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主题:民间故事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亚平/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学情分析
(1)基于阅读:学生能通过默读发现句段的不同,但把句段说具体有一定的困难;学生能通过预习读通古诗,联系上下文和所学课文,理解古诗意思,但从想象的画面体验情感有一定困难。
(2)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说出感受和想法,需要继续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3.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是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第二题以“狼和小羊”为例,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日积月累”是唐代林杰的一首古诗《乞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将句段写得更具体。难点是理解并背诵古诗。教学目标
1.能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熟读、背诵古诗《乞巧》。3.积累和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评价任务
1.通过比较阅读,找出把情节说具体的方法;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2.通过范读、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默读、借助工具书、抓住关键语句交流,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和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1活动一(1分钟)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活动二(6分钟)1.出示两个段落,默读,思考两段话1.通过默读,对比,发现环节一的不同。不同。对比阅读2.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故事情节说2.通过交流,明确把情节练习表达具体?(24分钟)3.小结方法。写具体的方法,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初活动三(18分钟)次见面时的动作、语言、1.同桌练习: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心理活动。情节说具体。(评价目标一)2.全班交流。(完成目标一)活动一(13分钟)1.能读准词句,说出词语1.自读古诗《乞巧》,读准字音,读的意思。通诗句。2.能想象诗中画面,说出2.默读古诗,圈出乞巧节时,人们都诗句意思,有感情诵读古环节二想象画面做了那些事?诗,尝试背诵。诵读古诗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朗读诗句。(评价目标二)(15分钟)活动二(2分钟)1.诵读古诗。2.想象画面,尝试背诵。(完成目标二)环节三活动一(1分钟)完成课后作业。课后积累1.总结全课。(评价目标三)拓展阅读2.课后作业:积累和民间故事、传统(1分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完成目标三)语文园地
说具体乞巧有对话乞取智巧有动作追求幸福
有神态
2附: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