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来源:乌哈旅游
查 No.6 TI舰 EDUCAT10N ,hme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朱建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与 《课程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进行对照,从整体上了解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贯彻执行新《课程方案》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1.06.089 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表2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人爿培养课程结构及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比例 备注 1.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启示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最基本和核 心的概念,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包含知 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要素,呈“倒品字”型的逻辑结构。其内容可 从j个方面进行描述,即培养方向的设置、人才类型的设定和人 公共基础及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 选修课 667 216 4l l2 23 4 6 9 学校统一安排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课 专业基础 296 340 20 23 ll 4 l31 才培养的规范与要求 。从我校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均遵循了 专业基础及 专业必修 限选课 256 16 9.1 192 12 6 9 这样的规律(表1)。 表1三套教学计划、两套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比较 年份 l980年 任选课程 选修课 148 l0 5 7 培养目标 主要特点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课 选修课 208 32 I3 7 4 l 2 教学计划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 定位于培养中学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见习 教学汁划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巾等学校体育教师 1986矩 定位于培养中学体育教师 实践教学环节 课堂试讲试教 教学实习 2 l6 l4 9 1991妊 培养德钾体全面,从事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 除定位于培养中学体育教师 教学计划 体育教师外,强调了学生要具有科研工 。 作能力 毕业论文 自主创新学习 创新实践学分 合计 2355 6 ≤5 175 1997正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不仅立足于培养中等学校体 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 育教育专门人才,还极据社会 课程方案 育专门人才 需要在毕业生适宜从事的一 作方面作r明确的拓展 2004扯 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 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 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十会体育指导 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 课程方案 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为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 。 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人才。 乐山师范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工 学院体育 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 作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体育教 教育专、 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 育人才学《课程方案》主体 培养目标 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 精神基本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致 ,。 、一本研究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主干课程 和一般必修课程)、限制选修课(方向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四大类 进行研究。 1.2.2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总学时2355学时,低于2003年《课程 方案》课内总学时2600—2800学时,总时数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 。 求;公共必修课程总时数为667学时,基本符合《课程方案》中公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目标)为“体育教育人 才”;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与《课程方案》的精神基本保持一致,培 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比较合理;在人才培养规 格E有一定的体现特色,但在反应社会发展变化和独特需要的特 共课约为720课时;专业必修课总时数为1036学时(包括主干课 程828学时和一般必修课程208学时),低于《课程方案》中专业必 修课学时为1126学时;选修课+任选课程总时数为642学时,与 《课程方案》中选修课约为880学时相比少了232学时。因此在教 学时数减少的同时要加大课程设置。 1.2.3.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 色规格要求和运动能力水平方面,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标准还不 够,需要根据学校层次和本校生源的实际能力、水平、社会需求、 地域特色来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 1.2关于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教育课程主要有政治理论课 与思想品德课(二者统称德育课)、外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 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等,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一般 文化素质。增加开设了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体育课程与教学 1.2.1课程结构 堕 塾 N0.6 TIME EDUCAT10N June 论、书法、心理案例分析、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中学体育 个专门化的课程模块。即使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原单一专业的学 教材教法、三笔字训练等突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并开设 公共选修课程,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 1.2.4专业课程设置 科水平和基本规格,起到了“专”的作用,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因 材施教。其次,建立新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此外,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基本遵照《课程方案》开设。根 据本校的办学条件、水平、地域特点、培养目标及社会对体育人才 的需求等,在主干课程中还开设了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 毛球、棋牌、体育统计学、体育绘图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创伤学、 请区内外专家进行内容广泛的专题讲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2调整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 转变狭窄的体育专业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加强普通教育和 专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设置向弹性化方向发展,实行学分制,完 善一些配套改革,可进行主修辅修制、双学位制、三学期制的探索 体育微格教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育实习指导等课程。 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我院术科必修课程学时过低,不利于培养 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的掌握;一些具有生活实用价值取向的课 与研究。调整课时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的比例, 程(如野外生存、户外运动、定向越野、攀岩、爬IIl等)设置比较缺 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增强学生社会职业和生活的适 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 应能力,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力,不仅可在校内跨院系、专业选 进行合理的调整。 课,也可允许跨院校选课,并承认所得学分,发展多样化的课程体 1.2.5教学实践环节 系。 从表2可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也包括以下 3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三个方面: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科研实践。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可采取“集中”与 育实习时间为1学期,从第七学期开始,实习方式比较灵活,可采 “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即把参加实习的学生分 取集中实习的方式,也可单独实习。在科研实践方而,我院毕业 成固定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问在实习过程中依靠集体,相互交流、 论文设计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1-6周停课撰写毕业论文。 共同进步;“分散实习”的方式主要体现为实习时间的分散,时间 2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存在的不足 的安排不一定要集中在第七学期进行,也可在二年级、三年级适 2.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调整 当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把教学实践分阶段进行,一、二年级的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学生允许在特定的时间跟随大四年级的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进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 行教育见习。应在三年级的时候进行微格模拟教学、模拟教育实 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能胜任 习,锻炼学生听课、说课、评课的能力:要学会备课、上课、布置作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 业、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尤其是注重体育教师形象 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 的养成。四年级学生利用第七个学期的前一半时间跟随实习指 才。此目标在培养学生“三基”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 导老师进行校内见习或实习毕业论文的调研,并做出实习计划; 力、适应能力及竞争能力,考虑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顾及 后一半时间深入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教育实习,实习的内容是全 到拓展学生将来就业的渠道。人才培养目标表现出:①培养目标 面地、独立地承担实际的教学工作。 的滞后性。②人才培养质量还不够高。③培养类型单一。 2.2课程设置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模 【1】梁立启,栗霞,贺昭泽.关、日、英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 式基本仿效、沿袭着前苏联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 比较及启示【I1.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 物,在社会变革急剧变化的今天,已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课程 【2】贺昭泽,梁立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现状的调查 设置仍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为主体,而娱乐体 与分析[『].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126—128. 育与体育边缘学科类课程较少。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改革,提 [3】黄汉升,季克异,林顺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倡宽口径、厚基础,开设了系列选修课程,但仍局限于体育类专业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领域课程,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我院存在选修课偏少;专业必 【4]任彦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现状与 修课和选修课程比例欠合理;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安排比例 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较轻等问题。 [5】彭健民.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究【D】.湖 3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 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 3.1调整培养目标,拓宽专业口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6】王淑霞.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辽 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 的原则,培养适合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 【7】韦丽春.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调整改造构想——以河池学院 才。按照“基础+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内涵进行调整与 体育教育专业为例U1.河池学院学报,2008. 改造。在专业课和选修课设置上,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组成多 作者简介:朱建伟,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1 1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