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日本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经济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借鉴参考。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发展启示
近年来,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取得飞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正确地选择了经济主导产业,并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笔者认为日本经济产业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日本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制定科学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日本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并未排斥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引导与调控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日本对各个时期政府预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特别是政府拟重点扶植的主导产业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政府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其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例如:日本制定的“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提出了10年间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的战略目标,结果提前3年完成。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计划,强调把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战略重点,克服“资源小国”的脆弱性,走“技术立国”的道路,对于适时推进日本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全力扶持战略产业发展。日本经济产业发展最突出特点是以
产业政策为中心,运用各种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全力扶植战略产业和大企业的发展,使之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长远战略。在战略产业选择方面,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优先确定扶植钢铁、石油化学、合成纤维、汽车、产业机械、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重化工业。日本产业政策的核心是在充分调动企业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坚持官民协调,“活力活用”为保证战略产业的发展而由政府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因此它是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管理的有效手段。
以素质优秀的经济官僚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审议会,坚持官、产、学三结合,在充分交换信息和协调的基础上,进_______行比较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是日本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方式。“政策金融”是贯彻日本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产业政策的核心是把有限的资金和外汇优先分配给战略产业,以求保证发展重点。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国家过渡时期的赶超政策。这种政策既重点突出,又在总体上比较协调,照顾到了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既立足国际观点,又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既有连续性,又对围民有较强的说服力。
3.利用政策实现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根据不同时期国内产业发展的状况与面临的国际环境,适时提出符合本国国情的阶段性产业政策。
是日本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的重要经验。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通过财政投融资、税收特别措施、外汇配额、低
息贷款及技术引进审批等,实行对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等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各种扶植和保护政策。同时,还确定以发展本国太平洋沿岸地带作为战略布局重点,产业技术政策上提出要实施以技术引进、模仿加改良为起点的技术革命战略等,对当时加快其实施重化工业步伐、迅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并最终成为世界技术强国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产业政策更多从政府诱导、间接指导的角度,推进产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鼓励高技术产业研发及实行对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个别行业的扶植措施,对促进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重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日本在很长时期实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十分重视对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并采取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方式积极扶持重点领域、重点专业的高新技术攻关。
终于确立了其在世界的科技强国地位。以技术研发投入为例,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GD。
的比重逐年提高,同期全国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加倍增长。由于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开发创新,技术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日本十分重视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日本各种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学校教育迅速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从而既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所需的各类人才,又使国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日本经济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1.要科学定位政府职能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大,政府应当适时解决好自己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努力建立高效、透明的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政府在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时,应当鼓励竞争,淘汰落后,提倡效率,不断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切实提高低收入者、失业者、伤残者及老人和儿童等消费支出水平,确保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要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引导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还很短暂,市场机制对资源要素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还不完善,加上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缺陷,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应不断改进并完善政府计划、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中长期计划及产业政策对经济生活的引导与诱导功能。
3.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努力提高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装备水平,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又要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发展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的各项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同时,要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在技术引进时,要从总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
吸收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要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标,全方位地选择适用的关键技术要重点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优先发展某些产业,以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目标的最佳综合效益。
4.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目前,我国的科技教育总体水平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不少的差距,必须按照实施“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部署,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各种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积极发展包括城乡体育、文化、医疗保健、社区公共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文化素质;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始终把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真正走出一条经济增长速度快、生态环境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三、结语总之,日本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确有其独到的经验。就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目前我国与高增长时期的日本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
只要我们科学的定位政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经济的调节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金明善.《日本现代化研究-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问题讨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
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耿欣.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J].《考试周刊》.2009(41)105国际经贸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