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来源:乌哈旅游
Vo1.42,No.1 February,2016 llJ 材 Sichuan Buildin ̄Materials 第42卷第1期 2016年2月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周子豪, 向俊燃 (西华大学,四Jf 成都摘要:建筑工业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并对环境产 610039) 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并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阶段所 考虑的时间跨度较大,需涉及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即从 生不利影响。我国资源总量严重匮乏,而且我国消费的增 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方面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而又迫切的任 建筑物前期的策划、设计概念的形成、建造、建筑物的使 用一直到建筑物报废以后,对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处理的 务。本文就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现状做了介绍,并探讨了其 发展空间。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1—0304—02 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6.01.149 l绿色建筑的定义 关于绿色建筑,大卫和鲁希尔·帕卡德基金会曾经给出 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任何一座建筑,如果其对周围环境所 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传统的建筑,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之 为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昭示我们,传统的“现代建筑”对 于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已经造成过多的负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改变,人们对绿色建筑 有了新的认识。如今,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健康建筑、 可持续发展建筑,它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 地提供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能够为人们提供 健康、适用、经济、高效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建筑。“绿色”意在表示建筑应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一样, 具有生态环保的特性。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保 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整个生 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的 建筑。 2绿色建筑的现状 2.1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 “绿色设计”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20世纪7O年代美 国制定的一份环境污染法规中,它与现在的“环保设计”的 含义基本相同,是指在产品全寿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 的环境属性,同时确保产品必须拥有的基本性能、质量和 使用寿命的设计。由此可见,与传统建筑物的设计相比, 绿色建筑的设计包含这两个要点:一是针对建筑物的本身, 要求人们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采用绿色环保的建 筑材料;二是同时要考虑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因素,必须要 让建筑物适应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基于有关绿色 建筑的理论,结合现代绿色建筑的要求,可以归纳出绿包 建筑设计的三个原则:①资源利用的3R原则,即减量(Re— ducing)、重用(Reusing)、循环(Recycling);②环境友好原贝Ⅱ; ③地域性原则。根据以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可以总结 出其有如下的设计特点: 是在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成本、 性能和寿命等要求的同时,应首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 作者简介:周子豪(1995一),男,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 ·304· 整个生命周期。 2.2建筑的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一种多门类、多专业的综合技术,也是目 前国内外正在发展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项 目、内容、水平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就总体而言,它包 括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各种新工艺、新系 统、新构件、新方法。 2.2.1热缓冲层技术 热缓冲层指的是具有空气层的外围护结构,具有隔热 保温的作用,它采用“热缓冲空间”的设计手段,使室内取 得良好的调节功能。一般采用防晒墙、架空屋顶、遮阳板 等方式。 2.2.2自然通风、采光技术 自然通风和采光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而且可以节 省设备、节约资源。根据气流走向,有效地组织通风;合 理开窗,扩大采光面积;通过室内外环境风场和天然采光 模拟,可对自然通风、采光进行优化设计。这种技术在国 内外开始使用于住宅,并逐步推广应用于大厦、商店及公 共建筑。 2.2.3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系统 这项技术是利用地热、地冷改善室内舒适度的天然资 源利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建筑基础桩施工过程中,把 工程塑料管埋入地下,且形成闭环,用水作为载体,冬季 从土壤中提取热能,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向土壤中转移。 2.2.4混凝土楼板辐射储热蓄冷系统 利用混凝土储热蓄冷的作用,在混凝土楼板浇筑过程 中,埋入水管,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它是配合能量 活性建筑的高效环保能量系统,可以采取顶板辐射式,也 可以采取地板辐射式。如加拿大某医疗救护中心建筑,采 用这种系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2.2.5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系统 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结构和屋面结构。20世纪7O 年代,保温隔热的外围护结构,在北美、西欧就得到了广 泛应用,其材料有保温板、挤塑板等,有些产品还获得了 专利。 2.2.6光电幕墙与光电屋顶系统 光电幕墙与光电屋顶技术是把传统幕墙、屋顶与太阳 能光化电池板结合起来的一种集成化的绿色技术。如果把 屋顶、向阳外墙、遮阳板、向阳窗、玻璃幕墙等材料,用 特制的建筑光伏组件来代替,既能起到建筑材料和装饰材 料的作用,又能发电,获得清洁能源,一举两得。 (下转第308页) FebrVo1ua.42,No.ry,2011 6 I·J 材 第42卷第1期 Sichuan Buildine Materials 2016年2月 额,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设立学科竞赛专项基金并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保障学科竞赛经费来源及数额,实 参考文献: 行项目负责制、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最后,要重视学术 [1]罗振华,吴伟东,王宇宏.PDCA理论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应 交流活动,在集训过程中,应重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 用研究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30(6):119—121. 与合作,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③考 [2]李明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 核实施成果。在一定程度的日常技能实训后,应定期(如 与实践,2014,6(2):83—85. 每月)实施考核,考核学生对竞赛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考 [3] 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 核结果进行重点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 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8(1):109一l12. 因,讨论如何修正和做好后面的集训教学工作。④改进计 [4]冯永忠,韩新辉,任广鑫,等.案例教学方法在农业资源与区划 划与实施质量。在每轮实施成果结束后,对成功的经验应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52(21):391— 392. 加以肯定,形成实践标准。同时,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 [5]周仪兰.项目教学在中职Flash教学的探析[J].考试周刊, 重蹈覆辙。在学科竞赛完成后,应对竞赛结果进行分析总 2015。10(23):1l6—117. 结,为下一届竞赛培养计划内容的制定提供借鉴。对于没 [6] 张尚,任宏,Albert 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 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PDCA 究(一)[J].建筑经济。2015,36(1):l13一l16. 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循环过程。 [7] 张现林,贾俊礼,赵志平.基于BIM虚拟建造技术的土建类专 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2(6):23— 3结语 25. [8] 宫广娟,张志岭.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行动 本文在对学科竞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学 导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教育,2015,17(3):31—33, 科竞赛为驱动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并从课程设 36. 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学 [9] 尚春静,李艳荣,任思佳,等.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 论课 科竞赛培养模式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如何构 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5,36(9):129— 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 132. 体系,以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校的良好氛围,提 [10]濮仕坤,杨庆恒,李二兵,等.基于BIM技术的地下工程施工技 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15,17(2):28—32. [ID:002649] [11]西南石油大学本科生培养计 [Z].2015. (上接第304页) 我国经济和就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绿色建筑的发 2.3我国对于绿色建筑采取的措施 展前景分析,它将对我国整个GDP的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 2.3.1政策措施 带来巨大的效益。 我国建设部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营造绿色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离不开 节能省地,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材料的创新,并对落后的技术和产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落实节能省地的政策上,着重通 品进行淘汰。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规范和技术 过先进技术,开发可再生资源,改善住户使用的能源结构, 标准,明确各种建筑材料必须检测的污染物项目、有毒有 实现生态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进节能的政策, 害物质,并测评其合格指标;评定有资历的检测机构和单 全国人大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国务院颁布了《建筑节能管 位,加强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 理条例》,建设部下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一系列 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国家,进行 的政策约束,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已 如此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 达到了20%。 化建设必须坚持以营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为主题,保持 2.3.2经济措施 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节约能源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 4结束语 度。然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投资较大,发电的成本远高于 常规电力,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我国建设部设立了 “绿色建筑”是21世纪新型建筑的重要标志,对当代建 “绿色建筑创新奖”,要求绿色能源的使用率要达到国家规定 筑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绿色建筑是当今人类面临生 的住宅能耗标准的10%;在生态小区中,建筑节能应达到 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营造优 50%,完成这些指标才能取得评奖的资格。 良宜居环境的必然选择。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将为造福人 类创造更佳的业绩。 [ID:002570] 3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十二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迅速发展。随着各项工 作的不断推进,“绿色建筑”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许 [1]林海燕,王清勤.加强绿色建筑科技研发、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 多行业、各种类型建筑的发展不断提出了践行绿色理念的 发展[J].施工技术,2014,43(10):10—13. [2]郧呲刚,张兆旺,朱剑锋,等.绿色建筑相关利益群体l 弈分析 需求。如今,绿色建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据住建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43—146. 公布的数据,过去5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每年都以成倍的 [3]仇保必.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步伐[J].城市发展研究, 速度发展,2015年,全国新增的绿色建筑的面积已超过1O 2011,18(7):1—6. 亿m。,2020年,我国城镇的绿色建筑占所有新建建筑的比 [4]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例将提升至50%。绿色建筑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必对 ·3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