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小明老家在江西农村,妈妈在他小学的时候(2002年)就独身一人来广州打工,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2018年,小明大学毕业来到广州一处集高端零售业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上班,发现此处竟是当年妈妈居住的出租屋所在地,并且已成为该市房价最高的地方。据此完成1~2题。 1.当年影响小明妈妈选择在城中村居住的因素是( ) A.居住环境 C.生活成本
B.就业机会 D.公共服务
2.当年的出租屋变为如今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因为该地( ) A.交通较便利 C.靠近市中心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当年(2002年)广州城市建设水平较低,城中村数量较多,而且未经过充分改造,居住环境差,公共服务落后,生活成本低,为降低生活成本,刚到广州打工的小明妈妈选择在城中村居住,C正确,A、D错误;城中村只是提供低成本的居住环境,并不提供就业岗位,B错误。故选C。 2.随着广州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中村由于距城市中心较近,不断建设改造为广州的中心商务区,成为广州房价最高的地方,C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ABD错误。故选C。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3~4题。
B.靠近科研院所 D.生态环境好
3.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4.“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答案】3.B 4.A
【解析】3.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大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C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D错误。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故选B。
4.①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②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③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期,且外溢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④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火烧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干扰因子之一,对环境中的动植物、土壤、水文及微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下图示意敦煌西湖荒漠湿地芦苇植物群落火烧后第一年干扰样地和未干扰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研究发现,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据此完成5~7题。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火烧后第一年,该地芦苇植物群落( ) A.盖度增加 C.密度增大
B.高度降低 D.生长期缩短
6.火烧干扰区域植物萌芽提前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增强 C.地表温度回升快
B.土壤有机质增加 D.地下水水位上升
7.火烧干扰区域入侵植物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耐旱 C.喜湿耐寒
【答案】5.C 6.C 7.A
【解析】5.从图中信息可知,火烧后第一年草本的盖度降低,灌木的盖度增加,A错误。草本高度降低,灌木高度升高,B错误。草本、灌木的密度均增大,C正确。“火烧干扰后芦苇植物群落的植物萌芽时间提前,枯黄时间推后”,说明生长期延长,D错误。故选C。
6.区域太阳辐射并未发生变化,A错;土壤有机质增加,并不会导致植物萌芽提前,植物萌芽早晚主要与B错;热量条件有关,火烧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土壤热量增加,地表温度回升快,植物萌芽提前,C正确,D错。故选C。
7.火烧后,地表少了植被覆盖,透光性增强,加上蒸发增强,地表干燥,入侵的植物多喜光耐旱,A正确。由于火烧干扰区域的土壤光照更强,持水性更差,不适宜喜阴、喜湿、喜凉的植物生长,BCD错。故选A。
在日本的城乡公路交汇处、高速公路出入口或乡间车站附近,为了给乘客提供休息环境,同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彰显地区的特色经济,建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公路驿站。这些公路驿站多在日本远离大都市圈的山区半山区,现已成为当地实现城乡互动的重要窗口。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日本公路驿站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经营活动是( )
B.喜阴忌晒 D.喜凉忌涝
A.宾馆餐伙 B.汽车维修 C.农产品直销 D.医疗保健
9.日本公路驿站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是( )
①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②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③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④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A.①②
【答案】8.C 9.D
【解析】8.由材料可知,公路驿站多在日本远离大都市圈的山区半山区,山区特色农产品多,农产品直销C正确;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日本公路驿站主要是人们开车经过的地方,需要宾馆、医疗保健、汽车维修的客户较少,不易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A、B、D错误。故选C。
9.日本公路驿站通过直销农产品,能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②正确;农产品直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④正确;日本公路驿站是在公路通行后才会运营的,不能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①错误;日本公路驿站主要是人们开车经过的地方,无法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③错误。故选D。
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空气湿度
C.风速
D.地形
11.一年中M地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答案】10.B 11.B
【解析】10.A项、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部地区蒸发量较小,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且风速较大,理应蒸发量较大才对,故A项、C项错误。B项,由于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当地的年均蒸发皿蒸发量较小,故B项正确。D项,地形并非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故选B。
11.淮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蒸发量最大的时候应为降水少,晴天多,温度高,蒸发旺盛的时候。6~9月为淮河流域汛期,此时降水量大,蒸发较弱,C错误;11月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D错误;3月气温相对也较低,蒸发相对较弱,A错误;5月尚未进入雨季,空气湿度较低,此时气温回升快,蒸发较旺盛,因此一年中M地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故选B。
在日本的城乡公路交汇处、高速公路出入口或乡间车站附近,为了给乘客提供休息环境,同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彰显地区的特色经济,建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公路驿站。这些公路驿站多在日本远离大都市圈的山区半山区,现已成为当地实现城乡互动的重要窗口。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日本公路驿站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经营活动是( ) A.宾馆餐伙
B.汽车维修
C.农产品直销
D.医疗保健
13.日本公路驿站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是( )
①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②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③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④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C 13.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公路驿站多在日本远离大都市圈的山区半山区,山区特色农产品多,农产品直销能够显著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C正确;日本公路驿站主要是人们开车经过的地方,需要宾馆、医疗保健、汽车维修的客户较少,不易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A、B、D错误。故选C。
13.日本公路驿站通过直销农产品,能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②正确;农产品直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④正确;日本公路驿站是在公路通行后才会运营的,不能推动城乡的路网建设,①错误;日本公路驿站主要是人们开车经过的地方,无法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③错误。故选D。
2020年12月下旬,小明在烟台蓬莱(37°48N)旅行期间,发现部分建筑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蓬莱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甲的①墙面工 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 15.为使大楼乙的②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①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大可能是( ) A.23°26′
B.31°
C.58°
D.66°34'
【答案】14.C 15.C
【解析】14.12月下旬,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图可知,大楼甲的①墙面位于正南面,全天都能采光,A错误;大楼甲的②墙面在上午时段能被阳光照射到,B项错误;大楼乙的③墙面朝向西北,全天都不能采光,C正确;大楼乙的④墙面在下午时段能被阳光照射到,D项错误。故选C。
15.由图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地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图可知,12月22日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为使大楼乙的②墙面每天有采光机会,临界位置是①墙面与12月22日日出太阳光线平行,即②墙面与街道夹角最大为31°,此时能保证每天都有采光,α与此夹角互余,则 α角最大小于59°,可能是58°,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水稻梯田(下右图)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已存在1100多年,主要由森林、梯田、村寨、沟渠网络、河流和湖泊组成,呈现垂直空间结构。巴厘岛上的居民为了保障梯田生产力,建设了发达的沟渠网络。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格局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巴厘岛梯田景观是人和自然相互协同进化的文化景观,人类活动对于文化景观的形成、发展和保护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下左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水稻梯田分布。
(1)指出巴厘岛森林与梯田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说明这样布局的好处。(4分) (2)分析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格局大致与等高线平行的主要目的。(6分)
16.【答案】(1)森林在山顶,下部为梯田。(2分)好处:山顶坡度大,顶部的森林既可以保持水土,又可以涵养水源,为下部梯田供水。(2分)
(2)降低输水速度,增强土壤水分渗透,(2分)截留坡面径流,分流自然河流,(2分)增强梯田景观在坡地的保水功能。(2分)
【解析】(1)相对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集中在山体的下部,山体的上部海拔高,坡度大,适合布局森林;山顶布局森林可以利用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保障下部梯田的供水的问题。
(2)沟渠在梯田中的分布格局大致与等高线平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沟渠的坡度较为和缓,尽可能多的使沟渠中的水流入梯田中,满足梯田灌溉的需求,并且可以降低沟区中水流的速度,增强土壤水分渗透,截留坡面径流,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汽本全球化涉及生产、销售服务、采购和技术开发等环节。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的研发、销售总部设在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依托资源优势互补原则,2014年,该公司将第四工厂(总装工厂)的选址确定在河北沧州市。北京现代汽车沧州总装工厂的投入运行,促进了沧州乃至河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之作,下图示意沧州市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距离。
(1)分析汽车公司总部与总装厂在空间上可以相互分离的原因。(6分) (2)分析沧州吸引北京现代汽车工厂落户的位置和交通优势。(4分) (3)说明汽车总装厂的落户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17.【答案】(1)总部具有市场分析、采购、营销渠道等优势,同时具有科技优势,便于市场开拓与技术开发,一般分布在大城市,总装厂可选择布局在劳动力、土地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2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总部与下属企业信息交流使捷;(2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缩短了时空距离。(2分) (2)距离北京、石家庄、济南市均200千米左右,距离天津100千米左右,辐射力强;(2分)高速公路、铁路、海远、航空等交通便利,利于配件(原材料)和产品运输。(2分)
(3)增加就业,促进人才输入和培养,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2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总体经济实力。(2分)
【解析】(1)总部与总装厂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差异较大。如总部具有市场分析、采购、营销渠道等优势,同时具有科技优势,使于市场开拓与技术开发,一般分布在大城市;总装厂可选择布局在劳动力、土地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技术使得总部与总装厂分离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总部与下属企业信息交流便捷;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缩短了时空距离。
(2)位置优势:由图可知,沧州距离北京、石家庄、济南市均200千米左右,距离天津100千米左右,辐射力强。交通优势:由区域认知学科素养可知,该区域地处华北地区,高速公路、铁路、海远、航空等交通便利,利于配件(原材料)和产品运输。
(3)汽车总装厂的落户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对沧州来说,汽车总装厂附加值较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总体经济实力。社会方面:相关产业发展能增加就业,促进人才输入和培养,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近期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让东西部协作的典范——宁夏闽宁镇走进全国观众视野。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西海固地区4.4万的贫困人口搬迁至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图1)o地窝子是人们早期在闽宁镇的居住方式,简陋艰苦(图2)0该剧客观反映了闽宁镇由“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的真实事迹,让人动容和感慨。当前,闽宁镇主动融入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总体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闽宁镇基本形成以酿酒葡萄、设施园艺、肉牛养殖为主的产业格局,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额达6.8亿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20年,东部9个省份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1万人次,被帮扶地区、帮扶地区和国家全局,实现了共赢。
(1)分析当地早期釆用地窝子居住方式的原因。(6分) (2)说出闽宁镇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 (3)简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意义。(6分)
18.【答案】(1)当地多大风天气,地窝子抵御风沙的效果好;(2分)当地年温差大,地窝子冬暖夏凉,有利于人类居住;(2分)地处荒漠戈壁滩,早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短缺。(2分)
(2)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优良;(2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支持。(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2分)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2分)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2分)
【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地窝子挖制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的下按一米深的坑,形状回方,面积约
两深,四周用士坯或砖块的起约半米的矮墙,由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多风沙危害,地窝子可以有效的 抵御风沙带来的危害;地窝子位于地下冬暖夏凉,适合居住,但通风效果差;当地人口搬迁时,西北经济落后,建筑材料短缺,居住在地窝子可以节省建筑材料。
(2)由所学知识可知,分析产业优势条件,从自然优势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及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优势条件(市场、劳动力、政府、技术)来分析。自然条件: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位于贺兰山东麓,贺气山阻挡冬季风,减弱冬季风影响;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临近黄河灌渠,水源充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葡萄的种植。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距银川等大城市近,消费市场广阔;“东部9个省份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1万人次”可知,东部地区提供了有技术扶持,加快了基础设施,完善基本产业;当地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3)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扶贫协作是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优化了产业布局,弥补西部发展的短板,面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青藏高原分布有亚洲最大的湖泊群,该地区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然乌湖(现由上湖、中湖、下湖三部分构成)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928米,流域春季气温低且受西风南支暖湿气流影响较明显。约200年前,然乌湖现今出水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塌,帕隆藏布江上游狭长河道受阻,形成由上中下三个有河道相连的湖泊组成的呈串珠状分布的姊妹堰塞湖。曲尺河、然弄巴、真空弄巴、曲日河为然乌湖的主要支流,下图为然乌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图。
(1)说出串珠状然乌湖的形成过程。(5分)
(2)冰川是地球表面致密而巨大的流动冰体,说明该地形成冰川的有利条件。(4分)
(3)已有研究表明,近25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加剧,然乌湖流域的湖泊面积增加明显。如果气候继续变暖,说明短时间内然乌湖出湖流量的变化及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6分)
19.【答案】(1)河谷狭长;(2分)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堵塞多段河道,(2分)河水汇聚形成串珠状堰塞湖。(1分)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受西风南支暖湿气流影响较明显,产生固态降水,经多年压实,形成冰川。(2分)
(3)湖泊面积增加明显,湖泊水位上升,出湖流量增加。出湖流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出水口堰塞体溃决;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解析】(1)由材料约200年前,然乌湖现今出水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塌,帕隆藏布江上游狭长河道受阻,形成由上中下三个有河道相连的湖泊组成的呈串珠状分布的姊妹堰塞湖分析,串珠状然乌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狭长河道、山体崩塌有关;河谷狭长,以峡谷地形为主,河道易受阻;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堵塞多段河道,出水口出水受阻,形成三个有河道相连的姊妹湖,河水汇聚形成串珠状堰塞湖。
(2)冰川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分析气温、降水;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湖面海拔3928米,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积雪不易融化;流域春季气温低,且受西风南支暖湿气流影响较明显,易降水且以固态降水为主,经多年压实,形成永久性积雪,即冰川。
(3)近25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加剧,然乌湖流域的湖泊面积增加明显,说明冰雪融水是然乌湖的主要补给
水源。冰川面积变化不大,说明如果气候继续变暖,短时间内流域冰雪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出湖流量增加。出湖流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出水口堰塞体溃决进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