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人员资格培训统一考试大纲
档 案 管 理
上海市档案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档案管理》是关于档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主要以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文书档案的管理为研究对象,同时涉及各个单位普遍需要的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的管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档案人员能系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档案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特点与规律,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等业务活动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以及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的特点和管理知识。
学习要求:应紧密联系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系统地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的一般知识和方法,能够基本胜任档案业务的科学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考核内容
第一章 档案(4课时)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档案的定义及其基本含义,了解档案常见的种类,档案的一般作用和性质,掌握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定义和种类
一、档案的起源与演变 * 二、档案定义及基本要素 △三、档案的种类
第二节 档案的作用及其规律性
一、档案的一般作用 二、档案作用的性质 * 三、档案作用的规律性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的起源与演变;(2)“档案”一词的由来;(3)档案的定 义;(4)档案常见的种类;(5)档案的一般作用。
2、领会:(1)档案定义的基本涵义;(2)档案凭证作用的决定因素;(3)档案发 挥作用的规律;(4)辨证理解档案的真实性。
3、简单应用:(1)档案作用的扩展律、递减律和作用侧重点的转移律。 4、综合运用:分析档案与图书、资料、文物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 档案工作(5课时)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及档案工作机构的类型,掌握档案工作性质和基本原则的基本思想。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工作范畴
一、档案工作概念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档案工作的性质
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 二、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三、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性
* 第三节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第三节 档案机构
* 一、档案室 * 二、档案馆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四、辅助性档案机构 五、新型档案管理机构 * 六、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1
III、考核要求
1、识记:档案业务工作概念。档案工作八个环节的形成过程、档案工作 的基本性质。(1)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包括的三部分内容;(2)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3)档案室的类型、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中心和档案中介机构的含义和任务。
2、领会:(1)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功能和相互联系;(2)档案工作服务性、政治性、科学管理性的含义。(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内容;(4)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含义;(5)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6)档案室的地位、作用和任务;(7)档案馆的性质;(8)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基本职责;(9)新型档案管理机构与我国三大主要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如,文件中心与档案室。
3、简单应用:根据档案工作的性质,分析新时期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4、综合应用:(1)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2)三大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档案收集工作(4课时)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理解档案室、档案馆收集工作的范围、要求和方式,掌握开展档案收集工作的途径和科学方法。
II、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收集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档案收集工作内容 二、档案收集工作意义 三、档案收集工作要求
* 第二节 档案室对档案的收集
一、归档制度
二、归档的组织工作 三、平时收集工作
第三节 档案馆对档案的收集
一、档案馆档案的来源 * 二、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 * 三、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 四、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 五、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 六、社会散存档案的收集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收集的含义;(2)各级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和期限。 2、领会:(1)档案收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归档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在接收撤销机关档案时应注意的问题;(4)接收重大活动档案的要求;(5)收集社会散存档案的的途径。
3、综合应用:(1)分析档案室在文件形成与归档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章 档案整理工作(8课时)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理解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掌握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
2
* 二、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第二节 全宗
一、全宗与立档单位
* 二、立档单位的变化对全宗划分的影响 三、全宗的补充形式 △四、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 △五、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
* 第三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一、分类的基本要求 二、常用的档案分类方法
三、复式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
*第四节 类内案卷的排列与案卷目录的编制
一、类内案卷的排列 二、案卷目录的编制 三、档号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2)全宗与立档单位的含义;(3)档案 分类的基本要求;(4)档案常用的分类法;(5)档号的含义。
2、领会:(1)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2)全宗与立档单位的构成条件;(3)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档号的构成、编制的要求。 4、综合应用:(1)在立档单位发生变化时,全宗的划分和全宗补充形式的实 际应用;(2)全宗内分类方法的选择、案卷的排列编号与目录的编制。
第五章 档案鉴定工作(4课时)
I、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明确档案价值鉴定的内容,掌握档案价值鉴定原则和标准,了解档案保管期限表及使用方法和档案鉴定工作制度。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档案鉴定的意义
第二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
一、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因素 二、档案鉴定工作的原则 △三、档案文件价值的鉴定标准
第三节 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和类型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 三、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第四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制度和组织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制度 二、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 △三、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
3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鉴定的含义;(2)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3)档 案鉴定工作的原则;(4)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内容;(5)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方法。
2、领会:(1)文件价值鉴定的标准;(2)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结构; (3)不同保管期限文件的保存时间与范围;(4)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
3、简单应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使用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第六章 档案保管工作(2课时)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掌握库房管理制度及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护方法,理解全宗卷的性质及其管理方法。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与任务
一、档案保管工作含义与内容 △二、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 △三、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档案保管的主要物质条件
一、档案库房 二、档案装具 三、档案包装材料 四、档案保管设备
第三节 档案库房管理
一、库房管理制度 △二、库房防护措施
三、库房与装具的排列与编号 △四、档案存放与排列 △五、全宗卷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2)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基本方 针;(3)档案保管的基本物质条件;(4)档案库房管理制度;(5)档案装具的排放与编号。
2、领会:(1)档案库房防护的具体措施;(2)全宗群的含义与排放方式; (3)全宗卷的性质与构成。
3、简单应用:档案存放位置索引与档案代理卡的实际使用。
第七章 档案统计工作(2课时)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理解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档案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档案登记的具体形式。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 三、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档案登记工作
一、档案登记工作的含义
4
* 二、档案登记的形式
△第三节 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
一、档案统计调查 二、档案统计整理 三、档案统计分析
第四节 全国档案事业统计(不考)
一、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
二、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计算机管理系统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意义;(2)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3)档案统计调查的基本形式;(4)档案统计整理、分析的主要方法。
2、领会:档案利用登记的基本形式。
3、简单应用:档案数量和状况登记的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
第八章 档案检索工作(6课时)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档案检索的基本原理,掌握档案著录标引的方法和规 则,各种档案检索工具的功能和编制方法。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检索概述(1课时)
一、档案检索的含义与内容 二、档案检索的手段 三、档案检索效率 △四、档案检索语言
*第二节 档案著录(2课时)
一、档案著录的含义与作用 二、档案著录规则
△第三节 档案标引(1课时)
一、档案标引的概念 二、档案标引的步骤 三、档案标引的规则
*第四节 档案检索工具(3课时)
一、档案检索工具的职能和作用 二、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
三、常用的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
△第五节 档案目录中心(1课时)
一、档案目录中心的概念
二、建立档案目录中心的意义和作用 三、档案目录中心的基本功能 四、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
五、上海档案目录中心(不考)
III、考核要求 1、识记:(1)档案检索的含义;(2)档案检索的基本阶段;(3)档案检索的 手段;(4)档案检索效率的含义;(5)目前我国通用性档案检索语言的种类与特点;(6)档案标引的含义;(7)档案目录中心的含义及其建立的意义。
5
2、领会:(1)《档案著录规则》的主要内容;(2)档案标引的主要步骤及其 主要内容;(3)档案检索工具的含义与类型的划分。
3、综合应用:(1)全面理解《档案著录规则》含义和要求,并在实践中正确 使用;(2)全引目录、主题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索引、全宗指南和档案馆指南等常用的检索工具的编制方法。
第九章 档案利用和编研工作(5课时)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档案提供利用的途径和主要方式,理解档案用户调研的原则和用户需求特征,开放档案的理论和措施,掌握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方法。
明确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意义和特点,掌握现行文件汇编、档案文摘汇编以及各种类型的档案参考资料的特点和编写方法。
II、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档案提供利用的含义与要求
* 一、档案提供利用的含义 二、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 三、档案利用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
一、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方式 * 二、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档案的开放利用
一、开放档案
△二、开放档案的要求 三、档案公布
第四节 档案网站建设(不考)
一、网络与档案利用 二、国内外档案网站现状 三、上海档案信息网 四、国内外档案网站简介
第五节 档案编研工作概述
*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含义和内容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档案参考资料
* 一、大事记 二、组织沿革 三、会议简介
四、统计数字汇集 △五、专题概要
III、考核要求
1、识记: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含义;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要求;开放档案的含义;档案公布的形式和权限;档案编研工作的含义。
2、领会:开放档案的期限和要求;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各种档案参考资料编写要求和方法。 3、简单应用:档案提供利用的主要方法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档案展览的形式。
第十章 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管理(不考)
6
I、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理解会计档案收集、整理与鉴定的要求与原则,理解照片档案和磁带、录音录像档案的管理原则,掌握会计档案和声像档案的管理方法。
注:*重点内容;△一般了解
题型举例
一、是非题
1、所有的档案都可以提供利用。(√)(P.1)
二、单选题
1、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为:(A)(P.10) A、甲骨档案 B、简牍档案 C、金石档案 D、简帛档案
三、多选题
1、档案的性质是: (A、B、D) (P.2、3、4)
A、服务性 B、政治性 C、历史性 D、管理性 E、发展性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