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幼儿的成长创设多元互动的环境

为幼儿的成长创设多元互动的环境

来源:乌哈旅游


为幼儿的成长创设多元互动的环境

摘要: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文章指出应该用互动理念来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环境放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创设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从而激发师幼、同伴、家园之间的多元互动,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多元互动

《学前教育新纲要》明确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新纲要》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指明了方向。因而,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克服只注重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内容片面化、空间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充分认识到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创设、互动的环境布置对幼儿的价值,以真正发挥环境的作用。实践表明,生动、直观、真实地体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幼儿与大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的环境,是真正属于幼儿的天地。

一、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环境,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环境创设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改、完善设计—再实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生成新活动的过程。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和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对幼儿予以足够地关注和重视,而且应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随着课程模式的变化,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发现,活动场地的过于集中和开放不利于幼儿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因为每个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需要倾向是不一样的。在某个时段,有的幼儿喜欢单独探究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相反以十多个幼儿为小组的活动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活动场地。与此同时,不同的活动对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在建构区里,当幼儿以马路、楼房、公园等内容为建构主题时,需要的是大块的积木和各种较大型的插塑及宽大的活动场所,而在以花篮、飞机、车辆等为内容的建构时,幼儿常常选择较小的积塑,而且喜欢在高度适宜的台面上建构,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只有这样,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各种小栅栏、布帘、纸箱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力,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进而为他们自主活动的开展提供应有

的先决条件。当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他们自主活动的潜能便鲜活起来,孩子们能很自如地运用可活动的材料,三五成群地协商各自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大胆地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如在主题活动“稻草人农庄”中,孩子们为了把搜集到的各种农具充分地展示出来,他们先用大积木拼搭了一个多边形的展台,他们很快发现,多边形的展台占地面积大,但能放农具的台面小而且各类农具很难分类摆设。经过商量,他们把展台改成了一字排开呈台阶式的形式重新布局,结果获得理想的效果。大量的活动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可根据意愿进行搬动的材料布置他们的活动环境,因为这些动态性的环境能满足他们自主活动的需要。

二、环境链接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是在环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而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与幼儿交流互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观察环境、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判断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教师争取适宜教育的主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我们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发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地帮助,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如:在《美丽的步行街》活动中,把幼儿带到步行街去观察。幼儿看到了步行街中有哪些公共设施,步行街上谁在不停地忙碌着……回到活动室,请幼儿说一说参观的所见所闻。幼儿畅所欲言,“我看到清洁工人在不停地拖地板,我们要爱护卫生”;“我看到步行街有很多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园,我们不能乱摘花,这样就不好看了。”这样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听、说等各种形式与材料进行接触,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最终达到自主参与的目标。

三、环境激发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形成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环境的创设应形成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如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了童趣,表达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把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用来美化环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了出来,无形中增强了再创作的信心,同时他们也会互相欣赏,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励幼儿,让大家互相比一比谁的进步最快,你画得好,我画得更棒,在班级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从而促使孩子们不断地进步,动手能力和技能技巧会提高很快。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看到别人的优点,逐渐认识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身的平台,促使他们互相

鼓励、互相帮助,并组织其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使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同时,着力培养幼儿互助友爱的良好品质。例如,每年组织一次献爱心大行动,通过捐赠形式,让幼儿了解这个社会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又如主题活动“家”,通过“我去做客”“哈啰,你好”“春天里的宝宝树”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及与朋友相处的乐趣,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向同伴学习。

四、环境促进家园互动,构筑尊重互补的家园关系

家长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参与者与建构者,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在环境创设活动中,我们注重让家长参与教育过程。在经历了由家长的观看欣赏——按教师布置的做——体现家长主体性的积极参与的过程后,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家长的参与为教师和孩子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如:通过家园墙报、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又如,当我们关注到中班戴眼镜的孩子逐渐增多这一现象时,在教学中就预设了保护眼睛的活动。我们设计了家庭调查表,让孩子对家庭成员进行“谁戴眼镜?”“为什么戴眼镜”的调查,并把这些调查表布置成一个交流角,家长在被调查中也了解到教师的脚育要求,十分支持教师的工作,通过家园共育,家长和教师共同来关心与保护孩子的眼睛。与此同时,让孩子在幼儿园做一些公益性宣传活动,设计保护眼睛的标志,以提醒教师与全园小朋友都来保护眼睛。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也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均衡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晔.幼儿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救治[J].幼儿教育,2007(7、8).

[2]林加良.构建互动心育网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素质教育,2004,(11).

[3]王艳君.浅析幼儿生成课程中教师的有效回应策略[J].幼教博览,2007,(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