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沉浸式传播:感官共振、形象还原与在场参与

沉浸式传播:感官共振、形象还原与在场参与

来源:乌哈旅游
Immersive Communication:Sensory

Resonance,Image Restoration and Presence

Participation

作者: 喻发胜[1];张玥[1]

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出版物刊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页码: 96-103页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沉浸式传播;感官共振;形象还原;在场参与

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沉浸式传播日趋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态势。沉浸式传播凭借其对传播时空的有效重组,建构“环绕式”与“包裹式”传播场域,使得受众感官内外产生双向交互,激发具身的情感共振,从而使受众产生“感官共振”的沉浸体验。在此体验之中,沉浸式传播通过“回归”传统口语媒介叙事手法、“消解”虚拟与真实传播场域边界两种方式,使人作为传播主体被重新“询唤”。沉浸式传播为受众“肉身”“精神”双向在场提供了交互空间,实现了“身体”与“交流”共存与泛在,其最终目的在于重新聚焦人作为传播主体的在场与回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