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粉末涂料用环氧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刘亚康鲁建民方华金关泰(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0029)摘要采用自由基溶液共聚合合成了舍环氧基的丙烯酸树脂,以正交实验法对共聚单体及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配比、引发荆用量、滴加时间及溶剂用量进行了四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设计实验.找出了影响树脂性能主要因素,确立了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所得树脂指标符合粉末潦料的要求.1前言近年来针对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变暖、酸雨等全球范围的环境破坏问题,各国政府都先后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和法规,为此涂料行业已向水性化、粉末化和光固化‘三化”发展,并严格控制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溶剂的释放量(VOC),因此粉末涂料的发展势在必行.环氧树脂类粉末涂料具有卓越的防腐性、与金属的粘接性和绝缘性。在粉末涂料中仍占有很大比例,但因其含有大量的苯环,因此其最致命的缺点是耐候性差,而聚酯类和丙烯酸类粉末涂料因其主链为饱和结构,侧链为极性酯基,因此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和耐候性,以此类树脂为成膜物质的涂层具有保光、保色、漆膜丰满、不泛黄等优点,因此其发展速度极快.我国丙烯酸粉末涂料尚属空白,但随着我国用漆行业档次的提高。原料的国产化,开发和生产丙烯酸系粉末涂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研究了含环氧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制得了适用于粉末涂料的环氧型丙烯酸树脂.2实验部分2.1原料来源、规格及净化方法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均为化学纯。北京医药公司采购供应站经销,用前经10%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至无色、氯化钙干燥后减压蒸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聚合级,河南恒光化工有限公司产,用前经减压蒸馏.甲基丙烯酸羟乙醇(舾MA),聚合级,北京东方化工厂产;过氧化苯甲酰(BPo),化学纯,北京化工厂产.甲苯,分析纯;氢氧化钠,化学纯;丙酮,分析纯;盐酸,分析纯;均为北京化工厂产.2.2树脂的合成按配方将原料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均匀,加入滴液漏斗中,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漓液请斗的三I:l烧瓶中,加入甲苯200ral,升温至110℃,搅拌均匀反应2小时。补加适量引一23—第五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发剂,继续反应1.5--2小时,聚合反应完毕,脱甲苯趁热将树脂倒入托盘中。2.3环氧型丙烯酸树脂的物性表征2.3.1树脂软化点的测定采用环球法,在落球软化点测定仪上(天津建筑材料厂出品)测定树脂的软化点.加热介质为甘油,升温速度控制在4--5"C/min,取两个钢球落下的平均温度为树脂的软化点。2.3.2树脂环氧值的测定采用盐酸丙酮法“12.3.3树脂分子量及分布的测定a℃法测定,采用EATERl50-C型凝胶色谱仪.用光电天平称取20mg树脂试样,加入10ml容量瓶中,再加人四氢呋喃溶剂至标线使试样溶解,静置一天后关样,测试条件如下:温度:25℃溶剂:四氢呋哺流速:lml,min检测器:砒注射质量:lmg校正曲线:PS981012.3.4树脂玻璃化温度(Tk)的测定采用PERKIN-ELMER公司DSC-2C型差示的描量热仪.起始温度:293K;终止温度:353K;升温速度:10T/min;气氛:氮气;量程:2mcal/sec3结果与讨论3.1聚合工艺的优化一正交设计正交设计的方法不仅减少了实验次数,而且可以明确地显示各因素的交叉(协同)的效应,是现代化学实验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质量控制上,更为精确可信.3.t.1确定因素争水平在实验基础上.首先找出影响树脂质量的主要因素,引发剂用量、滴加时间,溶剂用量、单体配比为四因素,再根据实验经验定出极差,确立四个因素的四个水平.排布了L,。…’的正交实验(表1),正交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四因素四水平的实验不采取正交设计,那么实验量是4'=256次,而正交设计后只需16次实验即可推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正交设计的特点是水平的均匀性,这就是数学上称为。正交7的特性,使实验效率大提高.3.1.2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用来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往往不止一个,这类实验叫做多指标实验.本芷交设计,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包括玻璃化转变(Tg),软化点(TIn),散均分子量(Mn),分子量分布(Mw/Mn).分析多指标实验的方法有综合平衡法和综合评分法.综合平衡法是先将各个指标按单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再将各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平衡,以得到“最优1方案.综合评分法是将多指标化为一个评分标准进行直观分析的方法“.3.1,3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可根据Fox公式估算,设为Tg曩论,实测值为Tg.依据质量指标:Tg>50"C,120>Tm>110℃,8000>Mn>3000,制订评分公式为:得分=(Tgj*一Tg)+(120一Tm)+(Mn一5000},100+(2.5一s)・10若Tm<110"C,则将下划线部分改为(1’m—110)。根据此公式计算,可获得每一次实验的综24——第五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合评分.如表1所示裹1实验测试结果厦评分实验号ABCDTg理论Tg实测TmMnMw/Mn综合评分ll23263.649.511449842.74一lO.7l234l263.650.7118.550022.68—13.233243360.848.3J】049992j6-3.15442l360.847.1114.549072.47-8.835l3l458.150.8I弹565453.19-3.2563l3458.149.6114.554722.175.0672l1I6645.011353672.68一12.18433I6651.1126.54279l85—22149ll4360.849.411552062.5—4.3810332360,850.o12652382.43—13.68II234263.646.0105.54620I.96—205I124l2263.647.4115.5478l2,22—11.1413142l6655.7129.557452.12-8.5914324l6656.912640641.82一17.6415222458.150.212947622.15—15.7416444458.144.9110.532992.25—1823从单项指标分析结果看来,每项指标都有自己的最优方案(表2)襄2备簟项指标量优方案对比单项指标最优方案玻璃化转变AaB2c2DI软化点A,B4Gn数均分子量AtBlCIn分子量分布Ad32C4DI将各单项分析有结论9j纳起来,按照矛盾的主次影响大小的综合平衡,综合评分法得到的最佳方案为A-B-G功,综合平衡法得到的最佳方案为恕Bzc2Dl和A。B。G功,两方法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符合正交设计的一般规律啪,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此次正交设计是较为成功的.3.2膳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_殛其规律3.2.1数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的内在联系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高低影响到粉末涂料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贮存性,1童提高使粉末涂料的贮存性有所改善,但同时涂层会变脆变硬从而使抗冲击性大大下降.从本次正交实验总结的规律来看,影响玻璃化转变和数均分子量的主要工艺条件都是引发剂投料量.所以通过一组不同引发剂用量的实验(数据如表3),可以找出分子量与TI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一25—第五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不。表3不同SI发剂用量下的Tg和Mn引发剂用量Tg实测值数均分子量(份)(℃)4550.8℃65455.550247626.549.640647,544.93299从表中所列出的数据分析得到,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数均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高聚物数均分子量的加大,也就是减少了低分子量分子链的存在,从而降低了链末端的数目,使内聚能密度加大、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加强,最终使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3.2.2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对软化点的影响软化点是粉末涂料用树脂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它关系到粉末涂料固化时的流平性,成膜后涂层的外观以及低温固化等问题.软化点受到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的共同影响。^趟皿■vE卜Mn图1分子量对软化点的影响如图1所示,随着分子量的增大,高分子链空间缠绕加剧,链问的局部作用加强,在升温过程中,分子链开始整体运动的时间明显推迟,也就是说软化点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3.2.3溶ji4用量对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溶液聚合中溶剂用量在聚合动力学方程中,表现为单体浓度,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特别明显,溶剂用重大,单体浓度降低,导致树脂分子量降低;反之,减少溶剂用量则会增大单体浓度,增大树脂的分子量.如表4所示.:11:4溶剂用■对分子■爰分布的影聃溶剂用量(m11数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70654531990574521211054722.1713046201.96—26一‘;■I,第五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溶剂用量的增大,单体浓度降低,在聚合阶段,链自由基扩散阻力小,易发生偶合或歧化终止,同时链自由基向溶剂进行转移终止,综合效果使分子量降低,分布变窄,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与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高聚物的抗拉强度、耐褶度以及对高聚物的成型加工过程,如模塑,成膜,纺丝等都有影响。4结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了聚合工艺,根据实验测试的结果,从四因素四水平的实验方案中选出最佳反应条件及单体配方,它们是:AtB。G凸或A382c2Dl。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树脂主要质量指标的因素以及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引发剂用量是影响Mn及Tg的要素,引发剂用量增加,Tk与Mn下降;溶剂用量加大使分子量及其分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考文献1虞兆年主编涂料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册p.4502白新桂散据分析与实验优化设计涂料工艺清华大学出版杜1986.10首版P1603白新桂数据分析与实验优化设计1986.10n1684陈钢沈阳化工1989(1)p.37--385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教研室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1981首版p.463—27—粉末涂料用环氧型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作者:作者单位:
刘亚康, 鲁建民, 金关泰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13926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