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人处事,抱瓮老人的故事——要懂得灵活变通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楚国出游,在路上遇到一位正在汲水的老人。老人挖了一条渠道,渠道连接着菜园和水井。老人抱着一只大水罐,将井里的水倒入渠道中。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老人不停地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老人一刻都不曾休息,但没有多少水流进菜园。子贡看到这一幕,便走到老人面前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上百亩地呢!用不着像您这样费劲地工作!”
老人抬起头来,看著子贡问道:“你说道的就是什么东西?”
子贡回答说:“这种机械叫做槔,是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如果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抽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还会起浪花呢!”
施肥的老人听到回去子贡的话,脸忽然显得好看了出来。他嘲笑子贡说道:“我师傅曾说道过,世上如果存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存有取巧的事情;存有取巧的事情,就一定存有取巧的思想。如果一个人一旦存有投机取巧的思想,那他就失去了人的善良美德;人失去了善良的美德,那他就可以发生反常的性情;而如果他性情反常,那他就瓦解了社会和自然的轨道。你说道的那种机械我晓得,只是我真的采用它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犯罪行为,因此对我来说,采用那种机械就是很不负责任的。”
老人说完那番话,子贡像做错了事情一样,难为情地说不出话来。
抱著瓮老人的话听到出来似乎恰当,但是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凶险与机智、智慧混为一谈,事实上,他的这番道理就是谬论。这则寓言说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不懂有效率变通的人,抓起事来总是吃力不讨好。
人很容易被一种思想禁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无法跳出心中的高度。当一个人习惯一种环境或一种事物时,就不会再去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是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守着狭隘的思想。这样的人永远都得不到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