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木工《为小鸟建巢》教学设计
学校:海淀区五一小学 学科:综合实践-木工 姓名:张京军
综合实践——木工《为小鸟建巢》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木工实践增强和提高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体验木工制作的乐趣,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正确调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感受团对的智慧与力量。以基本木工操作技法为基础,以小组分工协作为制作形式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制作热情,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 二、教学背景分析:
经过木工技法操作的传授期与掌握期,大部分学生已经较熟练掌握了直线锯的技法,在小组分工合作方面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本课依然采用小组合作制作的形式,各小组根据成员的情况进行设计、绘图、锯、打磨、组合粘接。因为在使用直线锯的过程中要锯的直,不仅握锯的姿势要正确,用力要适当,所以每个组应由2-3名技术较好的学生承担。由一名学生进行绘图可以保证尺寸一致,本课的制作难度主要是打磨角度和粘接,解决的方法,每个组发一块标准打磨模板让进行打磨的学生进行参考,以保证打磨的质量。粘接采用分组粘接再组合。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制作技能:进一步加强巩固运用直线锯的操作技法,握锯的姿势,拉锯的角度,打磨的角度,力量大小的运用。粘接抹胶量的掌握,运用直角器固定。 情感态度:以德育渗透爱鸟护鸟为切入点,带着对鸟类的热爱之情完成鸟巢的制作。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个体价值观体现:在合作中感受自我在团中的重要性,满足集体肯定的需求,通过动脑动手制作完成体现价值的需求。
教学内容安排:小组合作用木板采用直线锯切割、打磨、粘接完成一个屋形鸟巢。 四、教学内容:
把握运用直线锯:较熟练的正确起锯、行锯、收锯三个阶段。能将这三个阶段连续起来。起锯时,应该先把锯条对准锯割线,右手握锯,轻轻推拉,防止因锯条跳动而偏离锯割线。当锯条沿锯割线切入木料后,在轻轻推拉几下,待木料上出现锯痕后,起锯阶段结束。起锯时行程要短,用力要轻。当锯条行进顺利
时,即进入行锯阶段。此时要逐渐增大锯的行程,充分使用锯条的有效长度。在行锯的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顺势拉动,并时刻注意观察锯割线,控制锯条不能偏离锯割线。当木板快锯断时,即进入收据阶段。此时应放慢速度,减小行程和推力,防止木板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落时造成的顺木纹撕裂现象。当木板还剩一点没锯断时,不要用力掰断或用锯别断,收据时,要轻而迅速地锯完剩余部分,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木板断裂。
掌握打磨方法: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直边和斜边,按移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将砂纸固定,移动木板;另一种是将木板固定,移动砂纸。注意要按木纹方向打磨,这样可以减少打磨痕迹,先打磨直线边缘,一手按住砂纸,一手握木板在砂纸上垂直平推,注意木板受力要均匀,打磨斜边时注意保持角度方向,边打磨边与标准板对接形成90度。
粘接操作:在粘接前先队粘接面进行处理,使粘接部分能紧贴在一起,而不留缝隙,先在一侧粘接面涂抹一层乳胶,再将另一部分粘接面对接挤出多余的乳胶,粘接好后放在一旁凉置。 五、教学进程:
教师讲解演示锯、磨、粘基本操作,学生按小组进行分工协作。 六、学生活动:
根据小组成员的操作情况,绘图、锯割、打磨、粘接按操作进程分人,分步完成。
七、课堂评价效果:
1、首先对学生个体操作的表现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与热情。 2、注重对操作实践过程的及时点评。
3、展示评赏,提高增强团队小组协作的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乐趣。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的共同进步。
4、重视学生在木工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采纳他人的建议。
5、鼓励小组成员操作技术与情感的交流。
七、教学过程:
1、激情导趣:以爱鸟护鸟为切入,激发学生关心鸟类的生存环境。
2、教师提出制作内容。
3、各组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木屋造型的资料。 4、展示几种木屋造型。
4、各组分析木屋的结构。
墙 底 屋顶
侧墙
1、 2、 3、 4、
先制图3块大小相同的墙和底部,2相同块大于墙的屋顶,2块大小相同的侧墙。
各组分工进行制作,确定木屋的大小墙边长要大于8厘米,屋顶要大于墙的边长1厘米。
打磨3块墙和底的四条斜边,屋顶各一条斜边,侧墙的三条斜边。 组合粘接步骤:
(1) 固定墙和侧墙。 (2) 再固定底部。 (3) 最后加反屋顶。
(4) 组合完成后再用乳胶填补缝隙。 5、课堂评价。
八、教学流程图:
教师激情导趣 小组分析分工 绘图 切割 打磨 打孔 教师巡视指导 粘接组合 展示评价 户外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