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四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该类问题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常见易错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分析、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图的判读、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等。分析本易错点时,要结合图表、数据的变化,理清思路,进行回答。
(易错易混训练)
下表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表示人口减少,“+”表示人口增加)。据此完成1~3题。
全省常住 人口(万人) 全省户籍 人口(万人) 第五次人口 普查(2000年) 5986.0 第六次人口 普查(2010年) 5950.1 增减幅度 -35.9 6245.3 6862.0 +616.7 1.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有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故错选B。
(解析) 由表可知,该省的户籍人口增加,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值;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速度加快造成的。选C。
(答案) C
2.由表中数据判断,目前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 C.过渡型
B.传统型
D.现代型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C,错因是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
(解析) 由616.7÷÷10≈9.87‰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9.87‰,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选D。
(答案) D
3.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 A.性别比失调
B.人口老龄化
第1页 共5页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乡人口融合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人口融合会增加。
(解析) 由表中数据信息可推知,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人口性别比、人口素质和城乡人口融合问题在表中未体现出来,故无法判断。选B。
(答案) B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甲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完成4~5题。
4.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A,考生认为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规模就会下降,而错选A。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开始还出现波动增长,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
(答案) B
第2页 共5页
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考生没有仔细分析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而认为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会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而错选D。
(解析) 读图可知,A、B选项明显不对;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没有持续上升,但是有利于降低老年人比重,使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故答案选C。
(答案) C
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4年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医生 C.教师
B.网络人才 D.建筑工人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从年龄结构判断,25~44岁迁入的比重最大,故认为是建筑工人较多,而错选D。
(解析) 图示迁入人口中有大量的学龄儿童,则需要教师来教这些儿童,故最需要增加的职业是教师。
(答案) C
7.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 A.近郊区 C.行政区
B.工业区 D.中心商业区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错因是从年龄结构上判断,迁入较多的是青壮年,务工人员较多,应该是工厂较多,故错选B。
(解析) 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较低,故大多在城市的近郊区居住和生活。 (答案) A
读“我国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8~10题。
第3页 共5页
8.图中人口最稠密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 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对图中区域判断错误,而认为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而错选D。
(解析) 图中人口最稠密地区分布在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上,该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
(答案) A
9.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及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东侧大于西侧—气温 B.东侧大于西侧—降水 C.东侧小于西侧—地形 D.东侧小于西侧—河流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A,错因是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判断不准。
(解析) 虚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于虚线西侧。黑河—腾冲线以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导致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密度较小。
(答案) B
10.M省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生态移民约有280万人(其中南部地区240万人、北部地区约40万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B.通过移民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移民后移出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D.迁出区的环境承载力低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点主要是审题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中的
第4页 共5页
“错误”二字。
(解析)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状况,人口移出并不会直接导致移出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答案) C
第5页 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