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158737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5.11
(21)申请号 202021093812.2(22)申请日 2020.06.15
(73)专利权人 北京龙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二街2号
院7号楼9层0903(72)发明人 王海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睿禾唯晟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2235
代理人 李春荣(51)Int.Cl.
A61M 16/1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包括氧气罐,所述氧气罐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上密封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上部侧壁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空气管,所述空气管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空气出口,所述活塞腔内空气出口处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设有延伸至氧气罐出气口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有用于堵住氧气罐出气口的柱塞,所述活塞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氧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的厚度,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分别通过空气导管和氧气导管与混合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只需打开气泵就可以联动氧气罐,一步做到空氧混合。
CN 213158737 UCN 21315873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包括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罐,所述氧气罐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上密封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上部侧壁上
所述活塞腔内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空气管,所述空气管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空气出口,
空气出口处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设有延伸至氧气罐出气口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有用于堵住氧气罐出气口的柱塞,所述活塞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氧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的厚度,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分别通过空气导管和氧气导管与混合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氧气出口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导管上设有氧气出气方向的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内侧设有与柱塞对应的柱塞套,所述柱塞套的直径大于出气口的直径,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套的下方设有开口逐渐变大的喇叭形调节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的下部为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活塞腔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拉力与活塞、活塞杆和柱塞的重力相同。
2
CN 213158737 U
说 明 书
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和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0003]现在一般的呼吸机都为空氧混合呼吸机,氧气罐是一部分,空气泵是一部分,使用时需要分别打开、关闭氧气罐开关和空气泵开关,过程繁复不说,空气和氧气还不同步;虽然现在有智能一键开关的呼吸机,但是在原理上依然是需要两步才能做到空氧混合。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只需打开气泵就可以联动氧气罐,一步做到空氧混合。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罐,所述氧气罐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上密封连接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上部侧壁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空气管,所述空气管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空气出口,所述活塞腔内空气出口处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设有延伸至氧气罐出气口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有用于堵住氧气罐出气口的柱塞,所述活塞下方的活塞腔侧壁上设有氧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的厚度,所述空气出口与氧气出口分别通过空气导管和氧气导管与混合管连接。[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氧气出口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氧气导管上设有氧气出气方向的单向阀。[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氧气罐的出气口内侧设有与柱塞对应的柱塞套,所述柱塞套的直径大于出气口的直径,所述出气口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柱塞套的下方设有开口逐渐变大的喇叭形调节管。[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柱塞的下部为锥形。[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塞的顶部与活塞腔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拉力与活塞、活塞杆和柱塞的重力相同。[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通过设置活塞联动气泵与氧气罐,只需打开气泵一步做到空氧混合。附图说明
[0014]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
CN 213158737 U[0015]
说 明 书
2/3页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0017]1、氧气罐;2、活塞腔;3、空气管;4、气泵;5、活塞;6、活塞杆;7、柱塞;8、出气口;9、柱塞套;10、喇叭形调节管;11、空气出口;12、氧气出口;13、空气导管;14、氧气导管;15、混合管;16、单向阀;17、第一限位块;18、第二限位块;1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因此,以下对在附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19]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呼吸机的空氧混合装置,包括气泵4,包括氧气罐1,氧气罐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8,氧气罐1的出气口8上密封连接有活塞腔2,活塞腔2可拆卸,活塞腔2的上部侧壁上设有与气泵4连接的空气管3,空气经空气管3进入到活塞腔2内,空气管3下方的活塞腔2侧壁上设有空气出口11,活塞腔2内空气出口11处设有活塞5,活塞5的底部设有延伸至氧气罐1出气口8的活塞杆6,活塞杆6的底端设有用于堵住氧气罐1出气口8的柱塞7,活塞5下方的活塞腔2侧壁上设有氧气出口12,空气出口11与氧气出口12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5的厚度,空气出口11与氧气出口12分别通过空气导管13和氧气导管14与混合管15连接。[0021]不使用时,活塞5堵住空气出口11,柱塞7堵住氧气罐1的出气口8,使用时,打开气泵4,空气进入活塞腔2,随着空气进入的增多,空气推动活塞5向下运动,此时活塞5离开空气出口11,柱塞7离开氧气罐1的出气口8,空气和氧气分别经过空气出口11和氧气出口12出来,通过空气导管13与氧气导管14进入混合管15空氧混合。使用完后,气泵4停止,活塞5上方的活塞腔2的压力减小,氧气罐1内的压力大于活塞腔2内的压力,氧气罐1内的氧气顶着柱塞7向上运动,柱塞7重新堵住出气口8,活塞5重新堵住空气出口11。[0022]空气出口11的上方设有第一限位块17,氧气出口12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18。用于限制活塞5的移动范围,防止活塞5移动到空气出口11之上和挡住氧气出口12。[0023]氧气导管13上设有氧气出气方向的单向阀16。避免外面的空气回流进氧气罐1内。[0024]氧气罐1的出气口8内侧设有与柱塞7对应的柱塞套9,柱塞套9的直径大于出气口8的直径,出气口8的直径大于活塞杆6的直径。柱塞7设置在氧气罐1内,当柱塞7进入柱塞套9时,完全堵住出气口8,氧气罐1不能出气。
[0025]柱塞套9的下方设有开口逐渐变大的喇叭形调节管10。喇叭形调节管10用于调节
4
CN 213158737 U
说 明 书
3/3页
氧气罐1的出气量,柱塞7越往上喇叭形调节管10的直径越小,氧气罐1的出气量就越小;气泵4减小,活塞5向下运动的量就越小,漏出的空气出口11越小,柱塞7离出气口8越近,氧气罐1出气量越小。
[0026]柱塞7的下部为锥形。减小压强,利于柱塞7向下运动。
[0027]活塞5的顶部与活塞腔2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19弹簧19的拉力与活塞5、活塞杆6和柱塞7的重力相同。弹簧19的拉力用于抵消活塞5、活塞杆6和柱塞7的重力,减小氧气罐1内的压力顶住柱塞7需要的力,也避免氧气罐1内压力不足时柱塞7向下移动导致氧气罐1泄漏。在使用完后,活塞5需要回到原位时,弹簧19向上的拉力也助于柱塞7向上运动。[00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5
CN 2131587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