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 发展价值及其实现 口张更立 [摘要]自主探究活动对幼儿具有特殊的发展功能.有助于幼儿协调整合内部经 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活动体验,促进幼儿识物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养成。教 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为幼儿实现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 幼儿探索能力发展。 [关键词]幼儿 自主探究活动 发展价值成长性需要 需要是个体成长的动力系统,幼儿的成长性 以“物”为对象的自主探究行为普遍地存在幼儿 需要是多元的,自主探究活动是促进幼儿成长的 的生活中。 基本因素之一,幼儿需要拥有“自主探究”的机 会和活动空间。由于幼儿独特的思维特点和生活 一、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及其特征 境遇,决定了幼儿生活周围的情境与事物在幼儿 的成长世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导致这种 自主探究活动,是指幼Jill在自由、自主的 [2] [6]A.柯祖林著.心理工具——教育的社会文化研 [8]Smilansky,S.,Shephatia,L.,&Frankel,E. 究[M].黄佳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976).Mental development of infants from two ethnic groups 8.62 [J].Jerusalem:Henrietta Szold Foundation [3]Kozulin,A.,Gindis,B.,Ageyev,V.and Miller, [9]Vogostsky,L.S.[1934]1986.Thoughtoo九年九胄号下半月 and lan— S.(Eds) (2003).Vygotsky’S educational theory in cultural guage[M],pp188-189.trans.A.Kozulin.Cambridge.MA. context,pp15-39.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T Press [4]Reuven Feuerstein,Yaacov Rand,&John E.Ryn— [10]黄瑾.走向文化生态取向的教师发展研究——来 ders.(1988).Don’t accept me as I am:helping“retard— 自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 ed”people to excel,pp49—58.New York:Plenum Publish— (1) ing Corporation [11]Rogoff,B.(2003).The culturla nature of human (5] [7]Reuven Feuerstein,Yaacov Rand,&John development[M],pp58.Ox ̄rd University Press E.Rynders.(1988).Don’t accept me as I am:helping “retarded”people to exce1.New York:Plenum Publishing (张 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Corporation,pp64;pp65 100875责任编辑:张爱华) ll 啼 彳I 时空内,进行完全自我的探索和操作,并产生切 少量物理特征以外,无法提供其他信息。然而, 实的情感体验的活动。具体来讲,自主探究活动 幼儿能够乐此不疲地从事这类活动,就是因为在 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幼儿主动发起的一种 这一过程中存在投射反馈机制。一方面,幼儿根 自我专注性活动,它因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兴趣 据自己所理解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一套对自己 等被激发; (2)在此过程中伴有疑惑、尝试、 探索行为; (3)表达了幼儿对独立的一种诉求; (4)能产生切实的成功感或挫败感的体验。因 的行为有规定的规则。由于他们把这种对自己行 为的规定看作是“物”的观点,所以才会形成如 此富有童趣的观点,如认为小球从桌子上滚下来 “物”毕竟 此,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事 是“顽皮的行为”之类。另一方面,件,体现为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需要。其本质 只是物。在探究中其物理特征的变化如滚下来、 特征表现为: (一)自主探究的动因:幼儿的成长对“物” 蹦跳、破碎等,不可能是真正地违背幼儿的意 愿, “物”都是以“沉默”来回应幼儿的。在 “物”的身上,投射的都是幼儿自己对这个世界 么 彳1 的依赖 凯茨说过:这个世界向幼儿展示了丰富的情 的理解 感刺激,幼儿一来到世界上,就和自然界“相 爱”了。 [ 自然界向幼儿所展示的丰富多彩和 玄妙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同环境与事物的欲望,促 (四)自主探究的诉求:获得教育者的尊重 与信任 自主探究活动的满足需要环境条件的支持, 动了幼儿乐此不疲地从事独自的、自我专注的操 如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充足的活动机会和时 作和探索活动。 (二)自主探究的结果:实现主客体的双向 转化 间、没有来自于外在他人的压力与干扰等。这些 条件的获得离不开成人的支持,需要教育者对幼 儿的尊重与信任。也就是说,在对环境的探索 中,幼儿只有摆脱成人的过度保护,获得自由、 独立的活动空间,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从事符合 自己意愿的对象性活动.汲取心灵成长的营养. 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的成长需要。 幼儿对“物”的探究没有明确的外在目的指 向性,其目的性就是探究过程本身,即幼JLX,-J感 兴趣的玩具、材料、事件产生的专注性探索是一 个实现“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 运动过程。具体来讲,一方面,幼儿以现实的感 性活动形式来充分表现主体能动性的本质力量, 使客体主体化;另一面,幼儿活动的结果会创造 出一定的“产品”,这些“产品”又以主体本质 力量活动的形式转化为客观存在的形式,使主体 二、自主探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一)能满足幼儿对环境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培根说过, “好奇 12,是幼儿智慧的嫩芽”. 客体化,主体在客体中实现自己,最终使幼儿在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 这种自我的“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 双向活动中实现着精神的成长和情感体验的满 足。 . 一I2,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产生自我专注 性的探索活动。这类活动通常以自发观察、动手 尝试、拆卸探究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同时,通 (三)自主探究的手段:利用投射反馈机制 过此类活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满足.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幼儿的信息来源较为特 探索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对幼儿养成良好 殊。 “探究对象”作为一个模拟主体,除了提供 的创造性品质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起着不可估量 l2 的作用。 包含的各种优良品质就会逐渐形成。如独立、专 (二)能促进幼儿经验的内化、协调与整合 注、耐心、毅力、主动、乐观等。 自我专注性的探索活动中存在着十分浓厚的 想象、尝试、演练、扮演、假装等成分,因而它 三、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实现 一方面促成孩子愈来愈容易不受“实物”或“实 境”的限制,愈来愈容易不以“自己个人的观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点”为唯一的“编演角度”; (z]另一方面也更容 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首先必 易将原来毫不相关的经验、事物、情境联合在一 须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成为能够“以专业的 起组成有意义的“产品”,促进经验的修整,使 眼光赋予学习者和活动以价值的人”。 141所谓专 经验系统获得进一步的内化、协调与整合。在现 业的眼光。就是指教师和家长要懂得幼儿教育的 实生活中.我们也常会看到孩子在生活场景的任 专业性知识,在面对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事件、行 何可能的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进行操作摆弄的情 为、材料、情境等时,能够运用可靠的知识和见 景。因此,如果孩子有机会充分地玩,其统整各 解进行分析、判断,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 种可能材料成为有意义产品的能力将会获得充分 能力。对于幼儿自主探究活动,教育者不仅要充 的发展。 分认识到这一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幼儿 (三)能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 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营养源之一,而且要懂得尊重 品格 幼儿、理解幼儿,不要随意干涉幼儿的自由、自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兴趣,促使人类生活空间 主性探究活动,更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自我专注 急剧扩大并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对幼儿而言,世 性活动。 界是无限神奇的。对“物”的探究,不仅发展了 (二)为幼儿创设实现自主探究活动的环境 幼儿的感知觉和适应能力,也促使幼儿更多地了 和条件 解物的诸多特性,增进了幼儿对不同物的区分和 为幼ILl0造条件,提供自由、充分、基于其 运用,满足了他们求知和探索的愿望。同时,幼 情趣的活动,是满足幼儿成长需要和实现幼儿发 儿以视物有生命的态度与“物”交往,也有利于 展的前提。教育者要注意避免对幼儿的过度保护 培养幼儿轻拿轻放、摆设整齐等良好品质。 和不必要的干预。首先,要为幼儿开辟属于他 (四)能促进幼儿独立性品质的养成 (她)自己的活动空间,准备丰富多样的、可操 幼儿喜欢某一活动,往往不是因为活动本身 作性强的活动材料;其次.要多为幼儿提供接触 具有“教育意义”。而是该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心 自然与社会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孩子尽情地去发 一^骰啼孑 一霭:。。九年九月号下半月 理需要。幼儿的发育,是以朝着更多独立的驱动 现和探索;再次,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独处” 力的形式出现的。幼儿一旦进入生活便会产生获 时间,让孩子能尽情地体验和享受活动的过程。 得独立的需要,出现自决、自愿的独立性活动。131 (三)对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给予适宜的指 独立性品质的养成会使幼儿成为一个自信、自 导 立、自强、自主的主体,但独立性品质不是先天 幼儿自主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教育影响的完 具有的.它是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逐步锻 全撤离,其顺利开展仍离不开教育者适宜、适度 炼和养成的。通过自主性探究活动,幼儿可以认 的指导和帮助。美国学者约翰逊等人曾指出,儿 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其品格中 童活动的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主要 l3 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活动准备和活动介入,而 这两个任务都以观察为前提。 1.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应注意这样几点:一要为幼儿开辟 属于他(她)自己的活动空间,准备丰富多样 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活动具有盲目性、易转移性 和肤浅性等特点,容易造成活动发展效用的降 低,这使得幼儿的活动需要成人适宜地介入与引 导。具体来讲,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指导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活动引入指导,即 的、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材料。二要多为幼儿提供 在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借助活动材料与情境的新 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孩子尽情地 奇性,或者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入 活动,与活动材料产生有效互动。其二,活动疏 去发现和探索。三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独处” 时间.让孩子能尽情地体验和享受活动的过程。 四要为幼儿营造一种适宜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 导.即在幼儿活动过程受阻或处于低水平重复操 作时,成人适宜地介人,帮助幼儿实现活动的跨 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由想象和探索,真正使幼儿 越。其三,活动延伸,即在活动结束后,根据幼 么 霄 荆 成为活动的“主人”。 2.活动观察。 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的质量情况。借助其他一 些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进一步练习巩固或迁移运 教育者通过采取适宜的观察策略对幼儿的活 动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 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和活动需要,这样就能为幼 儿创设符合其经验水平和个性特征的活动材料和 用的机会,帮助幼儿有效地内化和系统化自己的 经验。所以,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不等于成 人影响的完全撤离。 (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情境,防止活动准备的盲目性。同时,教育者可 项目“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差异教学研究”的 S024) 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探究活动的现状,发现何时 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SQR.需要调整活动的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使得 教育者的介入干预基于幼儿活动的需要,保障幼 参考文献: 儿探究活动的Jl ̄1]进行。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 过观察抓住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并把典 型事件“生成”其他形式的活动,或者结合观察 到的情境,编成故事,组织讨论会等,借助这些 形式就能把典型情境变成幼儿获得成长经验的资 源。 [1] [3]玛丽娅・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M].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1l0,114 [2]梁培勇.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广州: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2003:3-4 [4]Edwarda.c,Gandini.L&Forman.G.编著,罗雅芬, 连英式.金乃琪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艾米莉亚 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回音[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 2O1-202 3.活动介入。 蒙台梭利说: “活动、活动、活动,我请你 把这个思想当作关键和指南。作为关键,它给你 揭示了幼儿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它给你指出 了应该遵循的道路。” [s]这一方面表明活动是幼 儿健康成长的源泉,它反映了幼儿成长的奥秘; [5]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90 (张更立: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 徽芜湖241000责任编辑:张爱华) 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