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亲其师__信其道

亲其师__信其道

来源:乌哈旅游


亲其师 信其道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积累和积淀,在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上提升自己。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呢?

一、首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

1、在和学生相处中,老师与学生真诚相待,给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笑脸,多一点耐心,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则会亲其师。

2、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一点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获得做题的成功,多一点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则会信其道。

3、善待孩子的错误,等待他的成长

4、走进学生,做他们的好朋友

二,让学生喜欢你教的数学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条件地热爱你所教的学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其魅力何在?首先,我们要自己喜欢、热爱数学,喜欢自己的事业,才能让学生也热爱你所教的

1

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是一个有内涵的人,必须是一个不断吸收新知识且有较强学习力的人,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一个教师如果具有了底蕴,也就做到了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常言道:好教师靠一堂课成就自己,好医生靠一把刀成就自己,好演员靠一台戏成就自己。那么要成就一堂好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解读课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教学的纲要和法典。而课标的学习不能老抱着一本老经,要随时关注新的修改稿。备课前,要认真解读和分析课标对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和本年度、本学期学生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修改稿已经这样叙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修改后加了2个,一个是基本思想,一个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以前强调2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改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方面,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两步),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放到第二学段。

2、解读教材

2

(1)、每个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册和那个年段,要熟悉1到12册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要了解每课知识的前卫知识和后续知识。对教材的丰厚理解,要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新旧教材的变化,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考点和疑点等。

例如四年级在学习了《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计算36×25=?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等;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30+6)×25=30×25+6×25或者36×25=(40-4)×25=40×25-4×25;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把36缩小到原来的4倍,把25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不变,于是36×25=(36÷4)×(25×4)。

学生得到这么多的简便算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哪一种方法最好?后进行总结点拨:你们探索的每一种方法都很好,但我们大家要根据计算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你最容易懂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他们从小感受“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重组教材,补充知识点。

我们在上新课的时候,发现例题偏难或是顺序不合适,就可以调整顺序,重组教材,例如6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我们觉得第一个例题不适合学生第一课时用,我们就重新编写例题,举出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并适当降低难度,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然后再学书上的例题,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在小学中高段,数学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拓展,不能只满足书本的知识,也不能让

3

学生只会做数学题,而是对学生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如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例如到了6年级,也要联系以前的九义教材的一些知识点,例如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就得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加以补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3、解读学生

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1)、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

(2)、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3)、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4

4、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上课

备出了一堂好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常言说,行家一张嘴,便知有没有。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地方。”

数学学习应该是快乐、和谐和充实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禁区流淌,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在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老师的智慧可以生学生的智慧。

三、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人人享受成功,人人学有所得,人人有进步。

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性的正确评价,让学生有继续奋进的动力、愿望和信心。

1、一般情况下,我每新接到一个班,我会指导数学科代表设计三张写有全班名字的表格,名字分别为“XX班数学表现星”“XX班数学作业星”“XX班数学智慧星”,把它们贴在教室的数学角。

“XX班数学表现星”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的表现,例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

5

题,学困生按时交了作业的,根据情况小组长汇报科代表可以加星,老师也可以随时加星,例如表现特别的,名字写在了表扬栏里。

“XX班数学作业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而加,我给学生设计的课堂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商量,不讨论,这个作业我全部自己批改,全对的加星一颗。还有周末作业,每周科代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庭作业收到我的办公桌上,根据作业的优劣决定加星的颗数,这时候要适当照顾学困生,如书写工整,错题比前一周少,都可以奖励的。不然有的学困生一学期都得不到作业星的,家庭作业全对而又书写好的,我会让科代表整整齐齐的把试卷贴在教室后墙上,这些学生会感觉特别荣耀,连续三周的又加星一颗。

“XX班数学智慧星”主要是针对优生,我在小黑板上每天出思考题一道,或者一周三道。学生有专门的数学笔记本,除了做重要的笔记,就是来抄做思考题。前5名自己做出来的拿到我这,每题加星2颗,鼓励会做的当小老师,不会的有同学讲懂的做了也算,只要在我评讲思考题之前,都可以由课代表或者我加星一颗。

这三张表一般是周评和月评,由科代表和小组长管理和评价,我亲自设计了喜报,其实也就是一张小奖状,学生很在乎这个,家长看到这个也就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

2、月考的评价

我们一般每月有个测试,成绩下来后我会根据分数的多少奖励作业星的,例如98--100加三颗,95--97加2颗,90--94加一颗,其他分数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进步来加。另外根据成绩的优秀和进步情况发喜报,尤其是进步的方面,有的学困生考的不及格,只要比上次有进步,都可能得到喜报,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基础好,也可能考了92都还没得到喜报,而这些得到喜报的孩子我都会提前一天晚上在超市用自己的钱为孩子们买礼品,如真知棒,

6

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喜之郎果冻等,虽然是很小的礼物,但是学生却很盼望和珍惜。

这样的评价,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却能让一个教室的各种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步的开心,于是我知道了,“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

四、一定要做教学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4、 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

7

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6、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不能只看表面,要做到追根索原。

有些教师说某某学生太笨了记不住乘法口诀,其原因不在学生记不住乘法口诀,而是不理解乘法的意义。如果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即使记不住乘法口诀,也可以通过连加计算出来。还有些人把学生不会做表内除法题也认为是学生记不住乘法口诀,其实是学生不理解除法的意义。只有真正找到原因,才能合理的调节教学方法,制定教学重难点,突破重点,做到有效教学。

8

四、一定要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因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数学老师就为孩子们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世上只有一种数学,数学定理又能万世流传。所以说数学最具有文化特征一点都不过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数学文化,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数学时尚,例如《九章算术》就是当时管理国家而需要丈量田亩、征税、粮食分配比例等的官方文书。它是一部非常杰出的数学专著,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古西腊时代的数学是比较严密的推理,牛顿时代就是演算,而20世界下半叶对数学应用就有了重大发展了。数学文化还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本身是一个文学的问题,陈大康先生运用现代数学的方法统计出每一回虚字出现的频率为47个,然后把它作句类分析,结果划出一条线来,这条线的上方是前80回,下方是后40回,这显然是两个人所作。真的很神奇,中文里能研究《红楼梦》,数学里面也可以研究《红楼梦》,这就是不同的数学时尚,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好胜心,更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有一次我们学校应聘数学老师,有一位读了四年数学本科的大学生,题做的好,却觉得高中数学可以不学,因为和大学没联系(这个学生认为),中外数学名家仅知道苏步青(还是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这种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的,做了一下几件事情:

9

1、讲数学家的故事 2、写数学日记 3、猜测或者编写数学谜语 4、办数学小报

有个故事,说爱迪生用了99种材料来做灯丝,结果他失败了99次。第100次,他用了钨丝,这一次,他成功了。爱迪生却说自己成功了整整100次,前面的99次,他成功地发现了那99种材料都是不能用来做灯丝的。这个小小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不是因为主人公是爱迪生,也不是惊叹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是爱迪生孜孜以求的生命态度,,是爱迪生看待成功与失败的胸襟与高度。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就算失败,也要继续,因为心中有一个朴实的信念: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要以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我们的数学教学。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诗句与大家共勉: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把此句解释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把此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把此句解释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路就在我们的脚下,请记住: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