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的⼀⾸名诗
爱国英雄⽂天祥,他最出名的诗,就是《过零丁洋》,⼀⾸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过零丁洋 宋代:⽂天祥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如今战⽕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哪堪⾔说似骤⾬⾥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我要留⼀⽚爱国的丹⼼映照史册。 思想感情
“丹⼼”是指⾚红炽热的⼼,⼀般以“碧⾎丹⼼”来形容为国尽忠的⼈。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事,便只能刻写在⽵简之上;但必须先⽤⽕把⽵简中的⽔分蒸发出来,这样才⽅便刻写,并可防⾍蛀;后⼈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难免⼀死,为拯救祖国⽽死,⼀⽚衷⼼将永垂史册。
岳飞、⽂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肯抛头颅、洒热⾎的烈⼠,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笔呢?
南宋末年,⽂天祥在⼴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风亮节,以及舍⾝取义的⼈⽣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其后,⽂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鉴赏
南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
写下了这⾸诗。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诗⼈回顾⾃⼰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蒙朝廷重⽤,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近灭亡。“⼭河破碎风飘絮,⾝世沉浮⾬打萍。”破碎的⼭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就像⾬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也曾为⾃⼰的命运惶恐忧虑,⽽今途经零丁洋⼜怎能不感叹⾃⼰的孤苦伶仃,⽆⼒挽救国家。“⼈⽣⾃古谁⽆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古以来,⼈世间谁能免于⼀死?只求留下⼀颗⾚胆忠⼼,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表现出舍⽣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天祥,这⾸诗是他在1279年正⽉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的⾝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风亮节,以及舍⾝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表现。
为⽓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影响了⼀代⼜⼀代爱国志⼠和⼴⼤民众。⾃\"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战争,在中国本⼟,在南洋和海外各地,⽆论是⽂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仁⼈的节操,⽂学上的挚情⽂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远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