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听我的爷爷讲

听我的爷爷讲

来源:乌哈旅游


初步思路:

1.按照《征文通知》要求,为尽量体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探究,文中括号内斜体字表示打算进一步探究、考证之处,是否必要可行,有待商榷;

2.“大炼钢铁”、“困难时期”是特殊时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作简单介绍;

3.“文革”时期是历史的倒退,给国家个人都带来了灾难,为更好体现个人家庭命运与时代潮流的关系,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适当写写当时工厂的混乱状态以及给个人前途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到整个社会的状况;

4. 出国援建部分,可查阅资料简单介绍援建背景、基本情况及政治经济意义;三次援建的具体时间?四方机厂大致多少人参与了援建?

1968年5月15日,坦赞铁路建设在坦桑尼亚境内开始勘探;

1970年10月26日,铁路在坦桑尼亚境内开始施工;

1975年10月22日,铁路全线开始试运营;

1976年7月23日,铁路全线正式运行。

5. 回国工作部分,文革结束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整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考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是否是当时提出的,国家开始重用知识分子,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可否联系自身境遇的变化,通过个人进步这个视角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崛起,如工作履历的大致脉络及重要转折点,入党、职务的变化或者职责的重要

性、个人的追求、所作的贡献等;

6.可否用一两句话交代一下文中提到的唐山交大的历史演变;

7.为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可能的话可以采取翻拍老照片的方式插入图片,如当时参与援建的场景、工作照等,或其他与文章有关的资料照片。

8.可否增加一段退休后爷爷紧跟时代发展,关心时事,更关心曾经工作了几十年的四方机厂,通过细致的描述使大家看到今天四方机厂的巨大变化,有感而发,从而将读者拉回到现实生活,A篇结束。

9.历史感悟:从历史不能改写的角度出发,阐述不管国家个人都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图谋发展。

A篇

【艰苦的童年】

听我的爷爷讲,他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河头,(可否探究一下河头隶属于什么地区,河头的名字是当时的称呼还是一直沿用到现在,若是当时的名字,现在叫什么名)煤河从河头一直延伸到天津,那里是一个水陆码头。爷爷祖籍在宝祗县,因为家乡

发了大水,爷爷的父辈逃难到了那里,落下了脚。

爷爷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完全依赖爷爷的父亲在码头上扛活,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爷爷小的时候不像我们,爷爷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到冬天家里需要生火,他和小伙伴一起上山捡树枝。在寒风中,他和小伙伴的手早已经冻紫了,但是那时他和小伙伴仍然在做

游戏,用自己捡的树枝扔向别人的树枝。但这不是单纯的游戏,爷爷他们规定把别人的树枝弹出去的话,就可以得到一根别人的树枝,没有击中就把自己的树枝给别的孩子。爷爷说当时家里都让他们多捡点树枝回去,他们才想出这么一种游戏。

在这段日子里一家人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到了一九四八年年末,时局仍然不是非常稳定,那时爷爷才五六岁,有些事情似懂非懂,只是听长辈说:“解放军过来了,小孩子不要出门。”因为爷爷家赤贫,爷爷的长辈告诉爷爷没什么可怕的,“咱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怕什么呢?”过了几天,解放军真的来了,爷爷告诉我说,这些人一点也不可怕,不进老百姓的家门,都住在街上,经常帮助孩子们,时不时还会和孩子们讲笑话。爷爷很快就喜欢上了他们,可没过几天,这些解放军又自东向西推进了。后来才知道这些解放军去天津了,爷爷家那里已经解放了。(可否探究一下家乡的具体的解放时间) 解放了,爷爷家的生活也慢慢地有了变化,虽然吃的是玉米、高粱,但至少不用忍饥挨饿了。而且,爷爷以前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发生了——爷爷到小学念书了。在当时,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学是非常难得的。爷爷那时七岁,“我们的小学生活就是玩,每天写完一点点作业就和伙伴出去玩,不像现在的孩子还知道参加辅导班,那时候也没有这种东西,我们放学后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还有些扔石子的游戏我都记不住了。虽然那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小孩子也没有感觉,我们的童年真的是无忧无虑的。“爷爷这样说。

【中学生活】

家里有了读书的人,爷爷的长辈十分高兴,时常告诫爷爷要好好念书。在长辈的激励下,爷爷念书念得很好,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那时课本的内容都很简单,我虽然很爱玩,但也很听父母的话,所以成绩非常好。“爷爷说。在初中时爷爷还拿到了6块钱的助学金,在当时6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在初中阶段,爷爷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大炼钢铁”的运动,爷爷说虽然对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不清楚,但是他仍然努力干活。在

大炼钢铁的运动中,爷爷和同学们一起洗煤,把煤放在一个很大的筛子上,两个人扛着另一个人用水不停的冲洗,煤中的灰分被水冲掉,筛子上的煤用来炼焦炭。洗过一天煤后,爷爷说除了眼睛还是亮的,全身上下都黑了。在当时的环境中,爷爷的老师还写了一首“诗”,“洗煤打冲锋,脸黑似包公,只要洗煤多,越黑越光荣。”爷爷还说:“你们看的书上说把自己家的锅、锁一类的东西都送去炼钢铁,一点也不夸张,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个样子。”运动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是爷爷的学习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爷爷说穷怕了,只有念好书,才能有出息。苍天不负有心人,爷爷考上了唐山市最好的一所高中,爷爷自豪地说他是那所初中学校里唯一考上这所高中的人。爷爷的家人甚至邻居都为爷爷高兴。

高中的生活开始了,但这时天灾、人祸也随之降临,爷爷说困难时期来了,那时总是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什么办法都想尽了。爷爷提到了两个我不熟悉的名词: “人造肉”、“小球藻”。爷爷跟我解释到把一些洗米水放在盆中,让它自然发酵,表面会泛出一层酸酸的粘稠的东西。这就是人造肉。用一些广口瓶子装上水,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水面会出现一些绿色的藻类,这就是小球藻。人们用它们来充饥。爷爷笑着说那时候还宣传说这些东西很有营养,其实都是人们饿坏了用来充饥的。爷爷在高中,生活总算还好一些,每月都有30斤粮食的定量,但肉、蔬菜、水果几乎是吃不到的。爷爷告诉我他当时一顿能吃下十个地瓜面窝窝头,但是窝窝头并不是地瓜做的。当时爷爷的学校组织了“自救”,学校千方百计的弄来地瓜秧子,爷爷和其他学生们用大锅把地瓜秧子烘干,然后用北方特有的碾子,把地瓜秧碾成粉末,交到食堂掺一点地瓜面做成窝窝头用来充饥。但许多同学等不到拿到食堂做成窝窝头了,一边碾一边一把把往嘴里塞,还不停的说好吃。

一九六零年寒假时,爷爷的学校又购到了一些白菜,地点距离学校有40多公里,要学校自己去拉。冬天天寒地冻,学校让学生用地排车拉这些白菜,往返需要一天一夜,去的人每天给两个地瓜面的窝窝头,所以爷爷去了。但是爷爷的学校在山里,还没走出学校,两个窝窝头就吃完了。在寒风中爷爷和同学拉着破车艰难地跋涉,返回的路上,爷爷和同

学停下来靠在地排车上休息,很多同学一坐下来就睡着了。他们都又累又饿,有白菜,爷爷和同学们就用白菜充饥。休息时,爷爷和同学争先恐后地一把把的抓起白菜叶子往嘴里塞。这样走走停停,一天一夜后终于回到了学校。爷爷回想到说当时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理想,但是有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改变家里人的命运。这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导致的困难时期不仅没有压垮爷爷,反而使爷爷成熟起来了。

【大学开始】

终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爷爷笑着说早晨可以吃上一个鸡蛋,中午可以吃上一碗粉条肉了。爷爷在1963年踏上了成为一名工程师的道路,开始了大学生活。爷爷说为了这个遥远的梦想,他经历“十年寒窗”。爷爷在大学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爷爷说那是个不堪回首的时代,人人都有一本红宝书,连亲朋好友都分成了对立的两派,人们都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爷爷感叹说人都迂腐了。那时爷爷在大学里念工科,虽然说大学较中学自由了,但爷爷一刻也没放松,爷爷此时明白了,他学习的这些知识,是他工作、生活、实现梦想的基础。爷爷五年的大学生活是在温饱中度过的,五年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通过大学的学习,爷爷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爷爷说以前时刻想着有了知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里一穷二白的面貌,现在爷爷怀着一腔热血想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到建设国家的事业中。1968年,爷爷终于从唐山交大毕业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大家越来越认清文化大革命的面目了,这一场浩劫终于结束了。

【出国援外】

爷爷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岛四方机厂,步入了工作岗位,那时,国家相对比较落后,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不必费尽心思找工作,爷爷一毕业就是国家二十一级的干部了。爷爷来到了胶州湾畔,那时四方机厂在青岛是赫赫有名的,工人的工资都比其他工厂高半级,虽然当时只有三元五角钱,可还是令很多人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爷爷有了用武之地了,顺风顺水的从技术人员变为了铁路高级工程师,当选了“八·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成为了一名干部,并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在爷爷与铁路共度的生涯中,爷爷告诉我,最令他骄傲的事是他当过一名援外战士,参加过世界革命。爷爷说七年中,他先后三次到过坦桑尼亚,参加过坦赞铁路的建设,当时出国援外是非常光荣的。

爷爷第一次乘着轮船漂洋过海,呼吸着海风,爷爷想象着他踏上非洲土地的情景,想象着他和同事们一起,把设计出的一张张图纸,变成一条跨越非洲大陆的巨龙,心情便非常激动。但是出国援外的道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在船上时便有很多战士晕船,爷爷的情况还好。和爷爷一起去的同事晕船很厉害,吃一点东西就总是呕吐,但是经常跟爷爷说还没踩到非洲土地呢,怎么可能放弃,忍忍就好了。就这样,爷爷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非洲。

由于爷爷是在坦赞铁路开工四年之后才去非洲,又在机车车辆工厂专家组工作,生活条件比那些勘测筑路的战士们好了许多,但是也是住工棚,顶烈日,忍受蚊虫袭扰,在国内已经消失的传染病——疟疾,却在非洲大陆上横行。爷爷第一次到非洲时也感染过一次疟疾,那里的医疗条件极差,不过爷爷最终康复了,但是爷爷的同事病情不断恶化,不得不送回北京治疗。由于这场疟疾,六十多名和爷爷一同前往的战士永远长眠在非洲土地上。面对着这一切,爷爷从未退却过,和他的非洲朋友一起,天天帮助他们检修机车。保证铁路的畅通,是他们神圣的使命。爷爷在非洲时得自己养鸡、养猪、种菜,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们只有自力更生。爷爷当时和非洲朋友的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碍,俄语用不上,当地的语言不懂,爷爷只有晚上在蚊帐里学斯瓦西里语,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斯瓦西里语、中文和比划实现了“传”、“帮”等动作的表达。当时检修所用的配件全部由国内运去,及时供应往往成了问题,于是他们又提出了不能“等”、“靠”要自己动手创造的口号。面对困难,人的智慧总是无穷的。连修车使用的橡胶件,他们也自己做出来了。度过了艰辛

的两年,爷爷终于能够回国了。奶奶一直一个人照顾着这个家,照顾着我爸爸,那是爸爸才六七岁。爷爷带回来一些饼干、奶粉一类的东西,多多少少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没过多长时间,爷爷再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年复一年的工作。当爷爷第三次踏上非洲土地再回来时我爸爸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爷爷笑着说那几年让我奶奶辛苦了。他在非洲土地上度过了一生的黄金岁月。但爷爷说很值得,就像周总理说的,正是因为无数援外战士对非洲朋友的帮助,非洲朋友才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爷爷说这七年的工作时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国工作】

B篇:历史感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