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教《识字三》时,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这一兴趣,带着孩子们画出小船、竹叶、石头、泉水、燕子,因为本课是象形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联系,使学生将自己的画和课本上的字相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学前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
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当学完一个单元的识字课,我便领着学生一起玩玩猜字谜的游戏,让他们从本单元中找出相应的汉字;带着他们将本单元出现的偏旁列出,归类找朋友,找出所列偏旁的字,以比赛的形式,谁找的又快又多便给予相应的奖励。 3.抓住儿童的活泼好动,使动与静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好动,很多字词学生会读,会认,但让他们解释和实记就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只要能做出动作就表示他们已经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比如说在教学《1 春笋》这一课,里面有一个生词是“冒出来”,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让同学们想象自己是小春笋,躲到桌子底下,慢慢冒出来,这样比教师单纯在那解释“冒”的意思会更好。 再如教学《识字8》一课,里面那首小诗中“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一句,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背诵,记忆会更加深刻。
4.抓住儿童的语言特点,注重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低年级,用的就是儿童语言,要尽可能地轻松幽默,态度要大方,亲切,给孩子们一种信赖感。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表扬,让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低年级的教育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工作中的失误还很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一定会碰到很多难题。务必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稳重求实的态度去面对难题,解决困难。
2015年4月19日16: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