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环保理念植物的配置方式是以自然式种植为主,种植层次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结构,植物种类以本地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按照常绿与落叶植物相混合,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互搭配种植,各种颜色植物与绿色植物相互搭配,合理选用数量、位置和层次,构成园林绿化中最大程度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植物覆盖率。通过多种本地和外来植物的配置,使城市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生机勃勃的植物,通过植物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配置来吸收、减少城市中灰尘、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增加城市的氧气含量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总之,园林建设既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
1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植物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既有本地原生的植物,也有外来引进的植物。不同的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植物的采用既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地理地貌、气候特征,也要考虑到植物自身的生长周期和其它特征,还要考虑园林绿化过程中的环境特点、功能需求、景观搭配以及资金投入情况等等众多因素。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为园林学科提供宝贵的经验,推进园林学科的发展进步,而且对于发展园林绿化的内涵有积极意义。对于植物配置的研究,不仅可以最大化实现园林绿化的作用和效果,还可以
阻止或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充实本地园林景观中多元植物的生态效应,有效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2园林绿化工程植物配置的选择原则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习性和生态特征,例如它们的叶子、果实、花朵等在不同的时期都是不尽相同的,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园林绿化植物,首先要做好树种调查工作,针对城市实际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
2.1突出城市特色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要充分突出城市特色,例如河北省围场县,处于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交界处,有大量的沟谷和险峻的山峰,结合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狩猎文化,在绿地上种植了云杉、白桦和蒙古栎等树种。简单来说,要根据场合、区域、目的的不同灵活选择。例如天安门广场就采用了油松作为绿化树种,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做了很好的陪衬,将中华民族坚强的革命精神鲜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知道,青岛街道种植的是悬铃木,而我国很多其他城市如大连、上海和南京等采用的也是悬铃木,让人缺乏新鲜感,没有体现出城市特色。要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量有所创新,例如河北承德可以采用白桦,北京可以采用白皮松,而赤峰可以采用国槐。
2.2适应当地生态环境
我国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考虑树种可以承受的极限条件和最佳条件,各种气候
因素例如年降水量、均温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产生影响,因此要以当地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和土壤酸碱度等作为选择树种的指标,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决定特定树种的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乡土树种”,这些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维护,因此可以节约成本,并且采用乡土树种能够让园林绿化更有效率,效果更好。以河北承德为例,云杉、白桦等都是乡土树种,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可以适当采用。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引进一些外来植物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如果外来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也将为绿化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是一个个小气候环境,这些环境为外来树种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2.3满足园林绿化需求
不同的园林要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绿化理念。我国北方冬季时间长,如果采用的绿化树种树龄较长,要产生绿化效果就需要很长时间,如果采用速生树种,产生绿化效果所需时间大大减少。又如一般行道树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美观、枝叶茂盛、寿命较长的树种;而在庭院或者公园中,一般要选择寿命较长的树种。但是尽量将长寿树种和速生树种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保证生态环境多样性,园林绿化所采用的树种应是无毒无臭、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不会产生飞絮污染的树种,但是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淘汰适应性不好的树种,选择性状优良的树种。很多城市在开展园林绿化工作时,只考虑眼前效果,对树种的适应性、抗性等不甚了解,树种生长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患病、死亡或者生长缓慢,影响绿
化效果。
2.4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绿化的核心就是植物,在满足植物生长习性的基础上要尽量满足经济性、美观性和适用性,保证园林绿化植物能够起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根据环境选择和其相协调的植物。对于植物的功能要求,例如在烈士陵园中就应该选择翠柏、青松等能够营造庄严肃穆氛围的植物。虽然园林绿化有很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地区不同,能够发挥的具体功能也不同,例如城市综合公园就应该选择多种植物,例如色彩鲜艳的花丛、枝叶繁茂的树木以及可以用于休闲活动的草坪等。
3植物配置策略
3.1根据植物的生长速度配置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将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进行适量搭配,延长植物绿化的周期。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具有存活率高,生命周期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高等特点;生长速度较慢的植物具有生长缓慢,生命周期长等特点。两类树种进行搭配,可以避免同时枯竭凋零,保持园林绿化生机勃勃的状态,进而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和碳汇效果,对保持环境质量有积极意义。
3.2根据植物的外形、颜色配置
园林绿化建设中要重视植物的美观和层次感,增强观赏性。搭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粗细的植物对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效果有积极影响,合理配置可以创造出柔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物的固化、
单调和呆板。例如,通过花灌木近边沿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海桐、杜鹃、金丝桃等密植,使之形成天然变化的曲线;通过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乔木和灌木的配置,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构成时间、空间丰富的层次效果。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节景观,让他们取长补短,确保各个时期都能展现优美、合理的造景效果。
3.3多样性和稳定性配置
大型稀缺树种的种植往往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标志,但是成本较高,稀缺树种生长缓慢,存活率低,后期维护成本高。可以采用群植多棵造型优美的小乔木代替孤植树的设计手法,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增加植物的固碳量,绿化效益显而易见。
4植物配置新思路 4.1植物配置与绿量的关系
单位种植面积内,植物的绿量多少和植物冠幅大小成正比。冠幅相对较大的区域,绿化面积大。一般情况下,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越小,林分密度的指标越小,郁闭度越小,越有利于植物生长对通风、透光的要求,但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绿量含量。因此,合理配置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绿量值。往往采用混交林与多层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与单层林冠层次和单纯林相比,植物绿量程度更合理。
4.2林带结构与绿量的关系
林带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密结构和通风结构等。林带结构较为紧密、疏透度教小的绿地,绿量较大。处于同一林带结构和疏透度的园林结构,树冠层次和植物类型的差异所产生的绿量差异明显。
5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理念植物的配置方式是以自然式种植为主,种植层次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结构,植物种类以本地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按照常绿与落叶植物相混合,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互搭配种植,各种颜色植物与绿色植物相互搭配,合理选用数量、位置和层次,构成园林绿化中最大程度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树林.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06) [2]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3]史丽娜,李璟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