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新视角、新洞察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新视角、新洞察

来源:乌哈旅游
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36期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 新视角、新洞察 王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1)36—0003-02 可有效降低Hcy的浓度。对一项随机实验的分析显示,每日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血压、 补充500~5 000 g叶酸对Hcy浓度有相似的影响,约降低 25%。叶酸作为底物为Hcy向蛋氨酸的转化提供甲基,是决 定Hcy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人们对编码MTHFR基因677C 血脂紊乱、肥胖及吸烟解释了大多数CAD的发病原因。然 而,这些已经建立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全部CAD,仍然存在 其他的危险因子,许多研究观察到升高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浓度与CAD存在相关。 >T多态性及其对Hcy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677C>T的突变导致特异性的MTHFR活性下降,从而引起 Hcy浓度的升高。在6771丫r基因型并伴有低叶酸摄人的人, 1 Hcy作为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历史 Hey被确定为血管疾病的可能危险因子始于1964年。 易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此外,药物也影响到 Hcy的水平。降血脂药物如烟酸及贝特类除了其调节血脂 的作用以外,可能有升高Hcy的作用。 3 Hcy与冠心病的危险 Mudd发现,由于胱硫醚B合成酶(CBS)的缺陷使Hcy在血中 的聚集和随后在尿中的出现导致高半胱氨酸尿。此后,Mc— Cully…发现,CBS缺陷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更易于发生动 脉的损害,因为CBS的缺陷导致Hey的聚集,由此形成了在一 般人群中血浆Hey水平的中度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危险因子这一假说的基础。Wicken等 于1976年首 HHcy作为动脉血栓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最主要的证据源 于先天性Hcy代谢异常的患者。约50%先天性CBS缺陷患 者在30岁以前发生血管事件。在MTHFR突变及维生素B。 次验证了这一理论,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Hey代谢异常的 发生高于对照组。 2 Hcy代谢及影响因素 代谢缺陷等,也易于患早发的血管性疾病。这些不同的代谢 障碍的共同特征是Hcy浓度的显著提高。Boushey等 研究 显示,Hcy每升高5 p ̄mol,CAD的危险性增加1.5倍。1998 Hcy是细胞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 细胞内Hcy代谢失调导致其浓度的升高。一般来说,轻度 Hey浓度升高是指空腹血浆Hey浓度15~30 ̄mol/L,中度 Hey升高是指浓度3O~100 mol/L,而重度Hey升高是指浓 度>100 moL/L。可能影响Hcy浓度的因素:几项研究提供 了B族维生素在影响Hey代谢方面的重要证据,给Hcy正常 年,有学者经过对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进行分析 J,计 算出相对危险性(RR),在回顾性研究中Hcy与CAD相关的 RR是1.6(95%CI:1.4~1.7);前瞻性研究的RR是1.3 (95%CI:1.1~1.5)。对于Hcy与CAD之间关系的前瞻性 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首先, 回顾性研究是在CAD事件发生以后进行的资料收集,这意 味着对一些生活方式如吸烟等的回忆可能发生误报。此外, 或增高的人补充叶酸或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 、维生素B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873,81070244)。 作者简介:王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 卫生交流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 它也意味着药物治疗,如降血脂药和抗高血压药可能改变传 统的CAD危险因子水平。总之,在选择有CAD高危险性人 群作为对象的前瞻性研究,一致地显示出Hey浓度是心血管 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强预测因子。 4 Hey增加CAD危险的机制 专家,《中华糖尿病杂志》通讯.编委,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审稿人, 《山东医药》编委。对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心血 管病变的炎症机制以及临床干预手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持多项 McCully在1969年的观察导致了Hcy作为血管疾病危险 因子的假说,但是HHcy促进血管疾病进展的机制还没有完全 国家级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国家 “973”重大项目亚课题、中华医学会I临床专项基金等。课题成果分别发 表于Atherosclerosis、American Jfournal of Physiology、Metabolism等杂志。 阐明。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①改变内 皮细胞状态与诱导炎症:当Hcy浓度升高时,可以抑制培养的 内皮细胞合成NO的能力,这将进一步损害内皮功能。在Hcy 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可以异常分泌大量的趋化因子如MCP一1 目前,作为第一作者共在SCI杂志发表论文lO余篇。 E—mail:drws6688@yahoo.COra1.cn 或者IL一8等。这些趋化因子可以吸引免疫细胞持续进入血管 3 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36期 病变部位,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在给予蛋氨 明确可以带来血管保护的药物,因此削弱了降低Hcy可能带 来的心血管获益。更重要的是,对于在饮食(如面粉)中已经 酸负载使体内Hcy浓度达到25 I ̄mol/L时候,其血流介导的 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反应受到损害。我们研究发现,Hey可以损 害内皮细胞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少NO产生,并诱导 单核细胞分泌趋化因子MCP一1和IL一8,增强了其产生炎症因 子的反应性,表现出促进炎症及损害内皮的致病作用 -o J。我 们最近的研究显示,HHcy患者其冠状动脉内皮功能被显著抑 制,而且这种内皮功能的损害与Hcy水平呈显著的相关 性 J。②氧化应激:Hcy诱导产生的H:O:可以溶解培养的 内皮细胞,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因而可以促进细胞吞噬修 饰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重 补充低剂量叶酸的人群,已经通过降低Hcy减少了部分心血 管风险,对这样的人群,试图通过给予更高剂量叶酸,可能并 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来的研究应该确定, 无论在CAD高危患者还是健康人,叶酸等维生素干预在降 低Hcy浓度后能否减少其病死率。如果得到阳性结果,那么 什么程度的HHcy需要进行干预,且理想的剂量和目标是多 少?同时也应该关注Hcy的代谢与清除,而不仅仅是叶酸治 疗后的转化。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参考文献: 要环节。Hcy可以诱导超氧阴离子生成,后者可以通过清除 NO来抑制NO调节的血管反应性和血管舒张能力。我们的 研究认为,Hcy可以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NADPH氧化酶、进 而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在高Hcy喂养的ApoE小鼠,Hcy通 过氧化应激的机制,显著损害了内皮功能,促进了AS的发 展 j。③血管增生:高浓度的Hcy水平可以导致血管壁增厚 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示Hcy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Hcy可以激活平滑肌内促进增生的信号传导途径,提高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促**滑肌细胞增生。 5 HHcy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对于防治HHcy所需的药物的剂量还缺乏一致的标 准,对降低Hcy水乎能否带来心血管获益,还缺乏足够的证 据。因为叶酸的降低Hcy作用,几项研究观察了补充叶酸对 血管损害有关指标的影响,如内皮功能失调。Brown综述了关 于补充叶酸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健康人还是 患HHcy者,叶酸改善或恢复了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并通过 减少凝血因子的水平降低了血栓形成的机会。这种益处可能 很大程度上归因于Hcy水平的降低。然而,有研究显示出5一 甲基一四氢叶酸(5-MTHF)对内皮功能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益 处。叶酸这种不依赖降低Hcy浓度对内皮功能及心血管疾病 的改善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包括:①抗氧化作用:5-MTHF通 过黄嘌呤氧化酶及内皮NO合酶两种方式减少了过氧化物的 产生。②对eNOS辅助因子四氢生物蝶呤(BH4)的再生或对 eNOS的刺激作用。在特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eNOS能从主 要合成NO转向产生过氧化物,这一过程称为eNOS失偶联。 辅助因子BH4可以恢复eNOS的失偶联。5-MTHF能影响失 偶联eNOS的活性,减少过氧化物的产生并增加NO的合成。 我们的研究显示,Hcy通过对eNOS关键辅助因子BH4的抑 制,损害了血管内皮功能,大剂量叶酸抑制了NADPH氧化酶 的表达,减少了氧化应激;PPAR.ot激动剂上调了被抑制的 eNOS表达,改善了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 然而试图通过降低Hcy的治疗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 研究,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J。研究结果提供了这样的证 据,即:在CAD患者,降低Hcy浓度与减少的血管疾病危险 有因果关系。然而,近年几项临床实验显示出失望的结果, VISP、NORVIT研究经过2~3 a的随访,对心脑血管事件的 降低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获益 。其原因可能是VISP研 究没有设立对照组,以及NORVIT研究中同时使用了他汀等 4 [1] McCully KS. Vascular pathology of h0m0cysteinem.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J].Am J Pathol,1969,56 (1):111—128. [2]Wilcken DE,Wilcken B.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 ease.A possible role for methionine metabolism[J].J Clin Invest, 1976,57(4):1079—1082. [3]Boushey CJ,Beresford SA,Omenn GS,et a1.A quantitative assess— 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Probable benefits ofincreasingfolic acidintakes[J].JAMA,1995, 274(13):1049—1057. [4]Danesh J,Lewington S.Plasma homocysteine and coronary heart dis— ease: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J Cardiovasc Risk,1998,5(4):229-232. [5]Wang G,Dai J,Mao J,et a1.Folic acid reverses hyper—responsive— ness of LPS-induced ehemokine secretion from monocyt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J].Atherosclerosis,2005,179(2): 395_402. [6]Zeng X,Dai J,Remick D,et a1.Homocysteine mediated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interleukin-・ 8 in human monocytes[J].Circ Res,2003,93(4):311—320. [7]Wang G,Mao JM,WangX,eta1.Effect of homocysteine on plaque forma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atients and the mechanisms of oxidative stress[J].Chin Med J,2004,117(11):1650—1654. [8]He L,Zeng H,Li F,et a1.Homocysteine impairs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 by inhibiting tetrahydrobiopte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einem.a[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10, 299(6):El061—1065. [9]Dai J,¨W,Chang L,et a1.Role of redox factor一1 in hyperhomo- cysteinemia.accelerated atherosclemsis[J].Free Radic Biol Med, 2006,41(10):1566—1577. [1O]Haekam DG,Peterson JC,Spenee JD.What level of plasma homo— cyst(e)ine should be treated?Effects of vitamin therapy on progres- s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homocyst(e)ine lev— els above and below 14 micro—mol/L[J].Am J Hypertens,2000, l3(1 Pt 1):105-110. [11]Schnyder G,Rofif M,Pin R,et a1.Decreased rate of coronary restenosis after lowering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J].N Engl J Med,2001,345(22):1593—1600. [12]Bonaa KH,Njolstad I,Rasmussen K.Homocysteine lowering and cardiovascularev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2006,354(15):1578-1588. (收稿日期:2010-07-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