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安中心幼儿园 杨佩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不同才会出现了差别。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仪表礼仪开始通过古诗文诵读,古典故事讲解,等各种言传身教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走近传统礼仪接受传统礼仪教育。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有着泱泱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运用这些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我们的孩子,感染我们的孩子。
幼儿;传统礼仪;礼仪教育
礼仪,一个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关注的词语。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我们的历代先人们对礼仪的关注。中国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得来无愧。 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中国人的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仪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曾经,社会的发展,世界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已被丢掷甚多。而我们的孩子们似乎也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分数竞争中,他们淡忘了亲情、淡忘了礼教,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尊敬。如今,礼仪
教育又开始走进各个幼儿园、小学。是的,作为中国的儿童,能够成为一个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遵守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了解礼仪一些简单的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与传统礼仪亲密接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幼儿身边应该有哪些传统礼仪教育
1、仪表礼仪:古人讲:“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对于幼儿来讲,基本礼仪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
2、卫生、置物礼仪:所谓“置冠服 有定位 无乱顿至污秽”就是要让我们东西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意丢放以免弄脏,朱子家训中也一再强调“黎明及起,洒扫庭除”,均在强调着卫生、置物等一些小的事情,而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这样的小事情决定着孩子品格的塑造,同时也是一种礼仪。我们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更多的事情已经为家长所包办,适当的给予幼儿一些空间,让孩子懂得归置物品,不仅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也注意周边的洁净。
3、交往礼仪:与人交往时大方有礼貌,初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学会交往中的一些礼节要求;在成人的提醒下能向家长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学着主动向成人、同伴问早问好说再见。学讲礼貌用语。这是我们现代礼仪课上对孩子的一些要求
4、节俭礼仪:优越的生活已经使现在的幼儿远离了节衣缩食的生活,他们的身边有着充足的物质资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画纸上画了一个圆就要丢掉。我们要教会孩子节约,合理的使用物品。让孩子们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
5、孝敬长辈礼仪: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号,让现在的孩子成了家庭的核心,成了“唯我独尊”的代名词。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让爷爷奶奶给他们“当牛做马”,可以对爸爸妈妈呼来唤去。我们的父母长辈总是在一边甘心的做着这一切,一边又在埋怨着子女成年后的不孝与自私。我国的传统礼仪教育中将“孝”字深深的扎根在人们心中,“三字经”里讲一个人应该先孝敬父母再去做学问。古人已去,但古人的经典我们应该延续下来。
5、传统节日礼仪: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实施礼仪教育。以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指导含春节、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传统节日,让孩子了解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从而懂得关心老人,感恩古人„„
6、感恩礼仪:有资料表明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学校、社
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成为高校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文化建设也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实和迫切的需要。而作为幼儿园里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从小教会他们感恩的话,孩子们将会更快乐,更有幸福感。
7、谦让礼仪:真正的谦让是为别人着想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又不图别人回报的善良行为,让幼儿完全做到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通常不能较好地觉察别人有什么需要,更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忍痛割爱、不计回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从基本的“分享”做起,从“孔融让梨”的故事讲起,逐步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
8、仁爱礼仪:“千字文”中讲“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耻 颠沛匪亏”,“仁爱”是我们古人所重视的一种礼仪,他们认为对别人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同情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丢掉这种美德。我们幼儿园时期的仁爱教育应该从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如:关心小动物,关心幼儿园里的小弟弟小妹妹„„
9、诚信礼仪:诚信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礼仪。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在幼儿教育中,及早地、有效地开展\"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意义.从人的发展过程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看,一个人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培养和教育过程,需要一个长期
的养成过程.而幼儿园时的诚信教育会为这一长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礼仪教育为幼儿成长带来的好处 1、发展幼儿自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拥有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儿秩序感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安静、秩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工作的时侯就会有礼貌地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这个工作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看这本书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地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开展幼儿传统礼仪教育所涉及的因素 1、幼儿园
(1)、幼儿园时期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期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2)、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上以往与人交流的技能、技巧,这就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适时、适宜的环境。
(3)、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更易于实施: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有些教育在家长那里就很难实施,而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会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养成行为习惯更具成效。 2、家长
家长的礼仪行为是孩子礼仪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深受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对孩子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家长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社会
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礼仪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好的社会环境同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一个干净的街道上大家总不忍心将垃圾随意丢放,唯恐玷污了干净的环境,而在一个垃圾污水肆意丢放的街道上,人们又总会不在乎的再随意丢些手中的废品。 四、如何开展幼儿身边的礼仪教育 1、创设幼儿讲礼仪的优质环境。
幼儿天生善于观察和摩仿,环境的教育功能不可低估,因此,幼儿园将通过三条途径来优化教育环境。一是美化生活环境。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如“请讲普通话”,“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二是树立礼仪榜样。在幼
儿园里,教师就是幼儿的镜子。教师要努力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塑造良好师德师表形象。三是创设传统礼仪氛围。幼儿园内设立“仁爱宝宝、谦让天使”礼貌用语贴纸等,让幼儿在此氛围中逐渐学会礼仪规范。
2、将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
幼儿从早上入园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以常规训练为主,注重集体规范教育,通过评比“仪表之星”,“文明乖宝宝”等,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文明礼仪奠定基石。 3、列入教育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为了使幼儿时刻受到教育和熏陶,我们将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童谣赛、讲文明礼仪故事、情景表演、教幼儿学做礼仪操等,把礼仪教育安排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如语言课,手工课,体育课,常识课等,都可以找准教育契机,并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4、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对幼儿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社区是实践第一大环境,我们将为幼儿创设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上超市购
物、亲子春游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5、开展礼仪教育进社区活动
幼儿以表演、宣传的形式开展礼仪进社区活动,带动社区里的居民一起做一个将文明的居民,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小区之中,同时文明的小区也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有着良好环境的影响,幼儿的礼仪教育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6、引导节庆活动
所有具体活动全部以本节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渐进展开,以有层次地展现每个习俗的象征意义,最终落脚在幼儿现实的发展上。如春节中的“迎新”就包括从扫尘(除“陈”布新)——吃饺子(更岁交子)——花鞭炮(除旧迎新)——“挥”春联(挥洒春天)——撕年历(去掉不开心的事、改掉坏习惯)——我的新年历(计划美好明天)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是层层上升和不断拓展的,活动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活动都是下一个活动的铺垫,其内在的联系是“ 意义”,而非形式的堆砌。
7、讲故事读经典——学习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礼仪。教师每天利用餐前、餐后等活动转换环节的零散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看《三字经》、《弟子规》动画片,背《三字经》、《弟子规》及道德礼仪儿歌;讲《孔融让梨》、《九龄温席》经典故事,学传统礼仪。通过幼儿礼仪故事比赛,引导幼儿多读好故事,理解内容,向优秀的人物学习,在讲述、表演中自己的思想情感逐渐与角色同化。
五、开展幼儿传统礼仪教育所应遵守的原则 1、全面渗透原则
传统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学校的各科课程中,让幼儿时刻体验传统礼仪教育的魅力。 2、生活性原则
礼仪教育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生活,细化幼儿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礼仪教育目标,鼓励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到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3、尊重性原则
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努力和创造。把学会理解、尊重和热爱作为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用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存在种种礼仪问题的幼儿和家长,积极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实践性原则
在为幼儿园的幼儿设计礼仪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活动目标,不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的礼仪),否则教育活动的过程会是枯燥乏味,孩子完全没有兴趣,而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会很难实现,过程和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活动的内容还应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基本礼节,如:去别人家做客、招待客人、与同伴玩区角活动、就餐等个人仪表、同伴交往、节庆、公德、敬老各方面的一些简单礼
仪等,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并能在学习后得以运用的,幼儿能力范围内的内容。让幼儿用好礼貌基本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礼仪教育内容:仪表、起居、进餐、交往、礼貌用语、节庆、做客、待客、公德礼仪等。 5、家园互动性原则
强调、教师、家长成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提高礼仪素养,强调教师要挖掘家园社区教育资源,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开展家教指导工作,提高家长的礼仪素质和家教能力;强调教师和家长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积极地影响幼儿,幼儿在与同伴、环境、成人良性互动中健康成长。 六、幼儿礼仪教育基本方法策略 1、榜样示范法
在幼儿礼仪认知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同伴、文学作品中角色正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2、集体教育法
充分发挥幼儿集体的教育作用。当遇到幼儿出现礼仪问题是,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讨论,让幼儿获得各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一些幼儿普遍理解,并相互监督执行的班级活动规则;让孩子教育孩子。 3、赏识激励法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多用表扬鼓励的办法,强化班级中良好的礼仪言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做礼仪好孩子的信心和良好的心理体验。 4、随机教育法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出现的礼仪问题,要把握教育契机。在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在社会性技能和养好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灵活地采用个别教育、小组教育、集体教育能方式进行教育指导。 5、环境暗示法
幼儿园可以精选《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做成走廊壁画营造园所大的礼仪环境。各班根据幼儿发展目标,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把正确的礼仪行为图片、幼儿活动照片及幼儿共同制定表征的游戏规则粘贴到相应的活动区中,为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予以提示。让礼仪教育浸润幼儿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6、情景演示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幼儿经常出现的礼仪问题编成情景表演,让幼 儿观看并讨论;让幼儿明确如何做是正确的基础上。幼儿在宽松、自主、愉悦并富有童趣的表演中,主动学习、自觉强化正确的言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孩子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教育孩子学习传统礼仪、实践传统礼仪。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
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