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来源:乌哈旅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教师:兰英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尝试背诗,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利用不同的方式读诗:在学生能读熟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诗,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让学生在熟读中对古诗有一个整体把握。

三、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教师深入学生的自学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四、汇报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六、拓展学习,开发资源,通过让学生读苏轼的另外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唤起学生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