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校本课程第四课 课题:一个简单的加法器
数据类型的转换 教学目标:
1、能区别三种数据类型的表示以及记住相互转换命令str(),int(),float()
2、通过完成一个简单加法器的程序的不足之处,一步步修复错误的学习,学
会全面思考计算思维
3、学以致用,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不同数据的应用场景
重点:三种数据类型的区别与转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python的print(),input()指令 教学过程:
1、任务1:导入,复习
案例1: 小明学了编程以了,想写一个加法器。就是输入两个数,计算机输出结果。例如:输入 1 2 输出 : 3 例如:输入 2.5 1.5 输出 : 4
他写了如下代码:你来看看有什么问题没?(请同学们打开程序1_找错.txt,修改并能成功运行)
D=“这个一个加法器” Print(D)
ab=Input(“输入第一个数”) a=input(“ 输入第二个数”) c=A+ab print(“c\")
生:修改代码并运行
反馈:请学生回答要改的地方 D=“这个一个加法器” print(D)
ab=input(“输入第一个数”) a=input(“ 输入第二个数”) c=ab+b print( c)
2、师:输出结果跟输入是什么关系? 生:把两个数拼接而成了,而不是相加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新课: 数据类型 以饼干模型为比喻:
计算机处理当中有不同类型的数据,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字符串,整型和浮点型数据。当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中用单引号,双引号,3个单引号包括的为字符串(比如:a=”1233”或b=’12’) 如果a+b,则结果为”123312”,b+a则结果为”121233” 整型:就是数学当的整数 浮点: 就是数学当中的实数 1+2=3 3.5+4.5=8.0
它们之间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通过指令相互转化的, int(),str(),float()
如:a=int(“35”) 则a转化为整数3
b=float(“3”) 则b转化为浮点数3.0
注意:2.0是浮点型 2是整型 “2”字符型
他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int(x) 或 (x=”3.5” x=int()) 将x转换为一个整数 float(x) 将x转换到一个浮点数 str(x) 将对象 x 转换为字符串
var a=“2” b=int(a)
则b的值为数字:2
任务2: 巩固练习1:
现在想一想怎么改程序1的代码了吗?试一试改一下,并输入1和3,结果是4了吗? 反馈:
真的对了吗?
小明修改了程序后,发现如果输入 1.5 2.5
结果 却是:3
师:什么原因呢?仔细回顾前面的知识
生:把int()改成float() 小结:
int()是转化整型,向下取整。如int(3.5)的结果为3
任务3:应用。现在请同学们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改或做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的小程序吧
自主练习:192.168.2.220的第四课 反馈: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习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