行不良资产大幅攀升,个人消费市场当中的购房贷款出现了大面积的死账、呆账,日本居民存款大面积损失。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不良资产开始了大幅增加的过程,直到2003年日本的不良贷款已经占到了日本GDP的6.7%。可以说正是由于日本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防控不利,使得日本的经济出现了大萧条。1

图4-1日本1975年至2014年地价示意图

4.4新加坡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经验

新加坡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虽然在20实际90年代也遭受了亚洲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由于新加坡的金信贷市场风险防控制度,使得新加坡虽然在这场危机当中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并没有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失。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防控尤其是对于个人购房贷款的风险防控上新加坡建立起来独特的风险防控机制,其中中央公积金制度就是新加坡购房信贷风险防控当中的核心机制之一。所谓中央公积金制度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相类似,就是用法律强制命令新加坡居民在其工作期间之内将收入的一部分定期存入中央公积金局。这些定期存入的资金是居民专门用来购买住房使用的,其本质就是在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下使得居民为其未来购房进行的储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组织通过一系列立法以及有力的管理措施使得中央公积金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就成为了居民日后购房的资金来源。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人有住房的口号。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低层收入群体的购房问题。针对中低层购房群体的特殊情况,新加坡政府规定中低层收入的购房者可以对于住房中央基金进行提前支取,这些基金可以用于付购房贷款的首付,同时

Bernadette Minton.Tim Opler and Sonya Stanton, Asset Securit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Firms, Ohin State University, November 1997.

1

也可以用于偿还购房贷款的利息。这不但提高了中低层购房者的消费热情,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风险。当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的时候,许多东南亚国家纷纷因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泡沫破裂导致了经济大萧条,但是新加坡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却并不大,这与新加坡的住房中央基金制度密切相关。中央公积金制度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良信贷的泛滥,同时也提高了购房信贷的质量。这样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稳定性提高风险性降低,而对于整个新加坡的金融体系而言也起到了定海针的作用。笔者认为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是一项非常值得我国金融体系借鉴的制度。中加两国的具体国情虽然有差异,但是相比于中美两国的差异而言,中加两国更多的是共同点。这与中加两国同属于中华文化圈有关,而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具有制度相似性。新加坡政府推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相比于美国主张的借贷消费而言更为符合东方人的消费观念以及理财观念,所以更容易被我国居民所接受。因此,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更强的借鉴性。

4.5香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的教训

与新加坡金融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的稳定性正好相反,香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可谓损失惨重,并且其金融市场一直未恢复元气直至现在香港依然处于萧条之中。大陆学者以及一些政策的制定者对于香港的金融市场存在着长期的误判,其认为香港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非常值得中国效仿,但笔者对此实在不敢苟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一直处于萧条状态。自1997年之后香港的房价以及地价达到了顶峰当时每笔房屋买卖的交易额度平均都达到了446万港币,但是到2001年的时候房价缩水一半,到2014年香港房价进一步缩水。房价的暴跌导致了以房地产为经济主要驱动力的香港经济一蹶不振。“负资产”问题是由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引发的严重问题之一,这不仅使得香港居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同时使得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而香港居民的投资能力也严重下降。直至2014年,香港居民的投资能力以及消费水平也没有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根据央行在2014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香港,其负资产持有人的比重依然占总体的16%。而持有负资产进行按揭还款的比重为2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香港个人消费市场进而对于香港金融体系的影响之大。而香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风险防控不到位也正是导致这一灾难的原因之一。这对于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以下为1995年至2003年之间香港住房买卖合同金额以及房产价格指数。1

1

田东海.《住房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图4-2 1995年至2003年香港住房买卖金额

图4-3 1996年至2002年香港房屋价格

第五章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管理评估

5.1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风险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个人消费信贷政策发生的变化,其二是因为现在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有关政策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而这两个原因都会引发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风险。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对个人消费信贷实行鼓励政策,但是由于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不论是从立法还是执法方面都并不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贷款发放主体以及申请贷款人是依据我国《经济法》、《金融法》、《票据法》以及《合同法》进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操作的。但是由于我国的民商法规、经济法规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尤其是《物权法》等基本法规还是历时不到十年的新法规。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由于法规与实际操作情况出现

冲突的问题。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只能在纠纷或者风险发生滞后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作出法律关系调整或者规制,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变化却是非常之快,这就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出现无规定可依据的状况。而我国为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判例是没有立法效力的,在立法与司法方面往往又会出现司法解释滥用状况,司法解释之间有时又存在冲突,所以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就会出现政策监管真空的现象。除了这些普遍现象之外,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也存在其自身特点。2014年央行曾对青岛市的政策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中商业银行在进行消费信贷操作时往往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操作,这样就导致了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而青岛市多家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管理。根据调查,青岛市各家商业银行在放出贷款之后仅有76.4%的商业银行于贷款申请人保持着定期联系,有10.4%的商业银行甚至从未和贷款人取得过联系。而对于申请贷款人进行过信贷风险评估的青岛市商业银行只占总体比例的62.5%。这种不依照操作流程进行信贷操作的做法显然在无形中加大了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市场风险。

5.2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信用风险

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防控方面做的并不到位。所谓信用风险指的是贷款申请人在借贷期限之内没有依照约定进行还款,从而给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这种风险能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贷申请人与信贷发放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正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加大。而在我国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用风险更为明显。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得知贷款申请者的实际收入情况、负债情况以及资产情况。在我国存在着许多隐性收入以及灰色收入,并且许多收入并不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而这种收入的非货币化使得商业银行在对于贷款申请人进行收入评估时制造了很多麻烦,使得商业银行评估出的贷款申请人的收入数据不准确从而做出错误的贷款决定。除此之外,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商业银行在对于消费信贷申请人的信用质量在进行评估的时候是无法准确得知信贷申请人的信用历史以及贷款偿还能力的。而正是因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使得许多信贷诈骗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假按揭以及非正常融资等案件屡见不鲜。而青岛市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审查的时候往往只是形式上的,而在贷款放出去之后又缺少长期的跟踪调查。许多贷款申请人在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之后,其抵押品得不到及时清偿,或者其担保人不能被及时履行担保义务,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1

1

青岛市统计局年鉴,2008-2013

5.3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利率风险就是在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期间,由于信贷市场当中的利率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损失。在信贷交易的过程当中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由于对于率的变化没有敏锐地察觉使得负资产与利率出现了不相称的现象,这种显现最终会对于商业银行的收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结合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实际情况,在青岛市商业银行进行存款的期间往往相比较于开款的时间来看存在“存短贷长”的现象。银行当中的存款人的存款期限短,但是贷款人的贷款期限长,并且二者往往相差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这样在一定的时期之内如果利率波动较大的正资产小于利率波动较大的负资产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产生资金缺口。如果贷款利率是下降的,那么商业银行承受的信贷收益压力就会增大,而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所承受的风险就会加大。在最近一段时间当中,长期化贷款以及短期化存款是同时存在的,而个人消费信贷当中的购房信贷则是长期信贷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信贷品种,相比于住房贷款而言,购车贷款是另一种比较普遍的长期贷款。如果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当中的长期贷款过多的话,那么如果贷款利率降低的话,银行就会因为低利率造成损失,这样银行所面临的信贷市场利率风险就加大了。

5.4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市场风险

所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当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商业银行在面临这种变化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而造成的损失,而货币流动性的变化以及资产价格所产生的变化是市场变化当中比较显著的变化。在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购车信贷是受到市场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信贷品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关税大幅下降,使得贷款购买的汽车在进行还款时的实际价格无法同贷款之前的价格相比,这就使得银行的抵押品大幅贬值,如此银行面临的风险就会加大。购房贷款面临的市场风险问题显然更为严重,正如笔者上文所述,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购房贷款所占据的份额是主要的。2013年至2014年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商品房成交量呈现下跌趋势,在许多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甚至为零。这就意味着在购房市场当中的市场情况相比2001年至2011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些年

1

以来有关于商品房价格是否会出现拐点的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笔者认为住房需求为刚性需求,在中国住房需求还是非常之大的,但是需求并不能保证房价的稳定不跌。事实上,我国现在的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是由于商品房在房地产市场当中的垄断地位造成的。一个健康的住房市场应当是由许多种类的住房构成的,并且应当以保障性住房为主,比如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等,商品房不应当成为住房市场当中的主要住房品种。但是我国的

1

青岛市统计局年鉴,2008-2013

住房市场正好呈现出相反态势,商品房占了主要市场份额。商品房出现垄断就使得商品房能够对于住房市场进行操纵,使得商品房无法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反应市场真实价格,这是我国高房价的原因之一。而我国的房价还与地价息息相关,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出卖土地使用权收取土地出让金而维持的,如果中国的房价下跌那么就会损失这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这也是我国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高房价并不是因为商品房本身的价值高,而是因为通过炒卖等投机行为使得商品房的价格严重高于商品房的实际价格,这样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这是我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之一。而由于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还不发达,能够像住房信贷那样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稳定收益并且作为抵押品的住房的价格能够抵消掉商业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的信贷品种并不多,所以商业银行即使知道房地产市场当中的风险存在却没有办法,只能再将主要贷款带给购房者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于是商业银行就陷入了塔西佗困境当中,而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5.5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也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所谓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因为资产的流动性不强给信贷放款方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住房信贷市场中尤为明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居民的存款储蓄,这些资产往往流动性不强。因为我国居民的基本福利保障还处于较低水平,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等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居民面临这些风险就必须通过进行储蓄来应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而当大部分居民将资金存入银行时,居民的投资能力以及消费能力便会下降,内需就会降低。而我国的商业银行面对过多的流动性差的存款,又基于将存款贷出去从而获得收益,于是商业银行就将大部分贷款贷给了购房者或者房地产开发商。但是这种做法造成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存短贷长的现象,从而又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而言除了上述在购房信贷品种当中的流动性风险之外,购车贷款也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青岛市的购车贷款的普遍操作方式为保险公司担保与汽车抵押双重担保。青岛市的保险市场至今还处于一种很不规范的状态,许多保险公司的担保能力是不足的。青岛市的汽车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专业性,保险金被占用或者用作多种用途,这又导致了保险公司的偿还能力的下降。而青岛的许多保险公司由于人员不够专业也导致了许多风险无法应对,而这又加剧了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流动性风险。1

5.6青岛市个人消费市场的抵押物风险

所谓抵押物就是银行在为了确保贷款申请人在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时做出的抵押。信贷人要求抵押往往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如果信贷申请

1

向红.《论我国目前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载《消费经济》.2002(5)

人在没有能力对于其所申请的贷款进行偿还的时候,商业银行对抵押物就有了处分权,而将抵押物在二级市场当中变现从而抵消商业银行由于信贷申请人没法对于贷款进行清偿所造成的损失。但是,虽然抵押物能够避免,然而抵押物本身就存在着风险。一方面如同信用风险当中,商业银行无法得到贷款申请人的准确的收入信息一样,抵押物的信息商业银行也是无法准确获得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恰恰使得本来用于抵消风险的抵押物的风险加大了。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并没有系统的民法典的出现,尤其是《物权法》还是一部新法,其中有关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显然还并不完善。比如抵押物的产权归属问题、抵押物的风险处置问题、抵押物的不可抗力风险问题,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商业银行在对于抵押物进行变现折抵商业银行由于贷款申请人违约之后遭受的风险时无法处分抵押物。而这样就加大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信贷风险。

第六章 应对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的对策

6.1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防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风险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消费信贷的交易过程当中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所谓个人信息信息系统,就是个人的信用档案,其中包括个人的收入情况、资产情况、借贷情况以及还款情况等等。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的时候可以依据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当中的准确信息作出是否向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的决定。在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尚且处于空白状态,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的风险加大了。但是,随着个人信息系统逐步受到重视,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初步的完善。以青岛市个人信贷消费市场为例,许多青岛的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个人信用信息收集机构,这不但为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当中提供了方便,并且降低了信贷交易当中的信息不对称性。

6.2通过政府监管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防控

加强政府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监管是有效防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风险的有效方法,并且加强政府监管在我国国情下更为可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同,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是由政府主导设立的,政府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往我国政府监管的问题在于管的过死过多,于是有些学者主张所谓的大市场小政府,政府应当撤出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笔者对于这种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政府监管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监管不应该减弱而是应当加强,尤其是在全球处于经济危机复苏阶段的大背景之下。但是,政府不应当过多地以行政命令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进行过多干预。这样十分容易变成“人治”,而“人治”不仅不会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反而会

使得市场的不确定性更为严重。政府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应当起到的是社会公共管理作用,换言之,政府应当是市场当中的裁判者而不应当是执行者。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法》要从立法上不断进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填补漏洞以及法律空白。运用法律手段对于市场行为进行规制,从而降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风险。

6.3通过发展和完善保险制度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抵押物风险

抵押物风险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防控,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保险制度对于抵押物风险进行降低。抵押物对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的作用就是降低风险抵消损失。而完善的保险制度则可以对于抵押物风险进行防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团险技术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制度,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人以及保险公司三个主题可以通过密切合作的方式对于抵押物进行共同担保,这样这三个主体都可以在信贷交易当中获益。不过正如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样,我国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故政府应当从立法入手,逐步对于我国的《担保法》以及《保险法》进行完善,为我国的抵押物保险提供法律保障才能在完善保险制度的同时通过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进行防控。

6.4通过建立消费信贷担保保证制度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市场风险

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保证制度是防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担保保证制度,换言之,个人、社区、政府这三个主体应当从各自不同领域担负起消费信贷担保保证责任。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消费信贷担保专业保证机构,由这种专业机构对于消费信贷提供有效担保。青岛市的金融体系当中已经出现了类似于房利美这样的专业机构专门从事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购房担保保证业务。这就减少了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过高或者贷款申请者的个人信用质量不好而商业银行不放款的现象。在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6.5通过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利率风险

对于利率风险而言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起利率风险预警机制。所谓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就是由中央银行定期以报告的方式对于利率走势进行预测以及报告。这种报告可以为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之内的贷款利率做一定的指导以及标准规制。这样在限制商业银行投机过度的同时还可以对于整个金融系统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笔者认为就利率而言央行不应当过多通过利率干预调整货币数量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一个稳定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首要因素就是利率的稳定,如果利率总是发生变化的话那么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自身的调整规避风险,因为没有一个商业银行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而是只能对于未来的利率走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所以如果利率变化过多反而会加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当中的利率风险。故稳定的利率政策才是防控利率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结论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2001年至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货币理论以及博弈论对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青岛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改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提速。并且从购房信贷、购车信贷、助学信贷三个信贷种类入手得出住房信贷质量较好,助学信贷发展缓慢,购车信贷发展缓慢,信贷创新不足的结论。之后,笔者针对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当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得出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应当从建立完善个人信用信息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完善保险以及担保保证制度,建立完善的利率变化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对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风险进行防控的对策。笔者通过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方式,运用对于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等手段对于青岛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自己的风险防控对策。

参考文献

[1]陶田.积极防范我国的消费信贷风险[J].经济问题探索,004(2)

[2]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19)

[3]李霞、吴文盛、李世谦.大融通—经济信用与中外消费信贷.经济日报出版社,001(1) [4]陈瑞华.信息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9)

[5]程宝军.信息产业发展与提升金融服务档次[N].国际金融报,2000,,1,2 [6]黄儒靖.《个人消费信贷的博弈分析》,金融研究,2003(10)

[7]田东海.《住房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9]刘云川、董春发.住房金融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浙江建筑,2007年第6期 [10]张锐.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渗透[J],经济导报 [11]梅新育.美国次级房贷风潮的根源与影响[J],新理财,2007

[12]向红.《论我国目前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载《消费经济》.2002(5) [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金融宏观天空与房地产发展,2006

[14]Bernadette Minton.Tim Opler and Sonya Stanton, Asset Securitization among Industrial Firms, Ohin State University, November 1997.

[15]Peter Rose.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329) [16]JH Boyd, Chun Chang, BD Smith. Moral hazard under commercial and universal banking[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98(8) [17]青岛市统计局年鉴,2008-2013

[18]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市金融机构统计月报》,2008-2013 [19]青岛市住房抽样调查报告,2013 [20]青岛市汽车消费贷款调查报告,2013 [21]青岛市助学贷款执行报告,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