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版《一点一练》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演练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doc

2016版《一点一练》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演练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doc

来源:乌哈旅游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考点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2.(2015·福建文综,13)

右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3.(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4.(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5.(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是(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7.(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8.(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9.(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0.(2014·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考点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15·河北保定检测)“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2.(2015·河南郑州一模)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3.(2015·宁夏五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发展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

A.风俗画 B.心学 C.宋词 D.明清小说

4.(2015·山东泰安高三模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反传统:赞美爱情,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

A.“三言”“二拍” B.《雨霖铃》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015·四川泸州一模)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6.(2015·陕西渭南检测)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7.(2015·北京昌平高三模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下作品按其产生的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

①《红楼梦》 ②《女史箴图》 ③《诗经》 ④《清明上河图》 A.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8.(2015·重庆一诊)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立解。”火药的发明,与道教下列思想(行为)有直接关联的是( )

A.天人合一 B.道法自然 C.刚柔并济 D.丹道修真

9.(2015·浙江杭州一模)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10.(2015·重庆高三模拟)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二、非选择题

11.(2015·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节选)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B [题干材料的意思:奏事繁多,小篆复杂难写,因而让隶人修改形成新字体。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故选B项,排除A项。行书和草书与篆书无关,排除C、D项。]

2.B [本题是图片题,解题关键在于文字注释。“„历‟者,过也,传也”说明“历”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说明记载历史应实事求是,故选B项。A项说法仅符合“历”的原意,故排除;材料强调历史是对过往事实的文字记载与“书籍”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C [题干中诗歌“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杜牧、白居易均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孟浩然属于盛唐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前,这些与题干中“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不符,故A、B、D项错误。]

4.C [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C [宋词又称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适宜于抒发感情,即“词言情”。故①正确,②错误。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因是和乐的歌词,反映市民生活,故③正确。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风格多样,典型的有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等。故④正确。答案为C项。]

6.C [根据材料“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监流”说明A项表述正确;“可正是千丈虎狼穴”说明作者吊古抚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B项表述正确;“大江东去浪千叠”,再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D项表述正确。A、B、D项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符合题意选项为C项。]

7.B [①中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②中的政事堂出现于唐,③中的土司出现于元,④中的三司使出现于宋,由此判断B正确。]

8.C [题干材料“宰相冯道主持刻版印刷”并不是发明雕版印刷术,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说明雕版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C项正确,排除D项。]

9.A [根据题干材料“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可知神农尧等重视农业。“《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未体现材料的主旨,均排除。]

10.C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再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说明降低了生产成本,②④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③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①错误。C项正确。]

【一年模拟试题精练】

1.B [“车”是独体字,只有表意部分,A项错误;“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图画的特征,B项正确;演变过程中,笔画简化便于书写,实用性逐渐突出,C项错误;现在“车”字已经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D项错误。]

2.C [彩陶画和汉赋都是宋以前的,A项错误;话本与小说都是宋兴以来,B项错误;唐诗属于宋以前,由于对文学水平要求较高,底层百姓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因而属于贵族的,而风俗画展现社会风俗,反应大众生活,C项正确;文人画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也不符合大众民间生活,D项错误。]

3.B [本题以宋代为切入点,考查识记能力。心学是宋明理学,A、C、D三项符合题干“庶民文化”的特点,时间一致。]

4.A [根据材料“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对象进入文学世界,A项正确;《雨霖铃》抒写离情别绪,B项错误;《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C项错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作者强烈爱国情怀,D项错误。]

5.B [“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B项符合题意;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排除A、C项;《兰亭集序帖》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的书法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目时间宋朝不符合,排除D项。]

6.B [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B项正确。]

7.D [①《红楼梦》成书于清朝;②《女史箴图》是魏晋顾恺之的代表作;③《诗经》是春秋晚期孔子整理的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④《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按其产生的时代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选择D项符合题意。]

8.D [结合史实可知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炼丹术是古代道家中的一种炼制丹药的技术,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9.B [据材料“针路明”、“南方张度”和“差却毫厘短不灵”可知为指南针,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错误。]

10.A [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可以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项正确;缺乏逻辑无从谈起,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D项错误。]

11.解析 第(2)问,审清题意,宋代文化现象要根据材料归纳。从图表来看,主要从这些实物本身和其反映的文化实质等角度来谈。主要归纳为两类,一是市民文化,二是科技发展。

答案 (2)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