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式的要求及其所占⽐例,下⾯就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学⼆年级下册语⽂教学计划,希望可以帮到您。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教学计划 篇1 ⼀、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的教材体系,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着眼于全⾯提⾼学⽣的语⽂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促进学⽣的全⾯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式安排了⼋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思考,勇于创造;热爱⾃然,了解⾃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较丰富,为学⽣知识和能⼒、⽅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提供了⼴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童⽣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和⼀个“语⽂园地”。这⼏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同上册⼀致,不再全⽂注⾳。多⾳字随⽂注⾳,⽤⽅括号标出。⽣字在当页⽂下列出,加注汉语拼⾳并配有赏⼼悦⽬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字⼀律注本⾳,在⽂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猫》《充⽓⾬⾐》《玩具柜台前的孩⼦》《阿德的梦》。略读课⽂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园地”包括四~五个栏⽬,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我的发现”——⿎励学⽣探究发现,引导学⽣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法和标点应⽤等知识。“⽇积⽉累”——引导学⽣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语⽂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积⽉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的⼝语交际能⼒。为了对学⽣进⾏初步的习作能⼒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写”栏⽬,引导学⽣在⼝语交际的基础上,进⾏写话训练。“展⽰台”——给学⽣提供展⽰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组课⽂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供学⽣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字表。⽣字表(⼀)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字表(⼆)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识字以外,在“语⽂园地”⾥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既可以利⽤熟字认识⽣字,也可以借助⽣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以及部分练习,“语⽂园地”中的阅读短⽂、好词佳句、⼝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潭》《葡萄沟》《难忘的泼⽔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向学⽣展⽰了祖国迷⼈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新⽉异的变化。通过这⼀组内容的学习,学⽣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园地”⾥“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了“天苍苍、野茫茫”的⼴阔的草原画⾯。“⼝语交际”要求学⽣将学习前⾯⼏组课⽂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台”展⽰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收集、整理资料和动⼿动脑的能⼒。综观这⼏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学⽣的语⽂综合能⼒。 2.创设“我知道”“宽带⽹”两个全新栏⽬,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年级下册开始,教科书进⼀步加⼤改⾰⼒度,在部分课⽂后⾯安排了“我知道”,在“语⽂园地”中设置了“宽带⽹”,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从这两个栏⽬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的语⽂知识、增强语⽂实践活动⽽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的是:给学⽣⼀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是借⽤现代计算机与⽹络传输技术的⼀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是拓宽学⽣语⽂学习的时空,引导学⽣通过快捷、⽅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提⾼⾃⾝的语⽂素养。⼆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内容⽽进⾏的拓展;“宽带⽹”则是围绕⼀个组的专题⽽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个⽬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进⾏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或⼀组课⽂,应该拓展哪些⽅⾯的知识。这两个栏⽬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运⽤语⽂”“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是⼀致的。⽐如,第三组“语⽂园地”中的“宽带⽹”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政区,此外,还引导学⽣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28个省(⾃治区)都在哪⾥。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可以进⼀步学习的内容。 3.⼤幅度更新课⽂,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童⽣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占全部课⽂的⼀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在春天⾥的故事《⼩⿅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关爱他⼈的《泉⽔》《雷锋叔叔,你在哪⾥》《我不是最弱⼩的》《卡罗尔和她的⼩猫》,有反映⾸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有引导学⽣探究⾃然奥秘的《最⼤的书》,有引导学⽣树⽴良好品质、感悟做⼈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还有《爱迪⽣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寓⾔、科普⽂章,语⾔活泼,⽣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密切联系⼉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质兼美,语⾔典范,教师易教,学⽣爱读,既能使学⽣学习语⾔,⼜能使学⽣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的⽣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启发思维,培养语⽂实践能⼒。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般是4道题。每⼀课后⾯⼀般都有的题⽬是“我会认”“我会写”“读⼀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项,从课⽂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有的只要求背诵⾃⼰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训练内容。在部分课⽂的后⾯,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后⾯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接触各种语⾔现象,感悟语⾔,积累语⾔。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的(如,“渐渐地——花⾻朵渐渐地长⼤了”“静静地——⼩⿅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路、长长的⼩溪”“⽅向地⽅千⽅百计”)。在部分课⽂后⾯,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读⾃悟、调动学⽣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如,“说说课⽂哪些地⽅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和情感体验迁移运⽤于⽇常⽣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下⾃⼰的家乡吧”“我要留⼼观察天⽓的变化,把它写在⽇记⾥”)。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的在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积累语⾔,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在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实践能⼒,全⾯提⾼语⽂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式,增强教材与学⽣之间的亲和⼒。
本册教材在呈现⽅式上⼜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个⽅⾯。
⾸先,编写⾓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便教师的“教”,⼜易于学⽣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书,⽆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式呈现,⽽是以⾃读⾃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感到亲切、⾃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
上是在启发学⽣⾃读⾃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的玫瑰花》⽂后,学习伙伴引导学⽣思考:“为什么说⼩⿅的玫瑰没有⽩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下⾃⼰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特点,教师⼀定要转变⾓⾊,不只是教学⽣,更主要的是引导学⽣⾃⼰去学,⾃⼰去发现,组织学⽣去共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励探究学习。“语⽂园地”⾥设置的“我的发现”这⼀栏⽬,可以不断引导学⽣⾃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法和标点应⽤等知识。如,“语⽂园地⼆”中,引导学⽣发现⼀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即:⼀个字是由相同的部件组成的。“语⽂园地三”中,引导学⽣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语⽂园地四”中,引导学⽣发现组成词语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意思也会发⽣变化。为了增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园地⼀”中,引导学⽣发现⼈类发明的事物与⾃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的观察⼒和联想⼒。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学习汉字、积累词语,培养学⽣的观察能⼒,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法,并把⽅法运⽤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且可以使学⽣从发现中提⾼⾃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提供展⽰的机会,在“语⽂园地”⾥设有“展⽰台”⼀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为引导,⿎励学⽣从不同⽅⾯展⽰⾃⼰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成就感。如,“语⽂园地⼀”的展⽰台,引导学⽣展⽰⾃⼰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书法作品。“语⽂园地三”的展⽰台,引导学⽣展⽰⾃⼰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语⽂园地四”的展⽰台,引导学⽣展⽰⾃⼰收集到的邮票和名⾔。这样安排,从⼉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的⽅式、⽅法,能激发、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不断产⽣学习动⼒,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进⾃⾝发展的需要。学⽣经常有机会展⽰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这样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活中学习语⽂,成为学习语⽂的有⼼⼈。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沟通,与⼈相处,与⼈合作提出了更⾼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从⼩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体现倡导学⽣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些辨别⽅向的⽅法呢!”⼄:“快说给我们听听吧!”“语⽂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暑’过后是‘⼤暑’。”⼄:“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在⽣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学习⼀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册教材⼀样,本册教材继续⿎励学⽣通过多种渠道⾃主识字,扩⼤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此类课⽂不作统⼀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进⾏教学,如,《春的消息》可在教学第⼀组课⽂时,引导学⽣阅读;可以让学⽣在课外⾃主阅读,培养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可以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赛、演课本剧等语⽂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要求。如,“背诵⾃⼰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台以学习伙伴展⽰的内容为引导,⿎励学⽣展⽰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的在于使所有学⽣都认识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学习⽬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借助汉语拼⾳识字、正⾳。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结合词句等语⾔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于⼝头和书⾯语⾔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活中⾃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序查字法和部⾸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识字的能⼒。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背诵指定的课⽂和⾃⼰喜欢的课⽂⽚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和⽣活实际,了解课⽂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交流⾃⼰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积累⾃⼰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警句。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然⼤⽅,有礼貌。有表达的⾃信⼼,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阅读和⽣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记。
10.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乐于观察⼤⾃然,热⼼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的感受。 四、使⽤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法,每⼀组教材不仅围绕⼀个专题,⽽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有展⽰、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个有机整体。因⽽,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设计教学⽅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第⼀组,《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师组织⼀次春游活动吧!”《笋芽⼉》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园地⼀”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语交际”要求介绍⾃⼰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写”要求学⽣在春游活动和“⼝语交际”的基础之上,将⾃⼰在春天⾥的发现写下来,“展⽰台”要求展⽰⾃⼰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的时候,及时布置学⽣做好前期⼯作,为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教材。⽐如,《雷⾬》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留⼼观察天⽓的变化,并把它写在⽇记⾥,“语⽂园地五”的“展⽰台”就可以将展⽰⾃⼰的⽇记这⼀内容加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教材,随时挖掘和运⽤⾝边的语⽂教育资源,丰富语⽂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教学充满活⼒。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借助拼⾳和字典学习⽣字,发现⽣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运⽤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法迁移到新的认记⽣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的不同的学习⽅式和学习⽅法,相信学⽣能够应⽤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来独⽴识字,⿎励他们⽤⾃⼰最喜欢、最习惯的⽅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回⽣。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励学⽣在⽣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字,通过各种标牌、⼴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活中识字是学⽣的⼀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学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认识400个⽣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励学⽣通过语⽂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法、经验和感受,⼀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字、词语卡⽚,促进学⽣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两个误区。第⼀,切莫忽视学⽣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对所有学⽣做统⼀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在⼀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上有差异。第⼆,不必将学⽣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汉字阅读的阶段,从⽽培养阅读能⼒,丰富知识。因此,学⽣能够在⼀定的语⾔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所说的语⾔环境,包括含有⽣字的词语、句⼦、段落或短⽂。⼈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查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年级上册开始,⼈教版实验教材就重视学⽣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定要板书⽰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年级的学⽣来说,在⼀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节课上进⾏,⽽是要分散到每⼀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学⽣对读、配乐朗读、分⾓⾊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在阅读实践中将课⽂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将⾃⼰当作课⽂中的⼈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通过⾃⼰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在⼊境⼊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悟⾃得。
进⾏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学⽣的阅读能⼒。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的思考,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定要精⼼设计:⼀要扩⼤问题的覆盖⾯,减少⽆意义、⽆价值的问题;⼆要注意提问的内容、⽅式和⾓度,提出的问题⼀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励学⽣独⽴思考,质疑问难,与⽼师、同学交流⾃⼰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师教学⽤书中的提⽰或单⼀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的见解、感受能够⾃圆其说,有⼀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选择⽂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个⼝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活,从⽽使学⽣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语交际能⼒的⽬的。
在有些⼝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的交流中去,为学⽣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还要注意规范学⽣的⼝头语⾔。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般不要打断学⽣,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
学⽣的⼝语交际能⼒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语交际课,在很⼤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进⾏⼝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励学⽣在⽇常⽣活中主动、⼤胆地与⼈进⾏交流,从⽽不断提⾼⼝语交际能⼒。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开发、充分利⽤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出校门,⾛进⾃然、社会,⾛进⽕热、沸腾的⽣活,使学⽣在⽣活中学习语⽂、运⽤语⽂。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式组织了⼋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热爱祖国、爱家乡;⽤⼼思考,勇于创造;热爱⾃然,了解⾃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涵盖都⽐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较贴近⼉童⽣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以及“语⽂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歌等。本册课⽂不再全⽂注⾳,多⾳字随⽂注⾳,⽣字在当页⽂下列出,注有汉语拼⾳并配有赏⼼悦⽬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的注意。“语⽂园地”包括四个栏⽬:我的发现——⿎励学⽣探究发现,引导学⽣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法;⽇积⽉累——引导学⽣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语⽂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语交流中培养学⽣的⼝语交际能⼒;展⽰台——给学⽣提供展⽰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引导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 的知识。
⼋组课⽂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供学⽣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字表。⽣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字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园地”⾥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教学⽬的要求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专⼼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利⽤汉语拼⾳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普通话说⼏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学习默度课⽂。能联系语⾔环境和⽣活实际,理解常⽤的词语。凭借语⾔⽂字理解课⽂内容,想象课⽂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的⼤意。借助字典学习⽣字,初读课⽂,提出问题。 三、班级情况分析
⼆年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发⾔,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部队。 四、教学措施
1、 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 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学⽣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结合语⾔环境,联系⽣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
3、 充分利⽤插图,各种⽂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说话、写话的训练。
4、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听说读写能⼒的训练,提⾼学⽣语⽂能⼒。重视学⽣能⼒的培养,培养学⽣借助字典独⽴识字、阅读的能⼒。 5、 知道学⽣⽤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阅读能⼒的提⾼。 6、 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记,为学⽣的作⽂起步打好基础。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教学计划 篇3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已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较喜欢阅读⼀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且从语⽂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的语⾔表达能⼒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也有待提⾼。 ⼀、教学⽬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品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能利⽤汉语拼⾳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认识⼤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字母表》。
4、准确认识386个⽣字,掌握本册安排的13个常⽤偏旁。
5、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81个⽣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6、能认真听别⼈讲话,听懂别⼈说的⼀段话或⼀件简单的事。 7、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普通话说⼏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8、能就所听所读内容,⽤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9、愿意与别⼈进⾏⼝语交际,态度⼤⽅,有礼貌。
10、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指定课⽂;复述课⽂;会分⾓⾊朗读。 11、联系语⾔环境和⽣活实际,理解常⽤词语的意思。
12、能凭借语⾔⽂字理解课⽂内容,想象课⽂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的⼤意。 13、学习使⽤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4、学习按⼀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句连贯的话。
15、学会“转述”、“劝阻”等⽅⾯⾔语交际的本领,能⽤⼏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16、能⽤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优势,精⼼设计预习作业,使学⽣在⾛进课堂前就⼼中有数,从⽽提⾼课堂效率,使学⽣乐学、会学。
2、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的⾃主合作学习。
4、认真上好每⼀节课。课前精⼼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次作业,及时反馈。 5、做好学⽣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作。充分利⽤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的辅导转化⼯作。
6、注重学⽣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关⼼每⼀位学⽣,致⼒于每位学⽣的长⾜发展,坚持分层作业,让优等⽣享受挑战的乐趣,让后进⽣找回成功的信⼼,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励和帮助。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教学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