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瘫痪(tān) (jì)
B .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 . 淡雅(yǎ) 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 D . 仿膳(shàn) 憔悴(jiáo) 恢复(huī) 2. (2分) 下面画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B .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 , 是多么平常。(争执的事情) C .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D .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3. (2分)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 .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 .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4. (2分) (2016·枣阳模拟)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A . 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追慕自然,信仰自然 B . 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耕种自然,投身自然 C . 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信仰自然,追慕自然 D . 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种自然
5. (2分) (2017八下·鄂城月考)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第 1 页 共 9 页
憎恨(zènɡ) 沉寂
B .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者牛汉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充满着一种沉重的苦难感与强大的力量感,著名诗人艾青就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
C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嗜饮酒,三是常著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二、 古诗文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6九上·桐乡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________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________ , ________”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④吟诵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禁让人联想到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 , ________”。
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道出英雄一片壮心,其中“________ , ________”生动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1分)
7. (6分) (2017九上·宁河月考)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对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第 2 页 共 9 页
B . 色愈恭,礼欲至 至:周到 C .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 . 腰白玉之环 腰:腰配 (2) 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 余幼时即嗜学 B .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篇即点出了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嗜学”和“家贫”,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 B .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 .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D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介绍自己求学过程遇到的具体困难,从而进一步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8.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
第 3 页 共 9 页
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2)
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
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4)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9. (25分) (2017·东胜模拟) 阅读下面的记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拉利的账单 胡国玮
①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滨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打鼓一样。
②“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后悔去吧!可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怀抱。”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
③“前面还剩两个人!”天虽然很冷,马拉利的手心里却全是汗,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
第 4 页 共 9 页
上帝保佑我!”
④“下一位!”馆长声如洪钟。
⑤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呢? ⑥“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滨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
⑦“马拉利是吧?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了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上的借书时间和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目上。
⑧它是多么明显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难熬的10秒钟了,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
⑨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 ⑩马拉利得救了!
⑪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的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
⑫馆长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
⑬“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呢?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要知道,你们是小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
⑭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⑮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
⑯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么一段话:“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意大利的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支助你。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
(1) 选文第②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 选文第⑭段中“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3) 请从描写的角度品味第⑤段的表达效果。 (4) 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具体分析马拉利的人物形象。
(5) 巧妙运用“欧·亨利式” 的结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欧·亨利式”
第 5 页 共 9 页
的结尾通常指故事的结局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8分)
10. (3分)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________追求________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________。
11. (15分) 名著阅读。 (1)
《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_________ ;在景阳冈打虎的是________ (2)
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_。
(3)
《水浒传》中,武松是大家熟悉的英雄人物。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并举例说明。
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七下·依兰期中) 作文: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字迹工整,要求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古诗文默写。 (共1题;共8分)6-1、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51分)
7-1、 7-2、 7-3、 8-1
第 7 页 共 9 页
、
8-2
、
8-3
、
8-4
、
9-1、9-2、9-3、9-4、9-5
、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18分)
10-1、11-1、
第 8 页 共 9 页
11-2、11-3、
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