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在纪录片拍摄中,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地录下同期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多节目的同期声要么拒绝录入“噪音”,要么根据主观需要随意开启、关闭同期声,要么配以后期模拟音响;在拍摄纪录片中,真实还原同期声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路话筒收音,成为混合音响;
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对于纪录片而言,场面不受我们控制;在人物众多的嘈杂场面,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点”;我在开始拍片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但一到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手忙脚乱;这是考验人的时刻;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不妨反复问自己:“我事先准备的拍摄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些众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个最有意义如何去实施”当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因为你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由于我们常常是单机拍摄,因而采访者的问话和倾听表情需要再一次拍摄;除单独录制采访者的反应镜头外,还可以采取拍摄采访者与被采者同处于画面内的镜头;拍摄一些同一空间中的其他物件,在后期制作中加入,既提供了环境中的细部信息,又调节了视听节奏;插入与谈话有关的其它画面;
现实不可能因为拍摄去搬演、假造而发生变化;纪录片的美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拍摄时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用不着因为拍摄而刻意装扮;
这次作业的要求是15到20分钟,而我们拍了大量的素材,对于第一次创作纪
录片的我们来说,的确算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从大量的素材中我们最后剪出了半个小时的视频;把他们送给采访的那几个同学作为纪念;青春的影像记录,在多少年后,是多么的珍贵,虽然没人记录我,但是我却记录下了别人的一段时光;这样的经历充满了新奇也充满了伤感,因为,时间的流逝,在机器的运作中,仿佛眨眼之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