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 2011年11月20日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研究 ◎河南平顶山学院 刘小天 进行课堂管理时,预防胜于纠正。然而由于缺乏I两节课,不会急急忙忙地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而是 课堂管理的科学理论视野和相应的有效预防策略,导}会不厌其烦地逐条讲解这些规则,甚至把课堂规则当 致课堂管理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学教师的难题之一。f做一节新课来教,让每个孩子明白其真正的含义,老 所以,基于课堂管理之理论基础及预防策略的探索就l师的要求,为什么和如何能做到。让学生理解这些规 显得弥足重要。 一I则并不是为了控制、约束他们,而是为了学习活动稳 一 此外,有效教师还会做到:规则表述要言简意赅, 、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课堂问题行为之预防I步、有效地运行。, 策略 美国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之所l正面积极;把规则(旁边同时附上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以做出某种行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I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以随时提醒学生;执行规则 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行为主义理论只讨论外!时保持前后一致以及定期复查、修订、完善规则等等。 部环境因素(如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忽视人l 但它仍是目前许多教师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运l 用最普遍的手段。 二、课堂生态学理论视野下的课堂问题行为之预 一些学者在对课堂规则和纪律进行若干年的研 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强大需要。尽管有其缺陷,l防策略 I究之后开始意识到,也许教师利用外部规则规范学生 针对课堂问题行为,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在1的方法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把课堂看做一个生态 于,建立课堂行为规则,提供给所有学生最基本的课I来管理。多伊尔(Doyle,W.)和庞德(Ponder,G.)把课 堂言语、行为规范的要求及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班级: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 中的大部分潜在问题和捣乱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预l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llI。 先制定的规则和程序来加以预防。运用课堂规则时要I 注意几点问题。 课堂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部分组 :成,它们之间存在多维关系。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1.规则要尽量少 f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特有的多 规则过多过滥不但令学生难以遵守而引发问题I样性和有序性,形成了完整的课堂小生态。口课堂生态 行为,而且也可能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焦虑、压抑的I学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课堂内部的构成要 地方。而如果规则较少,那么学生记住和遵守规则就l素、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把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 较容易。有效的课堂管理者在学年刚开始时仅强调最l统进行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重要的规则和程序,其他的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告诉I 用生态学的整体观、联系观、动态平衡观来认识 学生。比如,安徽的薛瑞萍老师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理论来分析 初的头两周仅仅定下唯一的班级规则:课堂上,未经1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将会使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和更 老师同意不得随便说话。 2.和学生共同制定规则、讨论、学习规则 f上位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认识到学生 ・之所以产生问题行为,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因 除非得到学生了解、认可,否则规则就没有意义。l素,也可能是整个课堂生态环境的无序、混乱造成的。 达成此点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决定全班J在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上,相对于强化理论,这无疑 都将执行的规则的制定过程。同时,花些时间讨论、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超越。 习规则的内容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小学低年级I ・从课堂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课堂问题行为, 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因此,有效老师在开学初的头l启示在于,教师是课堂生态环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 24・ 刘小天: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研究 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与学生的信息沟通『调,把这种冷淡“传导”给学生了呢? 方式、对课堂环境的布置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刻I 是否自己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不断激励?缺乏有 的影响。实际上,好的课堂管理是通过教师有效管理l效地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基本技能呢? 课堂生态如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和有效的教学(包括有I 以上因素是否极有可能诱发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效的计划课程、实施课程、在学生违规行为萌芽前就1呢?经过反思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露声色地将 加以制止、使学生持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来实现1种种苗头化解在萌芽阶段,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同 的,这种效果并非课堂纪律的约束所能达成的。美国:时也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库宁的研究提醒教师们,“虽然他们能够在必要的时i 3.组织特殊阶段的班级活动 候惩戒学生,但是有效的教学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首l 在一学期、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以及从一个教学任 要问题。”p具体策略如下。 :务过渡到另一个教学任务时,学生较容易出现问题行 1.布置教室环境,使干扰达到最小 I为。有效的课堂管理者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来管理 教室环境因素如教室内座位安排、教室空间布置l这种特殊时段,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引导她的学生一 等是课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大班额、学生座I进教室就兴高采烈地拿出人手一本的《儿歌集》读儿 位过于拥挤将会使学生对教师和学习内容的注意力I歌、认生字。还有老师会采用各种信号手势如有节奏 显著减少。有效教师在进行座位排列时,决定各种教I地击掌三下、各个手指的不同含义和使用、亮灯来管 学材料和仪器设备放在哪里时,都会考虑到各种安排I理复杂的过渡阶段。 可能对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尽量使干扰达到最小。: 4.确保学生总是保持有事可做 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应该使与任务无关的行【 当有大量空闲时间时,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 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如将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I性最大。因此,有效课堂管理者会确保课堂上不存在 教具放在学生看不见的地方,直到使用它们时再拿出:什么都不做的空余时间。作为教师,可采用多种策略 来;布置好讲台、桌子和椅子以便于随时全面观察学I使学生有事可做。例如,每天特别是开学的第一天安 生、便于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爱闲聊的学生安置l排具体的事情给学生做;开展活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 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排在1参与;设置一套能确保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有别 靠近讲台的地方;将视力弱的学生安排在光线充足的I的事情可做的措施(如画画、阅读课外书、为其他有困 窗户旁边等等。 l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等)。 2.一心多用,察言观色,调整教学 I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教师为了表面上的安 有效教师能做到一心多用,把较少的注意力放在:静,为了让学生有事可做,就给学生分发更多的习题 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I卷子。然而,研究显示州,相对于大量的习题卷子,丰富 上,善于察言观色(如沉默、皱眉和困惑的表情是学生l的课外书籍在确保学生有事可做、在预防问题行为方 不懂的信号;烦躁、打哈欠、趴在课桌上可能是学生感・面效果更好,也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到疲惫或是对讲授材料缺乏兴趣;好奇地睁大眼睛、I 三、人本主义JL童中心理论视野下的课堂问题 会心地点头表明对新知识的理解),明察秋毫,针对j行为之预防策略 一些问雹珩为出现前的苗头,食晚 嗯自身白 。例如: 基于约翰・杜威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 内容是否太抽象太难又缺少图片的支持而使学 杰斯等人的理论,一些学者认为,强化理论关于课堂 生感到沮丧?是否太简单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管理的观点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第一,认为它过于 是否学生已经理解了,而自己还在一遍又一遍地 强调外部规则,过于强调对于学生的控制,没有引导 重复讲解? 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没有帮助学生成为 是否自己的讲授内容凌乱,没有讲清知识之间的 理性的、心智成熟的人;第二,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问 内在联系,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 题行为,本质上正是这种外部控制、漠视学生的基本 是否因为自己对某个知识缺乏兴趣,因而授课时:需要和权力造成的,是由强制学生的教学造成的。对 缺乏激情,精神萎靡不振,言语枯燥乏味,语调沉闷单l此,杜威曾有如下论述: .25・ 刘小天: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研究 并不都是相等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以下几种 学校“纪律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安静地坐着,J 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 不说话,姿势、动作高度一致,就会得到奖赏;机械地I 表示出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奖赏。教师的任务就I 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 是使学生符合要求,利用惩罚来避免偏离行为的发生嘲。I 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 儿童中心的学者并没有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提供l 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套具体的指导方案,但它却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带来l 1.对课堂管理目标的反思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一个学生早晨没用早餐、饿 了高屋建瓴般的如下宝贵启示。 。 着肚子,或是总被强势的学生欺负,或是感觉被教师 1 忽视、班级同学孤立,那么当他坐在教室里时,就不太 是培养受外在环境控制的工具还是培养成熟的、l 可能产生学习数学或历史的愿望,而极有可能做出违 纪行为。 理性的人?教师拥有不同的课堂管理理念及相应的管: 理策略,可能把学生带向何方?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f 同时,另一位心理学家格拉塞也提出相似的观 堂管理时要进行如下深刻反思: 止良好。 f 点悯。他认为,人有两种基本需要,即爱和被爱的需 f 果一个人的基本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不能得到满足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随便闲聊、认真学习、举} 要、期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自己和他人认可的需要。如 是否仅仅出于对教师惩罚的恐惧?果真如此,作l 时,就会产生问题行为。 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感到脸红,而不是自得。因为,坐J 压抑的。 因此,如果教师以人为本,重视研究了解并满足 在以恐惧为基础的教室里的学生,其精神是卑微的、: 学生的合理需要,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心,建 I 立一种互相信赖、互相关爱、没有威胁性质、不以权力 是否仅仅出于想赢得来自教师的奖励?如果教师I 与控制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预 真能通过发小红花、加分、画小红旗等各种表扬、奖励: 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单靠建立课堂行为规则或使课程 手段“贿赂”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举止、认真学习,而1 内容变得有趣,都无法解决这种更深层次、更复杂的 不是仅仅靠对学生的惩罚,那说明我们作为教师的进I 问题。 步,但不要满足于此。 I参考文献 【1]Doyle,W.&Ponder,G. (1975).Classroom 是否仅仅出于试图讨好教师?学生乐于做许多事『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情来取悦他们喜欢的老师。果真如此,我们可以小小f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Contemporary 自得一下,但不要自我膨胀,不要满足于此。 . f 是否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和规范?果真如此,已: Education,46,183-190.(Cited in Ashman&Conway 1997). 属难能可贵,但不要满足于此,要引导学生了解规则l 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因为,有J 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l f2】黄远振,陈维振.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研究取向. 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教育学科研究,2008(10). 【3】郑丽芳.前瞻性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学与管理, 2o07(3-4). 是否出于对周围他人的考虑、关爱和体贴?果真l 如此,对教师而言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不论! [4]【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沙永玲等译.天 是对儿童或是成人,这一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 l 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还是出于,因为“我有自己内心的行为准则并奉l 学生达到此境界,至艰至难!需要教师终其一生的努I 【5][美】阿兰兹.从立新学会教学(第六版).上海: 行不悖”,因为我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理性的人。引导I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美】c.M.Chades.建立课堂纪律.李庆,孙麟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力。但它值得每一位教师去追求。 f 2.了解、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是有效预防课堂问f 题行为的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 l・(责任编辑任洪钺)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