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视角下的大股东制衡研究
以198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发放股票为起点,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资本市场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化,企业的大股东制衡机制越来越脆弱。
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企业能够以―保险+杠杆‖的形式短期筹集庞大规模的资金。基于这样的背景,2015年7月开始的万科股权之争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动荡。
本文首先进行了关于冲突理论与股权制衡理论的相关文献综述,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提供规范性的理论支持。通过分析发现,万科A股权之争事件的冲突起因包括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与个体化差异因素。
万科自身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为冲突埋下伏笔,外在的金融环境为此次冲突创造了土壤,而万科股东的不同个体利益诉求使得冲突最终全面爆发。在案例影响分析中本文选择采用Lewis Coser对冲突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的看法,一方面,此次冲突事件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造成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冲突促进了各方关系的整合,促进万科形成了新的、更坚固的股东制衡机制,同时推动了金融监管的深化改革。
而后,本文通过对万科股权之争案例的深入挖掘,得出了关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以下建议:其一,企业应完善不同身份股东的配置比例。其二,企业可合理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完善制衡机制。
其三,企业可增加企业控制权保护条款。最后引发了关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制度改革方面的相关思考。
本文力求通过万科A股权之争案例分析来帮助上市公司强化股权制衡,并从外部金融市场的监管角度入手一同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