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按辔(pèi) 畎亩(quán) 丈夫之冠(guàn) ...B.箕畚(bèi) 驱驰(chí) 动心忍性(rěn) ...C.荷担(hè) 筋骨(jīn) 法家拂士(fú) ...D.穷匮(uì) 魁父(uí) 山北之塞(sè) ...
(解析:A.“畎”应读“quǎn”;B.“畚”应读“běn”;C.“拂”应读“bì”。)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B)
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 C.曾益其所不能 D.始一反焉 (解析:A.“女”同“汝”;C.“曾”同“增”;D.“反”同“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 A.饿其体肤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必敬必戒 D.改容式车 ..
(解析:A.“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B.“箕畚”是名词作状语,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D.“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指扶轼。)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空乏其身/其如土石何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 ..D.投诸渤海之尾/已而之细柳军 ..
(解析:A.将近/况且;B.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怎么,
哪里;D.结构助词,的/到,往。)
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C.且/焉置土石
D.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解析: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B.且焉置土石(况且) .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成为)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解析:C.“为”是“担任”的意思。)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解析:A.中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8.(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晏殊《浣溪沙》)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伤时事,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
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阅读与理解(59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第9题。(共5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1)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这首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借物抒发抑郁不平的情感以及豪爽胸襟。 B.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C.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D.开头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为下文做铺垫。
(解析:A.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两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文言文阅读1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0~13题。(共1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 .
(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管夷吾举于士/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三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解析:A.转折。)
13.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2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2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4~17题。(共13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B.所以;C.
D.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2)聚室而谋 谋:商量 .(3)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甚矣,汝之不惠! 你也太不聪明了!
16.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2分)
17.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3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18~22题。(共13分)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上自劳军 劳:慰问 .(2)天子且至 且:将要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马车慢慢前行(2分)。
20.第①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匈奴大入边”的“大”有什么作用?(2分) 主要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人奉命备战戍边(1分)。“大”字强调了匈奴大肆入侵的气势,为下文突显人物形象做铺垫(1分)。
2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周亚夫?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 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1分),借助对比衬托集中表现了周亚夫一丝不苟、治军严谨、严守军纪的性格特点(1分)。
2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3分)
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具体表现在: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军军纪严明;③“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恪尽职守、时刻备战。(3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五)文言文阅读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3~26题。(共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必敬必戒 戒:谨慎 .(2)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3)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4)人恒过 过:犯错误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 的国家和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甲】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顺”(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对比(填写作手法)。
26.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3分)
做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势力屈服,同时也不能耽于享受,要有忧患意识。 三、作文(60分。请将作文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7.(一)话题作文
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全命题作文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个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作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