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翟鸿雁,陈宁,彭强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0期
摘 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作为国内物联网应用先行城市之一,广州在物联网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受到规划、政策、标准体系等问题的制约,后续的大体发展思路包括创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加强产业合作等方面。
关键词:广州;物联网;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87-03
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迅速崛起,2010年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年度热点话题,现阶段有望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一、广州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1.物联网相关产业初具规模。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2012)》指出在信息化上,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信息化还处于准备阶段的转型期,都还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技术相关产业、完善发展环境的工作。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以及宁波、无锡、佛山等城市已达到了发展期。 关于物联网的发展,中国目前已具备了发展物联网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部分领域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物联网在交通、物流、金融、工业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军事等领域已有了初步应用。但是,物联网技术集成性高、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产业分散度高,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次的技术与产品接口大多还未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广州在物联网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无线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条形码、传感器、卫星导航、视频监控等物联网企业近700家,产业规模达150亿元~200亿元。
2.物联网已在多领域应用。据广州市科信局信息化发展处统计,作为国内物联网应用先行城市之一,广州市已在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比如目前广州市7 000多台公交车、1.8万台出租车、3 967辆危险货物运输车、1 259辆散体物料车、6 500多台重点车辆,已经与相应的监控中心和后台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和动态感知,除了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对运力资源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理配置外,这一技术将来可望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治堵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物联网其实已经与大多数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广深铁路电子票、电子门票、城市“一卡通”、母婴智能监护系统等。
3.“广州芯”正在形成。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RFID(射频识别)芯片,广州已取得重大进展。中大国光电子研究院已成为继复旦微电子、华虹之后国内第三家能成功研制和拥有RFIDCPU卡芯片的单位,“广州芯”正在形成。
4.“广州物联网检测技术服务中心”正在筹建。2011年4月,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所获准筹建“广州物联网检测技术服务中心”。该物联网检测技术服务中心由四个RFID(射频识别)检测实验室和一套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组成,包括UHF(特高频)静态测试实验室、HF(高频)静态测试实验室、UHF一致性(Conformance)测试实验室、UHF动态测试实验室以及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支持RFID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区域检测技术服务体系,研究物联网相关的测试方法、技术和标准,重点为广大客户提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和产业规范发展所需要的检测服务、产品质量认证、测试技术服务,并提供应用RFID技术和物联网产品的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该中心将依托广州物联网产业基地,更好地发挥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作用,汇集穗、港、台两岸三地资源,采用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以台、港RFID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检测技术服务为基础,共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州物联网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5.物联网集聚地开始打造。广州市拟重点打造“萝岗、天河、南沙”三个物联网集聚地。三大集聚地物联网产业规模总值,到2015年,将超过1 000亿元。
其中,广州开发区(萝岗)预计到2013年将集聚各类物联网企业100家以上;而拟在五年内建成的天河智慧城,有望聚集1 000家高端信息服务企业,容纳10万就业人口及30万居住人口;“南沙智慧岛”则率先推进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的研发,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000亿元。
二、广州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瓶颈
1.规划与顶层架构。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不能盲目,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到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从城市规划到产业规划,物联网都已占得一席之位。但是各地区具体情况、经济发展程度等千差万别,规划物联网的产业范围、规模大小、特色融合、应用接轨和实施可行性都需要政府部门慎重考虑,甚至有些地方目前还不适合发展物联网,那么就很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力不从心。
2.政策与法规。真正的物联网是面向社会的庞大应用体系和高端学科,它不仅需要多种复杂的技术,更涉及到各行各业,产业链多线交叉,所以政府应制定出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政策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规,以保证其正常有序发展。同时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应用,政策和法规还需具备一定的适应和可调性,并且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才能得以顺利地发展。
3.标准体系。物联网是一个多技术融合、多设备连接、多渠道传输、多项目应用、多领域交叉的一个大“网”,因此所有的接口、规格、通信协议等都需要有国家标准的指引。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一体化的协调机制是导致现在互联网能遍布全球的重要原因,同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4.应用需求。物联网正从试验阶段迈入实践阶段,目前总体应用还处于低层次需求。对于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热情和物联网总体的发展环境,应用需求还需不断深化和挖掘,没有需求的市场,推动起来将是非常困难的。广州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及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而目前广州整体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因而,要想物联网变得更现实,更贴切,就必须梳理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应用需求的几条主线路,继而分步骤进行产业链分支拓展,如智慧家居、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与时代背景相符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
5.核心技术。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要复杂和精细的多,而当前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在面对复杂的应用需求时,就会发现在芯片技术,关键元器件等基础技术、高精度技术方面,中国和国际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6.商业模式。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前景广阔,覆盖范围大,受众面广,但发展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其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标准体系制定缓慢,且当前成本较高。这些都导致了物联网还未形成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和推广应用体系以及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未来在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应用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和方式去开拓商业模式。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建立也是物联网能否平稳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
7.企业规模。目前广州众多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在运营与服务环节中,电信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基础设施和集成能力都有待提升,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另外,一些重要的环节如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公共信息平台、服务与咨询等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物联网在产业化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企业和各类平台、政府部门、研究咨询服务等机构的协调、合作与互动,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壮大规模,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坚实后盾。
8.信息安全。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信息安全也正告别传统的病毒感染、网络黑客及资源滥用等阶段,迈进了一个复杂多元、综合交互的新信息时代。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便捷信息获取能力,如果信息安全措施不到位,或者数据管理存在漏洞,物联网就会让我们在所生活的世界里“无所遁形”。我们可能会面临黑客、病毒的袭击等威胁,嵌入了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能不受控制地被跟踪、被定位和被识读,这势必给物品持有者造成个人隐私或企业机密的泄漏,引发一系列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和法律上予以保障。 9.利益分配。无论是规模或是领域的扩展,其背后必然意味着利益结构在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重新构造。这种构造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的一项应用或者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其本质是一项重构各相关方利益成本结构的系统性工程。目前,物联网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式存在偏颇。如果推动一个物联网项目,上下游利润水平不均,产业链上游拿到的份额很少,下游拿到的份额相对较多。若不改善利益分配问题,物联网发展将受阻碍。
10.企业合作。物联网项目属于大、杂、广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未来势必会形成由一家企业牵头,多家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业务互补、协调运作的企业合作模式。目前广州物联网领域企业规模小,业务杂,地域分布广,主营不清晰,品牌推广力不足,相对制约了企业间的合作互利,甚至造成项目工程整体质量下降或延误工期。因此,如果没有企业品牌的扩张和业务主营的专业化,将会对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环境带来“泛滥”的尴尬境地。 三、广州物联网发展思路
1.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突破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广州应支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支持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技资源平台的整合和共享,组织开展重点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成果,博采众长,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知识产权拥有水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2.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掌握发展主动权。广州应加快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加强对物联网系统结构、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以及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积极推动网络架构、标识和网络业务安全研究,为实现不同行业物联网协同融合奠定基础。
3.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产业链环节众多。广州应重点发展核心产业,大力扶持支撑产业,积极带动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示范效应突出、产业带动性强、关联性高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加快物联网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4.发挥市场优势,培育和壮大物联网产业。广州应支持企业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培育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和市场培育,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2). [2] 陈柳钦.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J].综合运输,2010,(10). [3] 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2).
[4] 丁学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1,(5).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atu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n Guangzhou
ZHAI Hong-yan,CHEN Ning,PENG Qiang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is called the third wave of global information industry after the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As one of the advanced domestic cities in IOT application,Guangzhou’s related IOT industry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But the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planning,policy,standard system and other problems,and the general subsequent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s industrial cooperation etc.
Key words:Guangzhou;the internet of things;development;present situation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