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3日 19:00-21:00 考试形式:闭卷
题型: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2小题,共20分)、辨析题(2小题,共20分)、材料分析题(1题,共15分)、论述题(1题,共15分)
复习知识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选择题)
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们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共产党宣言>>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界定;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整个第二节) 第二章 真理的本质;
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
生产关系的
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
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的含义及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 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深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