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小的印章,却能篆刻出天地万物。所以人们喜欢篆刻这种既精巧又大气的艺术品,将自己的心情与思想寄托于此中,也为自己留下了可供纪念的珍贵回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喜爱篆刻,它虽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法,但若要用篆刻作画或书写文字还需讲究布白,即构图。因此很多初涉篆刻的朋友都会感到困惑:“如何才能掌握好其中的规律呢?”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布局入手。
我看过篆刻之美,那每一枚看似普通的印章里仿佛隐藏着世间最神秘莫测的景象,无论你怎样仔细琢磨都无法理解它们蕴含的奥妙,正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般令人费解。直至今日,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接触篆刻时那份震撼的心灵体验。当老师告诉我们如何篆刻时,他让同学们各选择一枚自己认为较难篆刻的印章进行临摹,而我则选择了那枚不知篆刻了几千年的印章——“无字天书”。当我颤抖着拿起刻刀时,竟发现笔尖根本就没办法顺利落下,这令我十分沮丧,随后便将其搁置一旁,转身去做别的事了。直到课后才再度拾起这枚印章继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能够顺畅地完成这枚“无字天书”了!当我兴奋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杰作时,他只说了句“你把它放在我桌子的左边吧,等我走了再拿给我看。”听罢,我立马跑到老师面前,指着“无字天书”说道:“您看!我已经成功了!”他欣慰地笑了,并且鼓励我继续努力,因为“无字天书”永远是一块未被雕刻的璞玉,总有一天会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后来,
- 1 -
在篆刻班里,我又陆续尝试着去挑战另外两枚篆刻难度更高的印章,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它们对我而言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可当我真正拿起刻刀时,却发现自己原本的自信早已荡然无存,脑海中反复浮现着“无字天书”上的场景,不禁心生恐惧,害怕自己连这些伟大的名家之作都驾驭不住,可想而知篆刻的难度定是很高的。
相传古时有一个名叫易牙的厨师,特别擅长烹饪鱼肉,在民间也颇受赞誉。后来齐桓公重病缠身,朝政大权由易牙的儿子掌管,他怕父亲死后自己会失势,便设计杀掉了齐桓公。当齐桓公死后,易牙的儿子为了避免灾祸找借口说是易牙杀的,便把他烹煮了,百姓们闻讯纷纷赶往菜市场,争相购买易牙烹制的食材,可谁曾料到易牙烹制的食材味道异常鲜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