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
量化评分表的编制与实施
[摘要] 目的 编制《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为评估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提供工具。方法 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相关政策法规,自编初评量化评分表,经过修订形成正式量化评分表,并对其信度、效度、区分度进行检验。使用正式量化评分表对本市398所学校进行评估。结果 正式量表共有20个项目。量化评分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与设计的理论构思相符。阳光体育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分半信度分别为0.83。区分度为0.4832。均分(79.83±18.92)。在领导重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表》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并且在评估时所有学校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可以作为检查评估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依据。
[关键词] 阳光体育;检查评估;量化评分;学校
1.问题的提出
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目前国内评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较多是使用自行编制的评估表,由于使用的评估表尺度不一致,评估结果差异较大,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的教育对策和建议也纷呈各异,致使阳光体育运动未得以很好的开展。为此本文作者试图编制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区分度,极易操作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用以评估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全面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2.研究方法
2.1对象 研究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2007年至2008年)所得资料用于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阶段评估所得的资料用于正式的信度、效度、区分度检验,第1阶段研究组36位成员(体卫艺股股长、分管校长、教办专干、体育骨干教师、骨干校医等)。第2阶段选本市7所完全中学、7所职业中学、11所示范初中、36所镇办初中、17所中心小学、17所面上小学、4所民办学校。 2.2方法
2.2.1 理论构思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量表满分为100分,包括领导和成绩两部分。
2.2.2 条目选择与初筛 研究组成员,参考前期研究以及有关文献,征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写出条目池(30项),每项后面均给出权重分值,所有条目采用二分法分级,按“是、否”或“有、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越好。另外研究组36位成员对有关条目进行预试性回答,评定各条目的重要性。研究组根据上述结果进行讨论,删除重要性较低的条目,删除或修改不恰当及难以操作的条目,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某些条目进行合并,结果余下20个条目形成初评量表。 2.2.3 初评及条目评定和再筛选 07年至08年开始,每年都将初评量表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初评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审查和修改;再将初评量表制成问卷,发给研究组36位成员,请他们对有关条目进行预试性回答,评定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判分五档:很重要、重要、一般、次要、不要。研究组成员对指标作出判断,并在相应档次打“√”。然后收回问卷,采用调查统计法进行统计,统计“很重要”、“重要”两档的人数比例(百分比),把
1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低于70%的条目删除,形成正式量化评分表。
2.2.4 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的测评 研究人员使用正式量表对第2阶段的95所学校进行评估,回收评估量表95份,对其中40所学校第4周后进行再次评估,完成正式评估量表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的测评。
2.2.5 分配指标权重 采用经验加权法分配各指标权重,即由研究组36位成员,根据他们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主观认识,通过会议式讨论,评定后提出各指标的权重赋值。 2.2.6 统计处理 采用微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2.7 评估的实施办法
A、确定检查评估时间:每个单位的检查评估时间为半天,具体时间提前一天通知。 B、确定评估人员:副局长为领队,体育骨干人员为评估组成员。 C、检查评估办法: a、听一节体育课。
b、查阅体卫艺工作有关档案资料,检查体卫处、体育科组室、体育器材室、教室,体卫宣传专栏。
c、召开有关座谈会:体育科组教师、班主任、学生座谈会。 d、检查广播体操、眼保健操。
e、检查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由于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放在下午开展,上午检查的学校,只看课间活动。
f、抽测30名学生:耐力素质水平。
D、检查评估内容: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的内容进行检查评估。 E、准备工作:各学校要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自查自评,并于规定的时间内将自查报告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时,交5份给检查评估组;整理归档近年来的有关原始资料、数据。
检查评估总分:100分,达到80分的学校给予表扬,对不合格的单位将限期整改,并通报全市。要求各学校认真做好迎检工作。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的初步编制
3.1.1条目的筛选及权重 采用调查统计法计算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将评为“很重要”、“重要”所占比例低于70%的指标删除,就得到前24项指标,再对各指标评定权重赋值。则可得表一24项指标,满分为100分。整个编制过程概括为:条目池(30条)→专题小组讨论,小范围测试(36名初试)→初步评估量表(24条)→初评95所中小学,条目测评和再筛选,分析→正式量表(见表一24个条目)。 表一:
学校工作阳光体育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 “很重要”、“重要”两档人数比例(%)
部分 领 导 部 指标及权重 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并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2分),学校工作计划、总结有阳光体育内容(2分),有体育宣传专栏(2分),有标语口号(2分)。 有专职体育教师(5分)(每周上体育课10节以上才算专职),并是体育院校毕业(2分),体育科组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1分) 很重要% 45
重两项要% 合计% 43 87 89 6 95 2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分 开足课时(5分):小学一、二年级每周3节,其他各年级每周2节。上体育课:学生上完课后,额、背出汗达80%以上(5分),60%(3分),50%(2分),上课过程中学生有喜悦心情(5分),50%以上学生掌握技术(3分) 体育场地器材达标100%(9分),达标85%以上(7分)、75%(6分)、60%(5分)、50%(4分) 开展大课间活动,并且课程表有安排(1分),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2分)。广播体操质量:人数齐(5分),队形队列规范(纵横斜看均成直线)(5分),体操动作规范、整齐(10分) 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上报成功(5分),虽已做但上报不成功(1分) 每天小学生跑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2000米,是(3分),否(0分);有长跑图片(2分);每年冬季长跑完成任务的,小学生跑100公里/年,初中生180公里/年,高中生跑240公里/年,有记录的(2分)。 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田径运动会(4分),每学期举行3次以上小型单项的体育比赛(4分)。 向省、市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人1分,最高5分),有学生参加地级市以上体育比赛,或参加县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得前六名(每1人次1分,最高5分) 学生身体素质:抽查30名学生,每位学生测试1项。成绩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得15、10、5、0分。计分办法按《标准》,测试项目: 1、50米X8(小学男、女)。 2、1000米(中学男)、800米(中学女)。 70 19 89 80 10 90 43 46 89 36 35 71 领 导 部 分 61 24 85 38 40 78 40 39 79 业 绩 部 分 60 21 81
3.1.2信度测评 评估量表进行了重测信度分析,重测信度为0.87,说明量表的重测信度较好;分半信度分别为0.86,说明量表的分半信度也较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说明编制的《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量化评分表》和评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结构模型是稳定可靠的。
3.1.3 效度测评 该量表的维度构想和条目编制是根据中央7号文件和教育部、省、市的教育政策法规等要求,还通过个别讨论、访谈综合考虑,而形成初评量表。在量表初评前后,多次征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作者作了修订。为此,在我市试评成功的基础上,2008年3月又将我们的初评量表向9个市区推广使用,他们将使用量表的信息收集送作者。作者根据这些信息又作审查和修订。由于多次的重复试验,多次审查和修订,确保了量表的维度和条目能够涵盖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并具有代表性,量表可认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学校阳光体育量表符合设计框架的。可见,量表的结构基本符合设计时的理论框架,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1.4区分度测评 评估量表进行了区分度分析,采用二列相关系数Rb作为指标,量表区分度为0.4832,说明量表的区分度好。
3.2 量化评估研究 《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均分08年和07年分
3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别为79.83±18.92,76.01±20.36。完全中学、职业中学、示范初中各项均分均高于原镇办初中P值<0.01,差异有显著性,中心小学各项均分均高于面上小学,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学校领导重视与不重视,其各项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四)。 表四:
07、08年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评分比较 分类 校数 08年 07年 P值 学 完职范中 25 86.20±15.17 79.05±13.28 ﹤0.01 校 镇办初中 36 80.68±14.69 73.13±12.59
类 中心小学 17 83.19±15.01 75.05±14.07 ﹤0.05 型 面上小学 17 79.76±14.29 75.38±17.01
领 重 视 47 88.12±8.33 80.49±7.41 ﹤0.01 一 般 29 79.82±5.98 74.36±7.48
导 不重视 19 68.71±7.49 63.85±6.26 ﹤0.01 全市学校 95 79.83±18.92 76.01±20.36
4.结论与建议
4.1 关于量化评分工具 目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较多使用自行编制的评估表,因此,编制精炼成熟,能被广泛应用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作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很有必要。 本研究在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征询上级行政部门的意见,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确定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的结构,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题项,同时也参考国内一些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检查评估量化评分表”。该量表的编制按标准规范进行,共24个条目,基本囊括了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各方面的内容。所有条目采用二分法分级计分,即按“是、否”或“有、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学校阳光体育体工作成绩越大。量表的编制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并参考国内外有关量表编制方法。从上述检验可见,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以作为省市、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评估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工具。 4.2 关于加权的依据 加权的依据有三:第一,影响评估对象质量之因素的重要程度,这是加权的主要依据,是由权重的性质决定的。重要程度越大,赋予的权数就越大,重要程度越小,赋予的权数就越小。学校体育工作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每天做好早操、课间操,开齐开足体育课并上好体育,这三项的重要程度是最大的,所以学生身体素质的权数配置为0.15,广播体操的权数配置为0.12,开齐开足体育课并上好课的权数配置为0.13;而“体育科组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程度最小,故权数配置值最小为0.01。第二,特定评估的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评估同一对象,如果评估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那么对评估因素的权重,其赋值大小也不同。如果我们要评估学校的环境阳光体育,评估组到学校评估时,学校会大搞环境阳光体育运动的,但评估时不是由于当时校园清洁就给予高分,而是还要看配套设施,才能保持校园天天清洁,所以,加权时就要根据这些特定的要求,适当加大相关标准的权数。第三,评估对象所处整体的实际状况。加权赋值如同设计评估指标一样,也不能仅仅从理想出发,而必须从评估对象所处整体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权数才能配置得合理、切实,并发挥调控导向作用。07年很多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规章制度很不健全,在评估时,有意识地增大“阳光体育运动规章制度健全”的权数;08年开始,有意识地增大“工作绩效”方面的权数;面上小学、原镇办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很薄弱,评估时,根据实际,这些学校也能做到的,有意识地增大“广播体操的质量、配备体育教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等指标的权数。
4 / 5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4.3 关于评估结果 从评估结果来看,完全中学、职业中学、示范初中、中心小学工作绩效基本比原来镇初中、面上小学好;学校领导重视与不重视对评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4所原镇办初中、3所面上小学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其阳光体育运动能扎实开展,在评估时也取得很优秀的成绩,相反,2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3所示范初中、2所中心小学,由于某种原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阳光体育运动,评估得分在倒数几位。07年评估时,市区有一所有名的普通中学,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叫他整改又不整改,后来被全市通报,第二年再评估时,该校领导开始重视了,按照评估表一条一条进行自评,第二年评估成绩进步到了前几名。所以说,领导重视是做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要想使领导重视,每次评估完毕,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发一次全市通报。
5.参考文献
[1]翟天山,教育评价学[M],1992:155-168.
[2]沈振佳,林英典,中小学教育评价[M],2001:39-59。
[3]程书肖,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教学纲要)[R]995:35-49. [4]宋维真,张瑶,心理测验 [M],1987:68-80。 [5]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2000:147-153.
[6]杨润涛,温斌,张东枚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测评[J],中国学校阳光体育2010,31(6):706-708.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